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雄文穿越歷史解讀美國撤僑聲明的影響(讓你看清國際大勢)

報告概要

一、美國國務院領事事務局發佈推文呼籲在海外的美國人馬上回國,顯示美國撤僑計劃十分緊迫,本身反映兩種可能性:美國即將封國防疫和未來可能要發生戰爭,且可能是兩種可能性同時存在。

二、背後原因

(一)封國防疫是全球阻斷境外輸入的普遍操作,同時可能是為了提前應對未來印度、非洲和拉美的蔓延。

(二)發生戰爭的背後原因:

1. 經濟發生問題,失業大增,金融危機傳導經濟危機,並可能演化社會危機,美國發動戰爭轉嫁危機和轉移視線的內在動機在悄然形成。

2. 美國前期防疫不力導致現在蔓延加速,影響美國民眾對特朗普政府的政治信任度,特朗普大選年尋求連任非常需要轉移國內矛盾。

3. 金融體系的風險可能威脅到美國賴以霸權最核心的美元-石油體系和鉅額債務維繫,發動戰爭促使國際資本回流支持美國經濟,轉嫁危機並戳破別國泡沫抄底資產化解債務。

4. 通過發動戰爭促進軍事訂單需求,解決就業需求併發戰爭財。

5. 通過發動戰爭可以刺激原油需求,增加的需求可以拖住原油價格,這也是保護美國國內的頁岩油企業和企業債安全。

6. 中美大國博弈,美國發動戰爭配合未來的金融戰、貨幣戰打擊和遏制中國發展,也是美國固有大戰略。

三、透過歷史看未來,從一戰、二戰及二戰後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看美國參與戰爭的利弊和影響,並透過美國二戰後各階段的政策演變、美元週期(美元匯率)及經濟變化,嘗試預測未來可能的政治經濟形勢變化:美國貫徹孤立主義(在發動戰爭上可能類似某種形式的“法西斯主義”)並可能將戰爭演變為某種形式的世界大戰(不一定是熱戰,可能電子戰、生物戰等等,並配合金融戰),戰爭可能影響整個世界未來的格局;中國可能與俄羅斯、歐洲的關係趨向緊密從而形成某種形式的共同陣營;各大經濟體的資產泡沫都存在戳破可能,世界經濟可能會在蕭條中掙扎;全球供應鏈的中斷可能不是短期的,疫情的幾輪爆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一旦發生戰爭,戰爭中的陣營博弈可能也會切斷相應的供應鏈供給以求戰爭勝利。

目錄

一、 事件本身反映
.................................................. 7

二、 背後原因
...................................................... 7

(一)關於封國防疫可能性的原因
.................................. 7

(二)關於美國發動戰爭可能性的原因
.............................. 8

三、透過歷史看未來
................................................ 10

(一)關於封國防疫
............................................. 10

(二)關於戰爭
................................................. 10

1.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
........................... 10

2.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年)
........................... 11

3. 二戰後美國參與的幾大戰爭
................................ 12

(1)朝鮮戰爭(1950-1953年)
........................... 12

(2) 越南戰爭(1955-1975年)
.......................... 12

(3) 海灣戰爭(1990-1991年)
.......................... 13

(4) 科索沃戰爭(1999年3月-6月)..................... 13

(5) 阿富汗戰爭(2001-2020年)........................ 14

(6) 伊拉克戰爭(2003-2011年)........................ 14

4. 關於美國參與戰爭的啟示
.................................. 15

(三)關於二戰以來美國經濟政策演變與經濟變化................... 15

(四)關於美元指數誕生以來的美元週期(美元匯率)變化........... 16

1. 第一輪強弱週期
.......................................... 18

(1)以中東石油危機開端的70年代美元弱勢週期............ 18

(2)1979-1984年美元強勢週期
........................... 18

2. 第二輪強弱週期
.......................................... 19

(1)以廣場協議為開端的美元弱週期(1985-1994年)....... 19

(2)1995年-1999年的強勢週期
........................... 19

3. 第三輪強弱週期


.......................................... 19

(1)以互聯網泡沫破滅開始的弱週期(2000-2014).......... 19

(2)以美國退出QE之後的強週期(2014- )................ 20

(五)美國近些年狀態及美國封國防疫和發動戰爭對全世界的可能影響. 21

(六)預測未來可能的政治經濟變化
............................... 22


關於美國撤僑聲明的專題分析報告

北京時間2020年4月3日晚,美國國務院領事事務局發佈推文“美國國務院敦促美國人不要延期回國,可能很快所有交通工具都無法使用”,呼籲在海外的美國人儘快回國,並在推文中添加圖片為一句“美國公民現在應該制定回國計劃”,而且專門把“現在(NOW)”重點加粗,顯示美國撤僑計劃十分緊迫。現針對此事進行專題分析,報告如下:

