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普瑞赴港上市,原料藥企2020年起死回生

作者:梁建

4月21日,國內肝素原料藥龍頭企業海普瑞發佈公告稱,公司近日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關於深圳市海普瑞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的批覆》(證監許可[2020]588號)。

至此,成立於1998年的海普瑞藥業將在港股掛牌。作為已在A股上市10年之久的知名藥企,海普瑞為何還要赴港上市?港交所主要吸引的是一些具有高競爭優勢的生物藥企,原料藥生產企業如何在群雄佇立的港股證明自己的價值?在疫情尚未結束的狀況下,原料藥企業是否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核心業務不復當年

2010年,海普瑞在深交所上市,148元的發行天價讓海普瑞成為當年發行第一高價明星股,總市值曾一度達到592億元,

10年後時過境遷,海普瑞如今總市值不復當年。截至2020年4月21日收盤,公司股價不足24元,總市值273.76億元,尚不及當年一半。

追蹤其神話跌落原因,免不了和海普瑞自身業務不景氣有關。根據其財報,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肝素API收入佔比達到54%,在所有業務中佔比最高,同時肝素製劑佔比近三年逐步上升。

肝素是海普瑞最重要的業務板塊之一。根據海普瑞官網介紹,海普瑞致力於以肝素為代表的粘多糖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肝素鈉原料藥、依諾肝素鈉原料藥及製劑為主營產品,客戶遍及北美、歐洲、亞洲、南美、非洲。經過多年的堅守,海普瑞已從生產和銷售單一產品(肝素原料藥),轉型為能夠打通上游粗品、中端原料藥、下游製劑整個肝素產業鏈的綜合性集團公司。

不過,現實是肝素的價格在不斷下跌。從2011年也就是海普瑞深交所掛牌的第二年開始,肝素的價格就長期處於低位。

根據數據顯示,這十年間肝素的出口價格不斷下跌。在2010年其出口平均單價超過10000美元/千克之後,價格就開始滑落,2016年達到歷史最低點為3782美元/千克的水平,直到近一兩年,因為非洲豬瘟等客觀因素影響才開始緩慢回升,不過再也無法達到當初價格破萬的高點。

海普瑞在一次董秘問答中坦誠,公司的主營業務肝素原料藥價格承受一定的下行壓力。

海普瑞赴港上市,原料藥企2020年起死回生

突如其來的疫情成為原料藥的紅利期

併購投資不及預期

主營業務的不景氣,直接帶了投資者對於其未來發展態勢的質疑,從而導致其公司的股價亦不斷下跌。除此之位更為雪上加霜的是,海普瑞的收購戰略也遇到瓶頸。

根據海普瑞公告,從2011到2018年,海普瑞共收購了16家公司。其中,海普瑞利用上市募集資金擴充了兩端產業鏈,但效果不盡人意。

公告顯示,2012年海普瑞完成增資的成都深瑞畜產品有限公司生產上游肝素鈉粗品,自2012年起至2018年均虧損,直到2019上半年才開始盈利近57萬元。

在2018年,海普瑞全資收購了下游肝素製劑廠深圳市多普樂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將多普樂及其全資子公司天道醫藥納入公司的合併報表範圍。收購完成後,公司主營業務由肝素鈉原料藥生產銷售拓展為肝素鈉原料藥及依諾肝素鈉製劑的生產銷售。

海普瑞想通過收購多普樂拓展下游,不過卻引來了監管機構的質疑。事實上,在2017年海普瑞就籌劃發佈了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多普樂的草案,但未通過審核。證監會認為其盈利能力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後來在2018年海普瑞轉而現金收購多普樂,花了24億元現金,收購溢價多了將近7倍。對此,外界普遍認為這錢花的有點浪費。

不過目前已經有了積極變化,4月21日早間,該公司發佈了參投子公司oncoquest擬境外上市的,該子公司預期能給海普瑞今年業績帶來超過去年50%的淨利潤。

曾經大筆的收購使得海普瑞自身的資金鍊出現緊張。根據海普瑞2019年半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累計使用募集資金共計61.49億元,其中28.84億元用於“用於補充永久性流動資金”。可見,大額收購項目已經導致公司現金流缺口出現了緊張,而本次海普瑞籌謀赴港上市,也有分析認為是基於獲取新的流動資金的目的。

