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唐廣生 黃尚寧

今年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這次地球日的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主題宣傳活動周於4月20日開始,4月26日結束。4月22日,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將攜手廣西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以“線上+線下”的方式,組織開展第51個世界地球日系列宣傳活動,通過舉行“美麗地球 生態自然”創意手抄報徵集活動、“壯美廣西小拍客”攝影大賽、地球自然資源科普及普法知識有獎問答、世界地球日活動啟動儀式等形式,大力普及地球科學和自然資源知識,喚起廣大幹部群眾愛護地球、愛護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家園的意識。在世界地球日到來之際,自治區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陳建軍就今年地球日主題進行深度解讀,並就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自然資源工作暢談感想。

1 珍愛美麗地球 強化履職擔當

“自然資源部將‘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今年世界地球日主題,寓意深遠。這裡面至少包含兩層意思:面對大自然、面對地球,我們應該做什麼,就是要珍愛地球;應該怎麼做,就是要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陳建軍開門見山,解讀了今年地球日主題的基本要義。他認為,世界地球日是一項世界性的環境保護運動,是我們普及地球科學技術知識、宣傳自然資源國情國策、引導社會公眾保護和節約集約利用自然資源的重要契機。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以宣傳活動周為契機,切實履行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把“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貫穿於自然資源工作全過程,提高社會各界對地球環境和資源狀況的認識水平,增強人們的環保憂患意識和資源危機意識。

陳建軍簡要介紹了過去一年我區自然資源工作情況。他說,2019年是全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全面組建運行、履行工作職能的開局之年,全系統上下深入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和自然資源部的決策部署,全力促發展、護生態、提效益、優服務、惠民生,重整行裝再出發,攻堅克難求實效,推動全區自然資源事業實現了良好開局。

陳建軍介紹,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縱深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履行“兩統一”職責的工作機制逐步完善,資源開發利用保護水平持續提高。2019年,全區共投入6.8億元、3000多人開展第三次國土調查,調查成果上報進度和質量位居全國前列。成立國土空間規劃技術聯盟,自治區級國土空間規劃20個重大專題研究形成了初步成果,構建了涵蓋370多個專題數據的國土空間規劃大數據平臺,國土空間“一本規劃”“一張藍圖”初步繪就。生態保護修復系統推進,興邊富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順利完成,實施規模1.98萬公頃,建成高標準農田1.22萬公頃、新增耕地840公頃。整縣三期土地整治工程如期完成,預計建成高標準農田9.56萬公頃。灕江流域、左右江流域生態修復治理紮實推進,北海、防城港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巴馬瑤族自治縣盤陽河等6個國土空間綜合整治和3個生態型土地整治項目加快實施,取得階段性成果。

“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強調,資源開採要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做到‘三個一定、一個全力’。圍繞這一目標要求,我們注重做好礦的文章,取得了積極進展。”陳建軍介紹,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強化規劃引領管控,推動礦業綠色發展,推進礦山生態修復,促進礦產資源高效利用,全區礦山企業“小、散、亂、差”局面得到有效改善,已建成綠色礦山69座。在耕地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上,該廳嚴守耕地紅線不動搖,率先出臺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共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5.38萬公頃,構建形成了保護有力、集約高效、監管嚴格的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新格局。全區耕地保有面積438.59萬公頃,連續20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牢牢守住了耕地保護紅線。以實施盤活存量土地三年行動為抓手,共盤活存量土地2.58萬公頃,任務完成率143.34%;近5年平均供地率達73.16%,創歷史新高。

陳建軍表示,當前廣西正處於資源需求高峰期,資源供給和空間保障趨緊,兩者矛盾日益凸顯,自然資源保障保護壓力大。全區自然資源系統必須認清大勢、主動適應、帶動引領,認識早、理解深,才能快速響應、贏得主動。