一、事件本身反映

美國的撤僑計劃如此緊迫,以至於事件本身反映兩種可能性:

第一種是因疫情嚴重而馬上即將封國防疫。

第二種是結合美國啟動地下能防核戰爭的工事、俄羅斯衛星發現美國軍事基地異動,有可能要出現緊急情況,特別是未來發生戰爭的可能性。

這兩種可能性是有可能同時存在的。

二、背後原因

(一)關於封國防疫可能性的原因

全球疫情蔓延,在推文4月3日發佈時已有近百萬感染者,且未來有繼續快速蔓延的趨勢,封國防疫阻斷境外輸入是現在很多國家普遍的操作。不過目前因為美國目前是疫情“震中”,3日感染人口已超過20萬,其實讓美國海外僑民現在馬上回國並不是很安全的,當然也存在美國認為全球疫情蔓延嚴重,美國的醫療資源最豐富,未來控制住疫情的可能性比較大,對僑民的保護能力最大;同時有可能感覺到像印度、非洲、拉美等國家未來可能疫情會失控(雖然目前人數尚少,但畢竟醫療條件太過薄弱),提前切斷來自這些國家的輸入可能。

(二)關於美國發動戰爭可能性的原因

1.美國因疫情導致經濟出現問題,除之前金融體系的美股4次熔斷,3月最後兩週初請失業人數一共合計達到了近一千萬,大大超過預期和歷史水平,同時週五剛出的3月新增非農數據也從2月的27.3萬人變為-70.1萬人(創2009年3月以來新低,也基本接近2008-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單月最差值,預期為-10萬人),3月失業率4.4%(前值3.5%),據有關根據初請失業人人數和非農數據的模型估算,美國全年失業率可能達到20%,並因此可能增加貧困人口3000萬人,使得貧困人口占據全國比例20%,為1966年以來歷史新高。在發生金融危機傳導至可能的經濟危機,並有可能引發社會危機的局面下,美國發動戰爭轉嫁危機和轉移視線的內在動機在悄然形成。

2.美國前期防疫不力導致現在蔓延加速,影響到美國民眾對特朗普政府的政治信任度,今年是大選之年(特朗普也鎖定大選之日為11月3日),特朗普所有目的都在尋求大選連任,否則據有關分析如特朗普落選存在其家族被清算的可能。特朗普非常需要轉移國內矛盾,所以之前一直在喊“中國病毒”進行甩鍋,並想疫情後“秋後算賬”,戰爭是一個很好的轉移矛盾的方式,當然未必首先針對中國,結合目前的石油戰和美國前期的警告與布兵,有可能是中東的伊朗或拉美的委內瑞拉。

3.美國股市的熔斷帶來金融體系的風險,並可能威脅到美國賴以霸權最核心的美元-石油體系(全球印鈔機功能)和鉅額債務(23萬億美元)維繫,發動戰爭使得國際資本認為國際不安全只有美國相對更安全,以促進國際資本的美元迴流支持美國經濟,使得放水的通脹風險全球共擔並將危機轉嫁給他國,也是美國慣用的手段。同時因為資本撤離他國引爆他國資產泡沫導致資產價格大幅下滑,美國可以趁機抄底化解天量債務。

4.失業率本身的大增,通過發動戰爭促進軍事訂單需求,同時也是解決就業需求,還能通過戰爭發財,這也是美國的一個常用手段。

5.沙特發動的石油價格戰,使得美國的頁岩油企業受重創,特朗普在調停俄羅斯和沙特方面也不遺餘力,甚至在俄沙雙方尚未達成協議的情況下直接對外宣稱俄沙將每日減產1000萬桶,導致原油市場兩天漲跌波動非常大。頁岩油開採是美國尋求能源獨立的重要國策,同時頁岩油開採成本較高,美國國內頁岩油企業增加了大量的債務,在現在這種原油低價的情況下會面臨非常大的債務違約風險。同時因疫情帶來的國際原油需求下滑是全球原油生產國共同面臨的問題,通過發動戰爭可以刺激原油需求,增加的需求可以拖住原油價格,這也是保護美國國內的頁岩油企業和企業債安全。

