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精確灌溉(最後一段有乾貨)

首先最近很多聲音說美離衰退不遠了。這裡解釋一下整個經濟週期的循環情況。

傳統意義上的經濟週期是會呈現由經濟復甦到經濟過熱,最後到經濟衰退。在經濟復甦過程當中,企業、居民或者政府開始持續加槓桿進行信用擴張,當通脹壓力開始上升時,中央銀行為了穩定通脹預期會開始持續收緊流動性,引導市場利率不斷上升(加息),當利率上升到一個足夠高的程度的時候,這些過度加槓桿的主體(企業/個人)就會出現資金鍊的問題,最終引發需求大幅下滑,經濟陷入衰退。像2008年的次貸危機主要是居民無節制的加槓桿造成的。而這種傳統的衰退模式要解決也比較容易,因為本質是流動性收緊問題,這時只需要央媽進行逆週期調節,重新放鬆流動性(降息),那如果利率下調到零還不夠,就直接QE,通過量化寬鬆的方式來解決。所以很快其實我們最近的一次08年危機就消除了。

那這次呢?我一直說這次是涉及到人的健康問題,疫情以什麼樣的形式解決或者緩解這才是關鍵!所以央媽的一切動作包括財政的一切動作都是為了避免出現再次出現當年雷曼事情出現,而今天的再次降準其實也是很有必要和有用的,大家發現沒有,我們現在央媽現在沒有像以前簡單粗暴的就是直接降息,而是用定向降準的方式,這個方式的好處就是讓銀行和非銀機構的流動性增加,特別這次對於中小銀行的降準,一方面對於民企和中小企業其實一定程度上是很依賴於中小銀行的,降準就能讓中小銀行騰出空間更有意願去放貸,而這一定程度上就能緩解這次衝擊最大的中小企業出現的潛在現金流風險。那為什麼不直接降息,就像昨天我文裡提到的,如果我們法定利率再下降,銀行端左手是儲戶的錢,右手是融資方,如果採用降息,那融資方成本降低了,但是儲戶的收益減少了,而採取這類精準降準就一定程度上減少這種問題。同時如果一刀切的降準也會導致貨幣貶值和資產價格的拉高。縱觀最近一個多月的各種組合拳,作為一個觀察者,其實更有信心去相信未來的市場會更健康。

當然現在海外就是最不可控的變數,但我依然是相信各個發達國家是有能力是可以解決問題,譬如最先爆發的意大利,其實如果留意數據的就能發現已然到了最高峰慢慢出現拐點了,所以疫情是能夠防止到的,只是時間多久多長。

最後作為一個資產配置的分享者,最近關於個稅退補稅熱火朝天,這裡安利一款保險:稅優健康險。稅優健康險,是國家為了改善民生而推出的一項福利政策。簡單理解就是:國家和保險公司合作,買保險的錢,能用來抵扣個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