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離發達國家還差了一個菜市場的距離

注: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

中國還不是發達國家的標誌之一:菜市場


大家對菜市場都是太熟悉不過了。菜市場與發達國家有聯繫嗎?為什麼小編把菜市場做為一個評判是不是發達國家的一個標誌之一呢?下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發達國家代表之一德國的菜市場。

中國離發達國家還差了一個菜市場的距離

德國是公認的發達國家,小編的親身經歷德國是沒有正規的菜市場的,每個城市在週末或者特定的日子,才會有臨時的菜市場類似於趕集,一般都是德國農民賣的生態農產品,比一般超市的農產品要貴幾倍。原因很簡單,德國人工費非常貴。一個小攤位如果賣一般的蔬菜,絕對比超市貴,這個生意沒法做。只有生態蔬菜利潤高,才可以獲得收益,而且客戶不多,一週就一次。中國留學生一般是不會在這種週末菜市場買菜的。


下面我們來看看我們中國的菜市場,每個小攤位一個小老闆,賣的菜不會比超市貴,我們一般都覺得菜

市場的菜比超市要新鮮,價格還可以講價。感覺到菜市場買菜比較划算。一般在菜市場賣菜的人,清早去批發市場批發蔬菜,再運到菜市場,每個攤位1到2平米左右。一兩千塊錢菜,除去攤位費以外,一天至少要賺200到300以上才能養家餬口。這些攤位費和賣菜老闆賺的錢其實是買菜人來承擔的。這說明其實我們到菜市場買的菜價格已經很高了。

中國離發達國家還差了一個菜市場的距離

菜市場和超市的最大區別就是人工的利用率問題。超市的菜都是客戶自己挑選好,拿到稱重的地方,稱重打標籤。像德國首富開的Aldi生活小超市面積不到1000平,員工就3到4人,就可以服務幾百人買菜。超市一個員工可以代替菜市場幾十個攤位的老闆。加上超市進貨渠道和物流,一個貨車司機運的菜比幾十個菜販自己去批發運的菜都多。這些節約的人工和物流成本,其實就是超市的利潤空間。

中國離發達國家還差了一個菜市場的距離

那為什麼我們中國人工成本如此之高的菜市場的菜還是能與超市競爭呢?這隻能說明我們中國的生活超市運營成本太高,人工利用率低,或者是超市競爭不充分,利潤太高。中國目前的恩格係數(食物成本佔收入比)比德國高了將近一倍。只有當我們中國的菜市場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候,我們就離發達國家不遠了。

所以僅從菜市場這個角度看,我們中國離發達國家至少還一個菜市場的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