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苦,细细品味后的甜

近期,在看汪曾祺小说集。说起看这本书,还缘于一次机缘。

认识的一位朋友正好要在全国读书日前举办一次共读活动,问我有没有时间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在犹豫要如何回答。

实在是我有个不好的习惯,爱买书,却很少将一本书看完。

好在,他建立的社群没有严格的要求,偶尔读完一篇文章的时候,分享阅读感受就可以。这也给了我一些动力,去看书。

说起看书,我就有些头疼。我能够看完的,也只有一些精短的小散文。所以有段时间,我对诗歌和散文的兴趣要大些。

人生的苦,细细品味后的甜

我写诗歌曾有种强说愁的滋味,因无法用凝练的语句写出含义深远的句子,也无法写出让人难以忘怀的句子,所以写诗的兴致减了大半。

虽喜欢日式的清丽,在万叶集和金子美玲的诗歌中都能找到一种说不清楚,却直达内心的美感,但换作自己写,却怎么也是写不出的。

我曾认识一位朋友,他的诗歌写得很好,经常被报纸、杂志刊登。但他一心想写传统小说,于是在他擅长的诗歌领域,他没有发展下去,而是投入到写传统小说的行列。

在写传统小说的道路上,他看着他周围的朋友们不断出书,换房。他却连一篇稿子都没登出来,内心没有着急,是骗人的。

人生的苦,细细品味后的甜

有一段时间他辞职在家,专心写作。那段时间发他微信,总是隔个四五天一回,我当时就有些生气,不知怎的,就将他拉黑了。

其实我们在文学上是很好的朋友,他经常会和我聊一些当今文坛上的事情,还有一些好的当代诗歌作品。我写得那些几乎没有人看的诗歌,他还曾帮我仔细的修改,并鼓励我,说他觉得写得很好。

在那一段写诗特别绝望的日子,有那样一个人安慰你,是一件莫大的幸事。但在他写小说失意的时候,我却没能理解他,只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忽觉得,对他的关心太少。

人生的苦,细细品味后的甜

他曾送过我一本书,隔了好几年,我还没看完。相比他一个月可以看四十几本书的阅读量,我是自愧不如的。

而我看书总是看一半、或根本不看的习惯却还是固执的坚持了下来。之前有个关于阅读的调查,有的人一年平均下来才看1本书,可想而知,不爱看书的人还是有那么多。

在看书这件事情上,我时常会变得浮躁不安,实在无法弄懂缘由。

加入读书群后,我就惦记着要写阅读感受。终于在听智能语音朗诵的时候,听得入神,索性关掉语音,自己将后半部分阅读完。

汪老的这篇《大淖记事》,我在昨天的微头条里也简单的写了下阅读感受。但对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没有聊过。小说前半部分的时候几个章节以散文的手法,细致的描写将大淖的地理环境、民风描绘了出来。

颇有种看清明上河图的那种感觉,然后慢慢开始叙事,将小说的故事情节勾勒出来。时而穿插一些人物的刻画、和大淖的风土人情。至于戏剧之类的,我也不太懂,无从解读。

人生的苦,细细品味后的甜

其实这篇文章,是汪老结合一些以前听到过,给他印象深刻的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串联起来,将几件事情,串联后发生在一个故事、一个人物上。

他去过、了解的地方,听过、有感触的故事。重新将其揉合,变成了另一个有血有肉的故事。

所以无论是风土人情的描写,还是人物的塑造,故事的情节,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引起人们对于人物的共鸣。特别是巧云这个人物,经历不幸的童年,被母亲抛弃。

虽有父亲的疼爱,可是当父亲发生意外,她年纪轻轻又担起家中重责。还遇到保安队长不公的对待,让她的生活充满变数,可是在如此艰辛的环境下,她依然勇敢的追求爱情,并守住了她与十一子的爱。

最后她挑起重担,照顾十一子,也照顾父亲。汪老把女性的力量藏在那些苦难里,在苦难中重生,坚定自己的内心。

也许生活是苦的,但在那些苦里,总会有一丝丝的甜,等待着人们去寻找、发现。关键是你如何在苦难中思考,接纳和放下,迎接和挑战。

生活的苦难教会人们成长,教会你成为更好的自己。愿岁月,终有一天能够抚慰你。愿你苦后,有回甘。

人生的苦,细细品味后的甜

作者简介:年锦瑟,文艺女青年一枚,向往自由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