天府旅遊名縣創建 | 農耕文明譜新篇——訪南江縣赤溪鎮西廂村

天府旅遊名縣創建 | 農耕文明譜新篇——訪南江縣赤溪鎮西廂村

天府旅遊名縣創建 | 農耕文明譜新篇——訪南江縣赤溪鎮西廂村

天府旅遊名縣創建 | 農耕文明譜新篇——訪南江縣赤溪鎮西廂村

農耕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母體,鄉村是人們的精神原鄉。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人們頭腦中揮之不去的“鄉愁”驅使親近鄉村,走近原鄉。

在鄉村振興中,南江縣赤溪鎮西廂村突破“千村一面”的窘況,成為鄉村旅遊“網紅村”。

西廂村之所以能成為“網紅”,除了有螢火蟲、小木屋、網紅橋、水上樂園,歷史文化元素也起了重要作用。近日,記者走進西廂村探尋背後的故事。

天府旅遊名縣創建 | 農耕文明譜新篇——訪南江縣赤溪鎮西廂村

壹 村史館留存記憶

陽春三月,鮮花漸次綻放。記者來到西廂村,一幅寧靜的鄉村畫卷展現眼前:新居旁,村民們在茶葉、金錢柳產業園裡忙碌著,開始春耕生產;古廊下、老宅前,工人正在進行村子附屬設施建設……

西廂村位於赤溪鎮西南部,距巴中、南江均40公里。四山三溝、東低西高、三面環山、地形奇特,擁有豐富的人文資源和自然景觀。為了傳承文化、留住鄉愁,留住鄉村的“根”與“魂”,助力鄉村振興,村裡建起了村史館,取名“西廂記憶”。

西廂村村史館是由老房子改建的,土黃色的外牆,上下兩層。館內陳設樸素,鋤頭、巴籠、犁頭、背架子等生活用具錯落有致擺放。展廳牆上,是圖文展示的村落沿革、名人鄉賢、古蹟遺址、新村新貌等。

“如果沒有村史館,再過幾十年,誰還記得曾經的村子和歷史呢?”村支書嶽俊洪認為,村史館延續了這個有上百年曆史村子的生命,讓它不至於斷層。

置身村史館,彷彿走進了漫長的時光隧道,一個個老物件訴說著一段段過往,演繹著一場舊時光裡的勞作艱辛和勤勞汗水,記錄著當地農耕生產生活發生的巨大變遷。

通過圖文資料、實物展示等形式,用一件件物品承載歷史,用一幅幅圖片記錄變遷,用一處處實景濃縮記憶,全面展示西廂村的歷史沿革、經濟發展、鄉賢能人、村容村貌、文化生活和民俗風情等內容,集中反映了西廂村的歷史文化底蘊。

這裡記錄著西廂村的歷史,再現了曾經的記憶。西廂村背靠九重山,該山因山勢成階梯狀分佈,共九級而得名。從山頂到馬掌鋪,形似一匹駿馬,而“馬的腦袋”剛好就在山頂,十分雄偉壯觀,因而又名馬腦寨。

西廂村原名“西藏(cang)溝”,因三面環山,地形閉塞,居民生活較為封閉。當第一批嶽姓先民遷徙來此,被眼前環境所困,換名為“西藏(zang)溝”。後因傳說此地演繹了一段勝似《西廂記》中張生和崔鶯鶯的“人狐情緣”,因而更名為“西廂溝”並沿用至今。

明清時期,西廂村隸屬於南江縣,解放後劃歸南江縣赤溪鄉,1958年西廂村更名為赤溪公社七大隊,1984年更名為西廂村。2016年8月赤溪鄉撤鄉建鎮,隸屬於赤溪鎮。

西廂村村史館建於2018年8月,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其中場館面積400平方米。館內設3大展區,神話傳說、鄉賢能人、發展變遷等12個版塊,收藏有西廂村古文物100餘件。村史館再現民俗生活、日常生活場景,將當地的民間傳說、歷史文化與鄉村旅遊有機融合,拓展了鄉村文化旅遊發展空間。全方位展示了西廂村不同時期文化發展的原貌,成為了村民找尋回憶、遊客瞭解西廂村的好去處。


