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過一種人生,充滿無數可能


我居於可能之中

 作者:艾米莉·狄金森 [美]

為你讀詩:葉祖新|演員


我居於可能之中——

一座比散文更美妙的房屋——

擁有無數扇窗——

與精緻的——大門——


它那杉木搭建的廳室——

目之所及堅不可摧——

傾斜的屋頂

是無垠的天空——


最可愛的——訪客們——

才能將它——佔有——

這一片廣袤拓寬我狹窄的手掌

使之聚攏天堂——


葦歡 譯

選自《靈魂訪客:狄金森詩歌精選集》

磨鐵 | 江蘇文藝出版社



 原文參考 


I Dwell In Possibility

By Emily Dickinson


I dwell in Possibility -

A fairer House than Prose -

More numerous of Windows -

Superior - for Doors -


Of Chambers as the Cedars -

Impregnable of Eye -

And for an Everlasting Roof

The Gambrels of the Sky -


Of Visitors -the fairest -

For Occupation -This -

The spreading wide my narrow Hands

To gather Paradise -



- 關於作者 -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美國傳奇詩人。她的詩主要寫生活情趣,自然、生命、信仰、友誼、愛情。詩風凝練婉約,意象清新,描繪真切、精微,思想深沉,凝聚力強,極富獨創性。她被視為20世紀現代主義詩歌的先驅之一,與惠特曼齊名。

我想過一種人生,充滿無數可能

總有一個屬於你的“金色時刻”

留言:曾放棄的可能,還會拾起嗎

和現實比起來,“可能”是一個太輕的詞。然而,落成現實的每一瞬間,在發生之前,都叫做“可能”。

你像一條行船,順流而下:一條支流叫做“但願”,是期許和希望;一支叫做“要是…”,是悔過和無奈。穿梭的風,一陣推進了水勢,一陣逆行,提醒你奇遇美麗,但也處處蘊藏危險。

那尚待發生之事,總是最接近完美;也是那未發生之事,有最多不安。但“可能”仍是一個美妙的詞,在打開它之前,你需要先相信,會有一個屬於你的“金色時刻”。

少年時候,大江健三郎在電影中看到,無風的時候,櫻花樹枝也在輕輕晃動。他不確信,便跑到河邊去觀察柿子樹 。細細看,果然看到了“陽光中的柿子樹的嫩葉在無休止地搖動”。於是,眼前的風景彷彿變得陌生而新奇。那一剎那改變了他的世界觀,後來他用心觀察和書寫,一步步展開文學人生。

也曾聽到一些故事,某人事業穩定,家庭圓滿,前程一片光明,卻突然轉變航向,堅定地投入新的工作或事項。就像高更一樣,40歲之後,徹底拋棄了金融業的美差,離開法國,前往塔希提島定居作畫。

新世界被打開,或者認清自己決定逐夢,路徑雖不相同,但相信他們都經歷了自己的“金色時刻”,就是認識到真心所求並去行動的時候。它把外面的風灌進你的窗口,像“一片廣袤拓寬狹窄的手掌”。

狄金森用可能性築造的房屋,或許更像一個美麗的理想。但我願意把它當做理想,因為只有見到過,才有實現它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