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闪电战》胜负一线间

《瑞幸闪电战》胜负一线间

在瑞幸爆雷之前的1月刚出的一本书,kindle上花了几个小时读完,可能是比较适合机场或者车站售卖的一种书。


尽管如此,仍然可以从书中比较系统的观察一下瑞幸。毕竟这是关系到大家平常生活工作品质的优惠券的一件事。


可以说,书里对于数据化的部分应该是扯淡的居多,凑字数也许是。因为所有的东西只讲到了靠算法,靠数据,靠AI。可是真正的算法又怎么能预测善变的人心?毕竟,”喝杯什么好“是一个很经典的重复性随机性概率很高的问题。

连淘宝亚马逊这种推荐算法,都会在你刚买完一个马桶刷之后不停地给你推送马桶刷,瑞幸能做的更好么?


对于瑞幸定制的系统和机器,应该是我最感兴趣的。这也意味着在瑞幸的固定资产里,大部分都是软硬结合,并且运维和设计都出自原神州系的技术人员。

即使被第三方收购所有的资产,但是因为没有这批人的话,仍然没办法运转的起来,得到的只是一堆不知所谓的机器,文档,说明书。


有很多人都以为瑞幸是马上就要破产的。但是让一家企业破产的不是亏损而是现金流的断裂。

1月份融资那次后,瑞幸手里还有接近10个亿的美金,平均到每股上,大概4美元不到,而现在瑞幸的股价也就4美元多一点。

上面那些咖啡机应该都算白送的吧,呵呵。


面临的巨额索赔也不是板上钉钉的事儿,打个时间差的官司,拖上1,2年之后,要么以比较小的代价和解,要么已经转移走资产,输官司不输钱。

但原来指望能跟神州的胡建系做个彻底分割,白白入手一个优质品牌,一大堆机器设备的骑士们估计要失望了。因为只有神州的这批人才能够玩转这批资产。


当然,这只是一线胜机而已。最近在听燕垒生的《地火明夷》,是十几年前《天行健》的续集。很多东西都是瞬息万变,就看当局者的指挥了。



读到扩张的时候,感觉自动零售机也好,线上零售也好,不断增多的店数也好,都是做给资本市场看的。这都是烧钱的无底洞,连普通人都能看得出来。

用力在这些地方扩张的结果就是刷数据。

三四线城市,没有这么多高强度脑力劳动者,对于线上的依赖并没有这么强。

而一二线的发达城市,加班加班再加班的结果,需要的是走到楼下就能拿到,需要的是咖啡因+糖。

口味的话,对于不怎么喝咖啡的人来说,还不都是一个味?比速溶好就足够了。


总之,老拿全国的人数对标国外的喝咖啡人群作为基数,实在有点一厢情愿。可如果只拿一二线发达城市的人口作为基数,也堪比一国,可信度更高些。

也许,下一步手头紧的话,就该收缩战线,重新回归聚焦在一二线的写字楼了。


顺便说一句,首杯免费的政策也早该停了,两年之内都没有喝过1杯的人很难被诱惑,只能白白招了一群羊毛党。


最后,书里虽然概念居多,一厢情愿居多,但是最后那句话还是很吸引人--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