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一片付征鞍——黑龙江测绘局全力为绥芬河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绥芬河市,一座风光秀丽的边境山城。近日,随着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的增多,这个不足七万人的小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在这里打响。然而,这场突如而来的战役却让当地疫情防控部门有些措手不及:由于缺少信息化技术支撑,数据流转仍采用简单表格形式,手工填表录入工作量大,人工传递表单过程繁琐,各部门间信息漏报、矛盾、管理混乱等问题极大影响了疫情防控工作的进展。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省疫情防控组、外事工作组成员单位,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简称“黑龙江测绘局”)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有关指示批示精神,临危受命,紧急驰援,全力为绥芬河境外输入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持,再一次用实际行动彰显了龙江测绘人的责任与担当。

逆风而行 最好诠释理想信念担当

不畏关山千里路,冰心一片付征鞍。4月14日,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选派周振发、王洪昌、刘禹鑫3名技术骨干组成的专家组赶赴绥芬河市。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身为共产党员的他们挺身而出,不畏艰险,果敢逆行,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本色。

“这次为绥芬河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要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发挥我局在地理空间分析、人员精准定位、图解图说疫情方面的专业优势,全力为绥芬河境外输入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精准的技术支撑。”在简短的送行仪式上,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开明对专家组提出了殷殷希望,并叮嘱他们一定要加强防护,注意安全,做好工作,平安归来。经过5个多小时连续车程、一路颠簸劳顿,14日17:30分专家组抵达绥芬河,并马上投入工作状态,开启“战斗模式”。

保障有力,最短时间凸显实战成效

抵达绥芬河后,专家组马不停蹄第一时间开展与当地指挥部各层级、各环节的工作对接,详细了解了绥芬河市的具体需求;应邀连夜参加“绥芬河口岸入境人员管控模拟演练”大会,次日凌晨,专家组才返回驻地休息。15日上午,专家组围绕当地疫情防控需求与绥芬河疫情防控指挥部数据组协商启动研发“境外输入疫情防控辅助管理系统”。经过前后方技术人员线上线下分工协作,昼夜奋战,16日上午Web系统框架终于搭建完成,17日境外输入疫情数据信息录入工作全部完成,同时完成了6个手机端输入节点模块的开发工作,系统进入全流程模拟测试试运行阶段……实现了疫情信息统一录入、统一调用,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绥芬河境外输入疫情应急测绘保障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20日,省政府主要领导亲临绥芬河调研指导,专题听取了境外输入疫情防控辅助管理系统演示汇报,观看了全流程模拟推演,对系统能力给予充分肯定,对黑龙江测绘局开发系统效率和保障能力给予高度赞许,要求做好系统后续应用工作。

省领导的肯定使专家组备受鼓舞,犹如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彰显优势,最宽维度提升管控效能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专家组充分利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优势研发的境外输入疫情防控辅助管理系统,最宽维度地提升了管控效能,为打赢绥芬河境外输入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构建全流程管控“一套数据”。系统可轻松实现信息统一录入、动态更新、分级管理、权限调用等功能,从源头上优化了工作流程,大幅提升管控效能。搭建全数据管理“一个平台”。系统包括Web端和手机端,Web端实现基础数据汇集、展示、统计、分析等功能,并可按需动态提取、输出、打印各类表单,构建成为整个疫情管控的“神经中枢”。手机端包含6个模块,构成疫情管控的“四肢”,既是信息的输入端,又是信息的使用端。通过分设权限,维护调用本节点信息,动态推送提示信息功能,有效实现疫情数据“血液循环”畅行无阻。系统“1+6模式”有效构建了疫情管控“宏观辅助决策指挥+微观支撑分工管控”全流程业务模式,可实现境外输入人员全程可追溯,全面提升管控效能。

绘制全链条指挥“一套地图”。按照绥芬河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在系统数据基础上,每日编制更新境外疫情发展趋势图、隔离人员分布图、确诊疫情分省图等图件,及时保障决策需求。

疫情不结束,战斗不停止。下一步,黑龙江测绘局将继续严格落实省领导的指示要求,持续优化系统性能,计划增加地图展示、人员车辆位置监控等功能,为绥芬河境外输入疫情决策指挥、精准防控提供信息化支撑。

走过寒冬,静待春暖花开,这场战役,终将获得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