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寻找失落的岭南武林故事—洪熙官的故事

「原创」寻找失落的岭南武林故事—洪熙官的故事

洪永强师傅

"历史没有如果,历史只有事实",真实还原中国武术的历史,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最大的尊重。

中国武术界素有"南拳北腿"的说法,这是对岭南武术在中国武术地位最好的证明。而珠三角作为南拳的最核心最活跃的地区,各村各乡历来均有本村男丁组成的醒狮队、武术队、龙舟队,尚武风气历久不衰。近代更是名人辈出,洪熙官、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等,均是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经历数代人的努力,"功夫"走出国门,成为响彻世界的文化名片。收集岭南武术历史素材,复原岭南武术的来龙去脉,研究武术的创新发展之路,成为我辈的理所当然的任务。

要谈岭南武术的源头,我们不得不先提提洪熙官其人。洪熙官,本名洪喜(约1724年~1810年),也就是康熙到乾隆年间的人,字文汉,号孔臣,福建永春县人(古属泉州府永春县)。南派洪家拳创始人。家中做茶叶买卖,家境殷实。另有一说为广东花县人。洪熙官是福建少林寺俗家弟子,从小习武,武功高强,嫉恶如仇。青年时代开始积极参加反清复明活动,失败后秘密到广州。先后在广州、南海、番禺、佛山和花县等地开馆授徒,盛极一时。晚年隐居香山县榄都(今中山市小榄镇),在关门弟子、滘口村人陈东发家中逝世,享年八十六岁。墓地在岗头村后的大榄岗上,由章氏族人守护。《中山市小榄镇志》的《洪熙官在小榄》条目、《中山文史》的《传说中的中山武林人物洪熙官》均有详细的记载。

「原创」寻找失落的岭南武林故事—洪熙官的故事

洪熙官创立洪家拳

洪熙官练武天份极高,加上刻苦勤练,是南少林寺俗家弟子中佼佼者。在传世的武术著作多有记载,如姜侠魂在《少林拳术图说弁言》记载:熙官学艺三年后,离开少林偶遇铁头僧作恶,想为民除害,但被铁头功所击败。洪熙官不服气,再上少林寺苦练,师傅把他关在房里,留下一条粗如臂的麻绳,绳上有一百八十个死结,熙官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才把所有结打开,炼成铁指神功后手指坚韧非常,指力超凡。击砖石如摧枯拉朽。然后师傅师又让他手捧装满汤菜的大盘练习跳跃之术,纵上跃下不需要梯子,直到汤菜点滴没有倾洒出大盘外,这样练了一年有余,练成铁指神功和腾挪术的洪熙官再次出寺下山,找到铁头僧比武,恶僧再次使出铁头功,以头击洪,洪以十指破之,铁头僧当场头碎毙命。从此,洪熙官为民除害,名声大震。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洪熙官跟随至善禅师由福建来到广东,在广州海幢寺栖身,并以南少林的名义开馆授徒。后来顶顶大名的陆亚彩就是这个时候收的第一个徒弟。后因至善禅师反对洪熙官向门人弟子传授点穴技法,洪熙官只好离开海幢寺,到广州市内的龙藏寺(今大佛寺)设馆,正式教授洪家拳。因武功高强,德艺双馨,学者众多,又在广州光孝寺开设分馆。

后来,为躲避官府和仇家,洪熙官移居花县竹洞村,在新民埠、赤泥、炭步、李溪等地设有武馆,盛极一时"。洪熙官在竹洞村猪腰岭洪屋(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竹洞村委)居住有十多年,为周边多条村里授徒,洪家拳得以在花县乡间传播。

「原创」寻找失落的岭南武林故事—洪熙官的故事

竹洞村村委和练武的小孩

在清末时代,民不聊生,兵荒马乱,以拳势威猛,跳跃腾娜,闪展灵活,大开大合的岭南洪拳(洪家拳)深受人们的喜爱。各乡各村聚众习武,或强身健体,或拒贼防身。洪家拳博大精深,传统拳术有铁弓三线、四平大镇、五行七星、三战(三展)、铁线、桥手、千宁、叠掌、牛角、肋鼓、撞打、尘罡、龙形、蛇形、虎形、豹形、鹤形、狮形、象形、马形、猴形、彪形、五形和十形等套路;器械套路有一路名为"洪家六点半"的单头棍、两路名为"连环十三枪"和"十五点梅花枪"的单头棍、四路单夹双的左手钓鱼棍、一路梅花枪、两路包中踭刀、一路铁尺、一路大钯、一路天罡伏虎凳、一路藤牌刀和一路春秋大刀等;其它还有三路徒手对练、各种器械对练、一百零八式散手、三十六手木人桩法、一百零八式点穴技法、内功和跌打伤科医术等。

竹洞村自洪熙官客居传艺以来,一直保留着尚武的传统。在政府新农村的指导下,新时代的农村不但要整洁干净,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要起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在洪家拳会长洪永强先生的大力支持下,村里建起洪家拳武术队、醒狮队、博物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时代新风,推进乡土文化建设,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佛山市功夫天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持续跟进岭南武术文化发展的历史研究,欲知后事如何,敬请下回分解!

「原创」寻找失落的岭南武林故事—洪熙官的故事

部分参考的古代资料

洪永强提供资料

麦献农整理编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