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預防與治療方法有哪些?

肺癌的預防與治療方法有哪些?

01 肺癌的預防方法


禁菸

在大多數國家,大部分工業和家用的可致癌物質都已經鑑別出來,並明令規範,但吸菸仍相當普遍。限制吸菸是預防肺癌的首要目標,而戒菸是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


有更多西方國家通過政策干預來減少在餐館和工作場所等公共區域的被動吸菸。不丹於2005年起已實行完全禁菸令,印度也從2008年10月開始也實行了公共場所禁菸令。世界衛生組織(WHO)號召各國政府全面禁止菸草廣告以防止年輕人沾染,WHO估計在實行這種禁令的國家菸草消費量已減少了至少16%。


篩檢

肺癌篩檢乃在沒有症狀的人群中進行大規模醫學檢查。對有患肺癌高風險的人群可以通過電腦斷層來篩查發現癌組織,也使病人有機會早期診斷並治療從而延長壽命。這種形式的篩查使死於肺癌機率的絕對風險減少了0.3%(相對風險減少了20%)。高危人群是指那些年齡為55-74歲,抽菸量相當於連續30年每天1盒,而且戒菸不超過15年的人。


電腦斷層偽陽性率高,可能導致採取不必要的治療措施[88]。被篩檢為陽性者,僅有1/20為偽陰性。偽陽性率高所衍生的公衛議題包含會造成額外的輻射暴露,且後續檢查也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花費。目前痰液細胞篩檢和胸部X光等另外兩種篩檢沒有任何已知效益。


預防服務工作組(PSTF)建議對那些每年抽菸超過30包,且年齡介於55-80歲之間的人每年用低劑量CT篩查肺癌直到他們停止吸菸超過15年。


其他預防措施

長期補充維生素A、C、D或E並不會降低患肺癌的風險。一些研究表明:飲食中蔬菜和水果比例較高的人患肺癌風險似乎更低,但這也可能混雜了其他混擾因子,因為會吃蔬果的人可能會抽菸的比例也較低。目前還未有嚴謹的調查研究證明飲食和肺癌風險之間有明確關聯,但有芸萃分析支持抽菸者如果配合健康飲食可以降低肺癌風險。


02 肺癌的治療方法


肺癌的治療取決於癌細胞的類型,擴散程度和病人的身體狀況。通常的治療措施包括:和緩醫療、手術,化療和放療。對晚期肺癌來說,標靶治療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和緩醫療

和緩醫療能提升患者在治療期間的生活品質。即使正在進行常規化療的患者,合併給予和緩醫療也有助益。和緩醫療也能夠給予患者和醫師雙方一段過渡期,以避免情急之下做出無法反悔的決定。和緩醫療並不只用於生命垂危之際,在整個病程中,和緩醫療都可以避免無用但昂貴的治療措施。對那些癌症晚期的病人,則建議轉由安寧病房進行安寧療護。


手術


如果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對其進行分期可確定肺癌病灶是否為侷限性、能否手術切除,或是否癌組織已擴散到無法用手術治療的程度,這可用CT和正電子成像術(PET)掃描來決定。如果懷疑縱膈淋巴結受累可以取樣淋巴結從而協助分期。取樣技術包含經胸壁穿柳葉刀吸活檢術、經支氣管針吸活檢、內視鏡超音波細針抽吸、縱膈鏡檢、胸腔鏡。血液檢查和肺功能檢查可用於評估病人能否承受手術。如果肺功能檢查發現病人呼氣儲備量很低可能不會進行手術。


對大多數早期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手術會選擇只切除一個肺葉(肺葉切除術)。對於不適合行完整肺葉切除術的病人,可能可沿邊緣將含有腫瘤的三角形區域切除(楔形切除術)。但是與肺葉切除術相比楔形切除術術後更易復發。在楔形切除部位的邊緣進行近距離放射碘治療可能會降低復發的風險。僅有在相當罕見的情況下才會進行全肺切除術。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VATS)和VATS肺葉切除術使用微創技術對肺癌進行手術治療。與傳統的開放肺葉切除術相比VATS肺葉切除術同樣有效且術後併發症更少。


小細胞肺癌通常使用化療和/或放療,但是人們正重新考量手術對小細胞肺癌的作用。對於沒有遠端轉移且無進犯縱膈者,可以先以外科手術切除,再進行輔助性化療。而對於已經進犯縱膈腔者,則建議先以化放療作為初始治療。


放療


化療通常和放療同時進行,對於不符合手術條件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放療也可用於根治性治療。這種高強度的放療被稱為根治性放療。連續超分割加速放療(CHART)是對根治性放療的改進,它在短時間內給予患者大劑量的放療。非小細胞肺癌行治療目的的手術後一般不應進行胸部放療,但對有縱膈N2淋巴結累及的一些患者來說術後放療可能有好處。對可能治癒的小細胞肺癌患者化療之外通常建議進行胸部放療。


如果癌組織堵塞了一小段支氣管,可以在氣道內用近距離治療(局部放療)直接打通。和體外放射治療相比,近距離治療可減少治療時間,也可減少對醫護人員的射線照射量。然而目前近距離治療的相關治療證據,仍比傳統的體外放射治療要少。