天府旅遊名縣創建 | 農耕文明譜新篇——訪南江縣赤溪鎮西廂村

貳 紅色文化聚精神

西廂村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紅色文化資源尤為突出。

長赤鎮——袁家河——西廂村——馬掌鋪——巴州,原本是一條商道,也是深入南江南部腹地的一條要道,道路翻山越嶺,崎嶇綿延。上世紀30年代,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南江建立了根據地,西廂村因地勢之便成為連接南北的要道。紅軍部隊途經西廂村南下北上。在紅軍南下過程中,李先念曾率領部隊途經西廂溝,並在此留下了足跡,西廂溝的“馬圈”等紅色遺址,據傳是李先念當年在此栓馬的地方。

為了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及時宣傳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參加紅軍,紅四方面軍專門組建了鏨字隊,在大路要道醒目的大石頭上鏨下大量的石刻標語。這些時刻標語已成為激勵西廂人奮發向上的精神支柱。

在西廂村境內,有十多個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洞穴,大的可容納上百人,小的也可容納十餘人。這些洞穴有的是人為挖掘,有的是天然形成。這些人造洞穴大多依附山體,極為隱蔽,主要用於鄉民避亂、抵禦外敵入侵。上世紀30年代,紅軍利用有利的地勢和隱蔽的環境,加之當地村民的大力支持,在此發展壯大隊伍,這些洞穴因此有了新的名字——“抗戰洞”。在抗戰洞周邊還有大量的紅色宣傳標語。

正因為當年紅軍再次與西廂人結下了深厚的魚水情誼,西廂人也一直傳承著偉大的紅軍精神。解放後,西廂村人沒有忘記當年紅軍幫助窮苦人的這份感情,多年來一直把送子報名參軍當成一種責任。

從1950年至今,全村共有19名西廂人先後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剛剛20出頭的嶽貴義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主動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鬥。“作為一個至今只有幾百人的小村莊,能有近20人參軍接受革命的洗禮,充分體現了西廂人傳承了當年紅軍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嶽俊洪說。

叄 古木成林多傳說

天府旅遊名縣創建 | 農耕文明譜新篇——訪南江縣赤溪鎮西廂村

西廂村,有著很多古樹,一定是一個有故事的村子。

九重山下,在西廂村青樹壪,有上千棵大小楠木,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林中一棵金絲楠木,樹齡距今已有850年曆史,枝繁葉茂、蒼勁挺拔,為國家一級古樹,樹直徑達1.8米,是目前已知全省存活最大的一棵楠木樹。

金絲楠是中國特有的珍貴木材,原稱“楨楠”。為樟科常綠大喬木,高達30餘米,樹幹通直。主要產於中國四川、湖北西部、雲南、貴州及長江以南省區。視其質地稱之為金絲楠、豆瓣楠、香楠、龍膽楠。

據記載,在所有的金絲楠木中,四川的金絲楠材質最佳,屬中國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歷史上,楠、樟、梓、椆並稱為四大名木,而楠木被冠以其首,足見人們對楠木的喜愛程度。

在西廂村村口,一棵巨大的香樟樹底部中空,形成的樹洞能容納6個人,樹齡已有300多年。傳說岳家公子擔心影響祖母休息,每晚便到樹洞熟讀詩書,九重巖上的千年白狐被感動幻化成白衣女子與嶽公子相戀,西廂村的“西廂記”在村裡代代相傳。矗立在大路旁的那棵香樟樹,外人路過西廂村時,總在樹下乘涼,村裡人常說:“只要看到香樟樹就到了西廂村。”

