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小學生唐詩百首-原來只有三類唐詩

兒子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在老師的要求下背誦完了部分著名的唐詩,但是對於小學生來說,未必能很好地背誦和理解唐詩,為了讓各位小學生更好地能掌握唐詩,我習慣性地把這些唐詩按照思維導圖的模式進行了分類,原來林林種種的唐詩經過分類,只有三種,人,景物,抒情。

第一大類是人,這裡面也包括動物。而人裡面也分成三類,第一類是農民,代表作有《憫農兩篇》,《農家》,第二類是隱俠,都由賈島創作,《劍客》和《尋隱者不遇》,第三類是兒童,代表作是《小兒垂釣》,最後還有動物,這裡有兩篇,一篇是著名的《詠鵝》,一篇是《蜂》。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一文讀懂小學生唐詩百首-原來只有三類唐詩


總體來說,唐詩中對於人的直面描寫並不多,而我們熟知的有人物標題的唐詩《贈汪倫》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其實只是借景抒情。從唐詩里人物描寫不多,我們看出東方人的含蓄美,往往把對人物的描寫寄文字於景物和情感之中。在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這首詩的前兩句中我們倒是看到難得對於人物的刻畫,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第二大類是景物,是唐詩裡最大的一類,這裡面我又細分成八小類供大家理解。

第一類是四季,其中以對於春天的描寫居多,代表作有《春曉》,《春雪》,《春夜喜雨》,《清明》,《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另外一個季節是秋季,代表作有《秋夕》,《山居秋暝》。而唐人對於夏冬季節似乎不太感冒。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一文讀懂小學生唐詩百首-原來只有三類唐詩


第二類是氣候,以雨雪為主,描寫雨的有《竹枝詞》,《春夜喜雨》,描寫雪的有《江雪》。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第三類是月亮,古人以月亮為聖潔的象徵,常以月亮的皎潔反映人性的高潔,同時也會千里明月寄相思來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代表作有《古朗月行》,《月夜》和《靜夜思》。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第四類是植物,這裡面詩人尤其偏愛柳樹和桃花,代表作有《詠柳》和《臺城》,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一文讀懂小學生唐詩百首-原來只有三類唐詩


柳樹發芽於早春,多少有些春寒料峭的冰冷,而桃樹開花於初春,則多少給人以春光爛漫的溫暖,代表作有《江畔獨步尋花》兩篇,《大林寺桃花》,《題都城南莊》,《漁歌子》。

第五類是塞外,在唐朝主要指雁門關外,因為唐朝和突厥的多年征戰,也催生了諸如王昌齡這樣的塞外軍旅詩人,代表作有《出塞》,《從軍行》兩篇,《塞下》兩篇,《塞上聽吹笛》,《馬詩》,詩詞多反映塞外大漠的荒涼和邊關將士的艱辛。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第六類是山川,也是唐詩的一個高峰,描寫山川的唐詩優秀作品比較多,其中以李白居首,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宿建德江》,《滁州西澗》,《浪淘沙》,《早發白帝城》,《獨坐敬亭山》,《望天門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望洞庭》,我們可以看出即使唐都在長安,但是優秀的山川唐詩作品卻大都位於長江兩岸,而李白的山川作品在唐詩裡幾乎獨步江湖,他的優秀作品基本也都沿著他的足跡沿江而下,從白帝城到黃鶴樓,從敬亭山到天門山,記錄盡了長江兩岸的山川景緻。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一文讀懂小學生唐詩百首-原來只有三類唐詩


第七大類是故地,和山川一樣,隋唐以降,即使首都還在黃河關中地區,但是文化和經濟隨著幾百年前中原貴族的衣冠南渡,已經在長江流域發端,甚至開始超越黃河流域。唐詩對於故地的描寫除了一篇《過華清池》外,幾乎清一色地對於江南的描寫,這裡還主要集中在三個江南城市,南京,揚州和蘇州,代表作有《江南春》,《憶江南》,《烏衣巷》,《臺城》,《憶揚州》,《寄揚州韓綽判官》,《楓橋夜泊》,《漁歌子》。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順便說一句,另外一個詩詞集中地杭州的描寫則多出自於宋詩,因為在有唐一代,江南繁盛之地還大多在吳地,杭州的繁盛要感謝五代吳越王錢鏐的功績和南宋之後定都的繁盛。

第八類是竹林,在中國古代可以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代表了君子的品行,這裡要感謝王維這位君子,唐詩中著名的竹林描寫都出自於此君之手,代表作有《山居秋暝》,《鹿柴》,《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一文讀懂小學生唐詩百首-原來只有三類唐詩


唐詩中對於景物的描繪就如果中國的水墨畫一樣,所有的景色的表達最終還是為了表達個人的情感,只是中國的古人總是會通過景色的詩來間接的抒情,不過情感畢竟是濃烈的,沒有情感的注入,也不會流傳千年讓人讀起來也為之感動的詩句,也總是有那麼一些詩人會直抒胸臆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唐詩的第三大類就是抒情,這裡面又分三小類。

第一小類是親情,也被灌注為思鄉之情,古代交通不便,相隔千山萬水,交通成本又非常人所能承擔的條件下,少小離家老大回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所以對於故鄉父母的思念常常會被飽含在詩詞的隻字片語之間,代表作有《渡漢江》,《回鄉偶書》,《宿建德江》,《遊子吟》,《逢入京使》,《靜夜思》,《夜上受降城聞笛》。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一文讀懂小學生唐詩百首-原來只有三類唐詩


第二小類是友情,離開故土,即告別了親情,友情則在古人的人際關係中顯得彌足珍貴,今日或還在一起入仕,或許明日既要天各一方,在古代官場也是常有之事,或許今日別過,未來就將天各一方,唐人也常將友情寄懷於詩詞之中,代表作有《芙蓉樓送辛漸》,《送元二使安西》,《別董大》,《九月九日送山東兄弟》,《贈汪倫》。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第三小類是家國情,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家國情懷,唐朝當時在世界上也是最繁盛的國家,唐人對於國家,特別是在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前後,更催生了以李白和杜甫為代表的詩人對於國家命運轉回的擔心和欣喜,代表作有《秋浦歌》,《涼州詞》,《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而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則算是反映唐人家國情懷的開山之作。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通過上面的分類我可以看出,唐人的抒情無外乎親情,友情和家國情三種,而對於人情中最為心動的愛情,即使是開放的唐人,也極少會通過詩來抒發自己的愛情,當然也有個別特立獨行之作,比如崔護的《題都城南莊》,通過對於桃花的描寫隱晦地表達了自己對於沒能勇敢表達愛情的遺憾之情,也是唐詩裡難得的愛情詩。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一文讀懂小學生唐詩百首-原來只有三類唐詩


以上的三個大類劃分基本涵蓋了百首著名的小學生階段的唐詩,通過人物,景物,抒情之三大類我們既能大體瞭解了唐人作詩的思路,同時也更好地能理解中國古代文化的脈絡結果,唐之後的五代,宋,明,清的詩詞可以說基本也在沿襲這個思路往下發展,唐朝的詩多以寫景為主,抒情往往寄情於景之中,而在有宋之後,詩人對於情感的表達需求更為濃烈,往往能夠跳出景物,直抒胸臆,當然這也符合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

PS:本人寫作初衷旨在幫助和自己兒子一樣的小學生更好地能背誦唐詩,理解唐詩,瞭解中國文化的發展脈絡和作者的寫作思路,本文以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詩文小學版誦讀》為藍本進行分類,個別生僻,難解唐詩並未列入其中,當然或有遺珠之作未被列入,還請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