6.中美大國博弈是當前國際最重要的政治關係,修昔底德陷阱是幾乎避不開的人類宿命。美國發動戰爭,可以配合未來的金融戰,現在如果發動戰爭則是依據現在疫情的甩鍋和經濟形勢作為一種藉口的發起(類似薩拉熱窩事件),戰爭首先未必針對中國(臨時轉移視線和側面點火),之後目標則很可能是對準中國,通過之前的貿易戰,到實際戰爭和金融戰、貨幣戰來打擊中國、遏制中國發展甚至希望打垮中國達到日本一直“逝去”的效果,這本身是在中國近些年快速發展後美國最大的戰略。

三、透過歷史看未來

(一)關於封國防疫

現在的全球疫情蔓延,越來越讓人開始拿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來對比,那時大流感蔓延的形勢和高致死率跟現在新冠很相似,當時正值一戰時期,封城也是防疫措施中共同採取的,各國包括美國經濟本身都受到很大影響。不過那時候還沒有形成全球化的產業鏈,可能在帶來全球供應鏈的中斷上沒有像現在影響那麼大,所以單看封國防疫本身,美國如果採取封國防疫,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供應鏈重要一環和重要的國際市場,對全球的影響比那時候要大不少。

進入21世紀以來,2003年非典疫情和2009年的甲流疫情是兩次重大疫情,這也是發生在全球產業鏈緊密性變強之後,特別是“世界製造工廠”中國加入WTO之後,不過這兩次都沒有封城封國的情況發生,對於封國防疫的影響參考意義不大。

(二)關於戰爭

從近代幾次美國參與的重大戰爭的概況來觀察美國發動戰爭對其自身的利弊和戰爭帶來的影響:

1.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

美國開始未作為參戰國,主要是向同盟國和協約國雙方出售軍火大賺了一筆,後期參戰又成了戰勝國獲得鉅額賠償,一戰德國受損嚴重並作為戰敗國向各戰勝國賠償,英國戰爭消耗也很大,美國的國際政治地位和影響力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提升。

一戰後美國經歷2年的危機(1919-1921年2年股市跌了47%,主要受歐洲戰時需求下降,美國國內企業盈利能力和成長下降)後馬上進入了20世紀20年代的“柯立芝繁榮”,直到1929年爆發了股市大崩潰(跌幅近90%)和隨之而來的大蕭條,之後大蕭條蔓延了整個西方世界直到凱恩斯革命和美國採取羅斯福新政並由二戰最終擺脫大蕭條,也能看出美國經濟的影響力已舉足輕重。

嚴格意義上講,一戰主要是給美國帶來了莫大的好處,為“柯立芝繁榮”帶來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一戰爆發後美股5個月內跌31%,而在戰爭結束時較戰前增長了15%。

2.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開始也未參戰,與一戰一樣的銷售軍火,直到日本偷襲珍珠港參戰並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最終勝利,這一次世界大戰成為美國真正從英國手中取得領導世界的“權杖”,此時無論是法西斯國家還是反法西斯聯盟的其他國家都受到重創,而美國在二戰卻也是發了戰爭財,掌握了國際黃金儲備的80%,以此建立了佈雷斯頓森林體系,以1盎司黃金兌換35美元的固定比價,其他國家對美元的固定匯率確立這一體系;同時也建立以五大常任理事國為首的聯合國,美國居於主導地位,從此美國的霸權正式開始興起。

二戰給美國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是美國成為世界霸主的真正開端,也深刻影響了二戰後整個世界的政治和經濟秩序,同時GDP達到了全世界的56%。

當然美國也在此之後推行了馬歇爾計劃,通過經濟援助和協助重建扶持歐洲經濟,並開始掌握了西歐的經濟政治格局,對世界政治格局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輸出了美國自身的過剩產能。