2 守護金字招牌 護好綠水青山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節奏,對全國人民的生產生活產生了持續的影響。對此,陳建軍認為,要深刻認識當前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變化,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和廣西的發展。隨著一系列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開放平臺相繼落戶廣西,我區已進入發展機遇最多最好的時期。要認真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紮實推進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提升效率,不斷增加優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服務經濟轉型升級,更好支撐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其次,要準確把握自然資源工作的新使命、新挑戰。“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山清水秀生態美’是廣西的金字招牌。自然資源部門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力軍,必須主動擔負新使命、迎接新挑戰,強化系統思維和底線思維,加快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健全完善工作機制,切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陳建軍指出,當下最緊要的任務就是,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以此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強化全域全類型用途管制,全面落實“嚴起來”要求,把該開發的地方高效集約開發好,把該保護的區域嚴格保護起來。必須把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對那些退化的山和水,能夠自然修復的,堅持自然恢復、修復為主,堅持用自然的方法解決自然的問題;自然恢復、修復困難的,積極探索拓寬資金來源渠道開展生態治理,以最大力度消除生態負債。必須堅持精準分類施策,在節約集約的軌道上統籌配置好各類自然資源,強化對各類開發與保護活動的空間引導和落地管控,科學推進國土空間集聚開發、分類保護和綜合整治,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再次,要緊緊抓住自然資源事業改革發展的新機遇。“黨中央著眼於解決自然資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間規劃重疊等問題,將8個部門的職責整合組建自然資源部,賦予了本部門更大的職責,這既是挑戰,更是機遇,標誌著自然資源事業改革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政治認同。”陳建軍說,當前,廣西正處於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攻堅期,各種困難矛盾逐步化解,積極因素不斷累積,新動能加快成長,為自然資源事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也帶來了嚴峻挑戰。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挑戰與機遇並存,但機遇多於挑戰。全區自然資源系統將進一步增強做好自然資源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聚焦“兩統一”職責,緊盯薄弱環節補短板,鼓足幹勁再發力,加快構建起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體系;圍繞制約發展的難點、攻堅突破的重點、群眾關心的熱點,深入研究解決開發與保護、政府與市場、快起來與嚴起來等矛盾問題,在推動問題解決中不斷增強自然資源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3 優化空間佈局 推動綠色發展

“地球是我們生存和發展的唯一家園。如何珍愛地球,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最基本的就是做好自然資源管理工作。”陳建軍認為,具體到2020年自然資源工作,全區自然資源系統要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兩統一”職責,以自然資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聚焦高質量發展要求和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加快構建自然資源管理新機制,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保障作用,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主力軍作用,在深化改革創新中發揮帶動作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發揮基礎作用,在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中發揮示範作用,全力推動自然資源工作再上新臺階。

陳建軍重點介紹了2020年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思路。一是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依據國家和自治區區域發展重大戰略、重點生態功能區規劃、水平衡分析和國土三調成果,充分體現廣西區域地理格局和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格局,加快編制完成自治區級國土空間規劃,統籌推進市、縣級和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也告誡我們,要統籌考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及地質災害、地震、洪澇等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設施的規劃佈局,科學預留“留白”空間,提高規劃彈性,增強應對未來發展不確定性的能力。陳建軍表示,今年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將按需推進國土空間專項規劃編制,支持自治區“強首府”戰略實施,啟動北欽防一體化國土空間專項規劃研究,努力在推進北欽防一體化發展上率先作出空間規劃響應,引領和服務一體化發展。同時,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結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空間管控邊界以及各類海域保護線劃定。按照“探索創新、加強監管、規範標準”的要求,著手啟動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政策體系及標準規範體系研究。

二是全面提升資源保護利用監管水平。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政策,嚴格規範永久基本農田佔用與補劃管理,全面清理和整改劃定不實、補劃不足等問題,鞏固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嚴格審查補充耕地方案,從源頭上引導建設項目少佔或不佔耕地。壓實地方耕地佔補平衡主體責任,轉變補充耕地方式,多途徑拓寬補充耕地指標來源,做好新增耕地核定工作,嚴把補充耕地質量關,加強補充耕地指標調劑管理,繼續促進補充耕地指標交易,解決耕地佔補平衡難題。堅持“嚴起來”的要求,完善自然資源執法監管共同責任機制,嚴格衛片執法和日常監管,提高違法行為發現率和制止率。開展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強監管嚴執法”專項行動,推進全區礦業勘查開發更加合理、有序。持續推進打擊海砂盜採、非法勘查開採稀土資源等專項整治行動,總結推廣聯動執法監管模式,全力維護好自然資源管理秩序。

三是加快山水林田湖海溼地一體修復。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制度建設,圍繞“實現安全功能、實現生態功能、兼顧景觀功能”三大重點,組織編制全區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部署推進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分類構建各類生態保護和修復操作指引和技術規程。全力實施生態修復重大工程,完成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北海和防城港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年度工程,持續推進桂林灕江流域生態保護修復治理以及巴馬盤陽河(國際)長壽旅遊帶等6個國土空間綜合整治項目與生態修復項目,爭取納入國家重大生態修復項目。全面查清廢棄礦山地質環境、土地資源底數,制定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方案,啟動實施礦山生態修復三年行動,探索利用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明確責任主體和資金來源。抓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擇優選擇20個項目申報國家試點。陳建軍強調,試點項目要做到建設用地總量不增加、生態保護紅線不突破,整體推進農用地、建設用地整理和鄉村生態修復,助推鄉村振興。統籌加快土地綜合整治、耕地提質改造、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地復墾等項目實施,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修復、全域土地整治項目、礦山環境治理、地質災害治理等項目建設,推動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取得積極進展。

“地球是生養我們的母親,大自然是我們人類的共同財富。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從每個人做起、從我做起。希望更多的人與我們一道,成為生態文明的宣傳者、踐行者和守護者,共同把八桂大地‘山清水秀生態美’的金字招牌擦得更加絢麗。”陳建軍最後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