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在线新经济,云端弄潮儿之二:外卖规划师

「听」在线新经济,云端弄潮儿之二:外卖规划师

疫情发生以来,外卖平台迎来大量新商户,不仅是餐饮,像五星级酒店、新华书店,甚至体育用品店也纷纷入驻。如何帮助一家实体店落户云端?今天的《在线新经济,云端弄潮儿》系列,上海电台记者臧明华带您走近一位专业的“外卖规划师”,请听报道:

杭雨:“所谓外卖规划师,负责品牌的销售啊,或者运维啊的一个人。”

杭雨,“饿了么”平台的外卖规划师。“90”后的她,工作经历可不少:大学毕业在香港做过金融咨询,还和朋友到北京创业,去年10月入职阿里,成为“饿了么”的一名新兵,4月中旬刚刚转正。

杭雨:“你看,我就一个上午没看手机,750条……”

上午拜访完客户,没顾上吃午饭的杭雨直接和记者约在咖啡厅碰面,位置就在下午要见的客户楼下。等咖啡的短短几分钟,杭雨赶紧拿出手机,处理一些事情。她说,经过半年测算,作为一名合格的外卖规划师,要跟商户对接,要下沉公司策略,完成个人绩效,一天至少有20件事是必须要做的。

杭雨:“我测算的结果一天至少要工作12.83小时,坐在那里不吃不喝不动,高效能高饱和地完成工作。我刚刚来的时候,很不适应,压力很大。”

压力很大,并不仅仅是因为刚刚入职。餐饮行业“低门槛,强竞争”,统计显示,全国超过800万家餐饮门店,平均寿命只有508天。新冠疫情更让餐厅线下客流骤减,“活下去”成为眼下最重要的事儿。

杭雨:“有一个牌子,之前70多家门店,去年50多家,今年疫情骤然下降就剩30多家。你只能倒逼品牌自己做改变了。”

实体店搬上“云端”,特色要保持,但策略必须调整。杭雨以牛排馆举例,高端牛排可以有,但主打的更应该是价格适中的牛肉饭套餐。有时候,赠送的饮料换个品种,就会显著提高点单率。杭雨说,她的专业建议背后有平台大数据做支撑。

「听」在线新经济,云端弄潮儿之二:外卖规划师

这是杭雨下午拜访的客户——一家餐饮企业外卖事业部负责人王容。公司主打川菜特色,全市有近三十家门店连锁门店。他和杭雨的交流,都是靠数字说话。

王容:“她会给我看,你的写字楼区域是有一些下滑,他们都是有一些下滑的,那我就知道不是我本身出问题了,那如果是他们没有滑而我在滑,那我可能要就找我内部的原因了。”

疫情期间,以前专注线下的餐饮品牌,也主动找上门要上线外卖,比如鼎泰丰。杭雨两周就为其办好了上线的各种手续,3月初上线以来,品牌每家店月均近千单。入职半年来,杭雨服务的品牌已达到23家,门店数量疫情前从三百多猛增到七百多。

杭雨:“有同事干着干着,加班到晚上十点钟左右的时候,突然就在办公室哭起来了,怎么说呢,就痛并快乐着吧!”

“饿了么”在三月中旬宣布,未来一年内将为助力100万商家实现数字化升级,包括小程序建设、店铺运营、数字会员运营等等。这些都依赖于像杭雨一样的规划师去落到实处。杭雨说,现在考虑最多的就是那些本身不带线上消费属性的商家如何持续发展?像一些开在老洋房里的高品质餐厅,她就要开动脑筋和商家一起找到网上生存之道。

杭雨:“就是怎样给它们创造线上消费环境,比如有些品牌自己的文创、周边做的比较好,只供线上销售,线下只做展示,这个可能也是一个值得去观察、值得去走的一个路子。”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臧明华

编辑:黄丽娜

责任编辑:向晓薇

「听」在线新经济,云端弄潮儿之二:外卖规划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