預防性顱腦照射(PCI)是腦部的一種放療手段,用於降低腫瘤轉移風險,對小細胞肺癌最有用。PCI使侷限期肺癌的三年生存率從15%提升至20%,使廣泛期肺癌的一年生存率從13%增加至27%。


近年來靶向治療和影像技術的改進使立體定向放療治療早期肺癌這一療法得到發展。這種放療方法使用立體定向定位技術分幾次對病人進行大劑量放療。這最初用於那些由於某些合併症無法進行手術的患者。


對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患者來說稍小劑量的胸部放療可用於控制症狀(和緩性放療)。射頻消融術是一種利用高頻電流來殺死腫瘤細胞的新技術,可以用於腫瘤病灶較小的早期患者或放療後的復發患者。這是一種創傷較小的治療手段,較開胸手術而言,可以儘可能多地保護肺功能,適用於無法手術的患者。


化療


化療方案取決於腫瘤類型。小細胞肺癌(SCLC)即使在相對早期也主要採用化療和放療進行治療,常用的化療方案為依託泊苷聯合一種鉑類藥物(順鉑或卡鉑),二者也常和卡鉑、吉西他濱、紫杉醇、長春瑞濱、拓撲替康、伊立替康等藥物聯用。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如果病人身體可承受,化療可提高存活率,為第一線治療手段,並且通常使用兩種藥物來治療,其中一種常為鉑類(順鉑或卡鉑)。其它常用的化療藥物為:吉西他濱、紫杉醇、多西他賽、培美曲塞、依託泊苷或長春瑞濱。70歲以上的患者如果使用鉑類藥物進行化療,其產生嚴重副作用的風險會較高。


輔助化療是指在進行根除型手術後再實施化療,目的是提高療效。對於非小細胞肺癌,手術過程中會在病灶旁淋巴結取樣以輔助分期。如果確定其為肺癌II或III期,輔助性化療可以使五年生存率提高4%。與舊的化療方案相比,長春瑞濱和順鉑聯用更有效。對IB期肺癌是否應採用輔助性化療還有爭議,因為臨床試驗還未證明其可以提高生存率。非小細胞肺癌的癌組織若能手術切除,術前化療也能提高療效。


在對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中,化療可能會與和緩醫療聯合應用。對晚期病人而言,適當的化療比單純的支持性護理更能提高平均存活率,也可以改善生存質量。在和緩醫療的過程中如果病人身體狀況允許的話,持續化療可以使存活時間延長1.5到3個月,也可減輕症狀,改善生存質量,且現代化療藥物的效果更好。非小細胞肺癌芸萃分析協作小組建議: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中,如果患者願意而且可忍受就應該考慮進行化療。


標靶治療


肺癌、特別是在晚期肺癌的治療中,有幾種以分子路徑為靶標的藥物可用。厄洛替尼 、吉非替尼,和阿法替尼抑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中的酪氨酸激酶。地諾單抗是針對RANKL的單克隆抗體,本品會與RANKL結合,使其無法激活蝕骨細胞,對治療骨轉移癌有效。2015年單克隆抗體藥物安維汀(貝伐珠單抗)肺癌適應症在中國上市,其通過抑制腫瘤血管生成來治療癌症。


T細胞上的受體CTLA-4會抑制免疫系統,有些癌細胞便會依此機制來逃脫免疫系統的偵查。伊匹單抗(Ipilimumab)會抑制CTLA-4,藉此來阻斷其信號傳導,減少癌細胞逃脫的機會,FDA已批准其用於治療黑色素瘤。目前有第三期試驗顯示伊匹單抗與保疾伏(nivolumab)並用可以延長非小細胞肺癌的存活期。


程序性細胞死亡1蛋白(PD-1)傳導的信號可使T細胞失活,一些癌細胞會表達PD-L1,使T細胞無法作用。因此有些藥物藉由抑制PD-1與其配體PD-1配體1(PD-L1)來發揮療效,此類藥物已被批准作為某些肺癌的前幾線藥物。PD-1因此可使用PD-1和PD-L1的單克隆抗體來對況這些癌細胞。此類藥物包含派姆單抗(pembrolizumab)、保疾伏、癌自御(atezolizumab),以及度伐魯單抗(durvalumab)等等,相關的臨床試驗目前正在進行。


有些肺癌患者已對錶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和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產生耐受性,故有些新藥正在開發中。新的EGFR抑制劑包括阿法替尼和達科米替尼。新的ALK抑制劑包括克里唑替尼(crizotinib)和色瑞替尼(ceritinib)。


支氣管鏡


對於氣道阻塞或流血的病人,有數種治療可通過支氣管鏡進行。如果氣管遭到腫瘤堵塞者,可以選擇的治療包含硬式支氣管鏡(rigid bronchoscopy)、支氣管內氣囊擴張和成形術(balloon bronchoplasty)、支架置放術,以及微型輕創術(microdebridement)等等。激光燒灼術(Laser photosection)則需藉由支氣管鏡讓激光進入氣道,並將堵塞的腫瘤移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