雖然海普瑞的港股上市計劃早在疫情爆發之前就已確定,但不可否認的是,受疫情的影響,國內原料藥企業相對以往正處於良好的發展態勢。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在接受健康界採訪時表示,本次海普瑞藥業選擇在港股上市,是一個聰明的選擇。他認為,在本次疫情中,中國的原料藥企業受到的影響並不是很大,正好可以趁此機會進入資本市場,從而利用業績的增長維持自己的股價處於高位。

疫情給原料藥企業所帶來的業績,在數字上可以體現得更為直觀。根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A股以原料藥為主的藥企29家,其中華海藥業、博騰股份、同和藥業、金達威、富祥股份、新諾威預計第一季度業績增長,其中博騰股份預計業績增幅超200%。

以華海藥業為例,根據其2020年一季報,在今年第一季度,華海藥業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預計增加6100萬元到8800萬元,同比增長約45%到65%;歸母扣非淨利潤預計增加8100萬元到10700萬元,同比增長約80%到105%,華海在年報中表示,業績預增的主要是受國內製劑及原料藥銷售大幅增加影響。

原料藥企發展新機遇

就目前全球原料藥市場而言,生產大國主要為印度和中國,兩國合計約佔全球規範市場供應規模的21%。但是,目前印度因為疫情因素影響,產量已經開始大減,反倒是中國因為疫情防控有效,製藥企業復工良好。因而就目前而言,中國是最有能力承接印度原料藥產能的地區。

一方面,印度原料藥市場本身就對中國有較大依賴,約70%的上游原料進口於中國,且從產品結構上來看,我國原料藥產品結構與印度十分類似,在抗感染、心血管等領域可彌補需求缺口。

另一方面,中國原料藥產能亦相當充足。2018年,中國原料藥出口金額便已經達到300億美元,且中國仍有一大部分原料藥用於自用。所以,中國原料藥企業有能力承接印度原料藥的產能。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分會副秘書長朱仁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國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成功經驗獲得了全球普遍認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也將提升相關藥品包括原料藥的國際市場需求,其他與新冠肺炎防治直接相關藥品的需求也將增大,我國相關原料藥的出口或將迎來短暫的爆發期。

目前,我國原料藥產業主要集中於包括維生素、抗生素、激素等品種在內的大宗原料藥。分析人士預計,大宗原料藥的生產將越來越集中,工藝也會進一步提升。同時,在特色原料藥和專利藥原料藥方面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3月3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目前我國共有1500多家原料藥生產企業,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國,同時我國原料藥企業復工復產率和主要產品的達產率都超過80%。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疫情等客觀原因,國內的政策也加速了中國原料藥的升級轉型。隨著一致性評價以及帶量採購在我國的實施,藥品銷售環節的附加價值大大降低,未來仿製藥行業的競爭,更取決於企業的成本情況以及品種數量。

此外,原料藥企業本身在成本以及品種儲備等方面也具備先天的優勢。目前,國內已經有包括華海藥業和海普瑞藥業一批企業,走在了向製劑領域轉型的路上,未來有望進入快速成長階段。

以華海藥業為例,目前該公司已是國內特色原料藥企業向製劑轉型升級的典型代表,其普利類和沙坦類特色原料藥在國際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其花費五年時間耗資上億元購買製劑生產線設備,已成為國內首家制劑生產車間通過FDA認證的企業。

事實上,國內原料藥企業現在的發展狀態也是行業內諸多人士所預料不到的,史立臣向健康界坦言,2019年年底,行業內諸多專家還在預測年內許多中小型原料藥廠家將被淘汰。

而今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些企業起死回生。2019年年底還在抱怨生存空間逐步狹窄的國內原料藥企,如今受疫情等因素的影響,正迎來一個突如其來的良好發展新階段。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