西廂村一社,有5棵直徑一米以上的百年黃樑古樹,樹幹粗壯、枝繁葉茂。據傳人練成仙,樹練成精,這幾棵黃樑樹因年歲古老先後成精,曾一度靠攝取人的“魂魄”為生,每當夜幕來臨,有人路過樹下,樹精便幻化成行人,引誘路人進入樹林,然後趁機吸取路人“魂魄”。後來,人們請來端公先生制服。端公先生說,壇神可以制服樹精,而壇神乃豬八戒所封,故請來天蓬元帥豬八戒,天蓬元帥取出釘耙,用耙齒降服了樹精。樹精被降服後,其精魂孕育出了樹靈芝,回饋鄉鄰。

在西廂村,像這樣的傳說還有很多,村裡的每條小路也因此有了與“西廂”相關的名字。

除了古樹,村裡還有古橋、古石、古廟、古牌坊。

每一處古蹟均發生過道不盡的歷史故事,閃耀著歷史的光芒。

肆 岳氏家風代代傳


天府旅遊名縣創建 | 農耕文明譜新篇——訪南江縣赤溪鎮西廂村

肖洪波 攝

“彰揚先祖,鵬舉武王。精忠報國,偉績輝煌。所執各業,勿怠勿荒。學優報國,成棟成梁……”在村史館裡,岳氏家訓設置在醒目的位置。家庭規範、為人總則、處事原則培育著西廂村好家風。

在西廂村70%的人都姓岳,各行各業都有涉及,有教師、廚師、石匠、泥瓦匠、民間歌手等。

“西廂美,西廂美,美在西廂的山和水,幾水抱村流,名貴古木來相會……”今年74歲的岳雲幫喜歡音樂,創作了歌曲《西廂美》,村裡大多數人都能跟著一起唱。初中文化的他從小喜歡音樂,自學了簡譜和二胡,平日裡在家喜歡用歌聲傳遞正能量。

今年61歲的嶽從鵬,是恢復高考後西廂村第一個考上南江師範的人。畢業後一直從事教育工作,曾是高級教師,村裡人關於歷史文化都找“老校長”。如今退休後的他一心忙於整理收集岳氏家族資料工作。

位於西廂村二組牌坊院子斑竹林灘西300米的岳氏古牌坊,佔地面積108平方米,建於清嘉慶二十五年。牌坊石刻工藝精湛,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牌坊結構為“三門四柱五樓”,四根基柱基座部分有圓雕石刻,牌坊共分三層;牌匾處文字意在表彰墓主人功績,花版處採用浮雕雕刻人物故事及花紋圖案;牌樓前後採用鏤空技藝,呈網格狀;頂部巨大的“壽”字與牌坊渾然一體;五個牌樓的簷頂向四周翹起,流暢自然。牌坊石刻工藝十分精湛,運用了圓雕、深浮雕、淺浮雕、鏤雕線刻、彩繪工藝,刻畫有植物、動物、人物圖案,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

岳氏牌坊系岳飛第18代孫嶽中河與妻室黃君合葬之墓。嶽中河生前為當地有名的鄉賢,夫妻倆樂善好施,修建了方圓數十里的路和橋,其義舉受到朝廷褒獎。碑文記載,嶽中河享年75歲,其妻黃氏享年76歲。

岳氏牌坊2012年7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認定為省級文物,現經保護性搶修,牌坊已成為附近岳氏族人致敬先祖必拜之地。

“當時,岳家僱請近百名雕刻藝人,足足用了三年時間,吃了100多頭肥豬才完成了墓碑和牌坊的建造。墓碑上有碑文記載,西廂村的岳氏是岳飛的後代,如今已經有30多代了。”嶽從鵬說。

目前,西廂村旅遊產業發展勢頭正足。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找到歷史記憶,增添鄉愁記憶,使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傳統村落與現代新村渾然一體。

西廂村也正如其村史館大門前一副對聯所書:金燦燦千年楠木王,活生生一出西廂記。(羅曼禎)


天府旅遊名縣創建 | 農耕文明譜新篇——訪南江縣赤溪鎮西廂村

天府旅遊名縣創建 | 農耕文明譜新篇——訪南江縣赤溪鎮西廂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