二戰爆發後,美股2年半內跌了31%,不過二戰結束時比戰前漲了22%。

3. 二戰後美國參與的幾大戰爭

(1)朝鮮戰爭(1950-1953年)

這次戰爭是美國主動挑起的戰爭,同時美國是最終的戰敗國簽訂了停戰協議,這次戰爭深遠影響了國際政治格局和美國的遠東政策調整(從全面戰爭轉向有限戰爭),這次戰爭也給美國帶來了戰爭的不小經濟損耗(3410億美元)和財政赤字,不過對美國經濟本身沒有帶來太大的重創,其中在股市方面,在朝鮮戰爭爆發後三週內美股跌了12%,而戰後比戰前上漲26%。

(2)越南戰爭(1955-1975年)

這次戰爭美國前期以支持南越的方式,後於1965年全面介入參戰,最終在1973年撤軍,這次戰爭花費了美國7380億美元。這次戰爭在末期疊加了中東石油危機,美國經濟發生滯脹,直接導致美國的黃金儲備下降(以法國為首開始各國要從美國國庫大量提取黃金),尼克松宣佈了美元與黃金脫鉤,至此佈雷斯頓森林體系破產,美元-黃金本位制破產。在當時的經濟本身是湊成不小損傷的。

同時越南戰爭也使美蘇冷戰態勢發生了較大變化,美國從冷戰中強勢一方變為弱勢,並客觀上促進了中美關係的緩和(尼克松訪華)。

不過之後美國找到了原油的錨,形成美元-石油體系,為之後美元週期和美國一輪週期割一次羊毛奠定了基礎,從此美國以美元-石油體系作為霸權的核心,進行“金融殖民”全世界。

也從此開始各國匯率制度普遍變為浮動匯率制,1973年美元指數誕生,從此深刻影響世界經濟。

(3)海灣戰爭(1990-1991年)

這場戰爭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而起,是冷戰結束後的第一場大規模武裝衝突,不過主要還是由美國主導並取得迅速而壓倒性的勝利,成為第一次高科技現代化戰爭的標本。

美國在這場戰爭前實際陷入了經濟危機狀態(星球大戰計劃和冷戰的大量軍費開支使帶來鉅額財政赤字,並由1982年延續8年的增長陷入新的週期性危機),正逢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恰好以戰爭和軍事共軛域刺激內需而起到了減輕經濟危機的作用,通過主導取得了這場戰爭勝利,美國進一步控制海灣地區和石油,維護和加強了美國在西方世界的霸主地位,建立美國獨霸的國際新秩序,並促進了美國軍火工業的發展併為美國向中東國家推銷軍火創造了條件。

(4)科索沃戰爭(1999年3月-6月)

這是一場發生在世紀之交的現代化局部戰爭,當時美國空襲南聯盟大使館之事至今還是很多人的記憶。在這場戰爭之前的1997-1998年爆發了亞洲金融危機,也通過全球產業鏈和貿易傳導影響美國,其中1998年上半年美國出口貿易出現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第一次負增長,GDP增速較1997年也出現了不小的下滑,而1999年元旦歐洲又成立了歐元區,歐元取得了與美元的抗衡地位,對美國在歐洲的戰略利益構成了挑戰,美國想進一步加強控制歐洲和強化自身主導的單極世界,所以美國借科索沃民族矛盾發動了這場戰爭。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通過絕對的空中力量和高技術武器大規模空襲取得勝利,這場戰爭使得美國進一步加強了對歐洲的控制,打擊了新生的歐元,並將俄羅斯徹底擠出了東歐的勢力圈。

(5)阿富汗戰爭(2001-2020年)

這場戰爭的起因為911事件,美國以反恐之名進攻阿富汗,這場戰爭真正硬碰硬的主要在最初,不過演變成了耗時長達18年多的持久戰,直到2020年2月29日美國與塔利班簽署和平協議才算真正結束。回溯戰爭之前不可忽視的是,在此之前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2001年上半年經濟增速下滑,創近十年新低,911恐怖襲擊對美國經濟進一步打擊,而且因恐怖事件強化了民眾恐慌和國內矛盾。

美國發動這場戰爭,真實目的主要為了控制阿富汗這一中亞戰略要地,並實現地緣政治目的,在阿富汗屯兵以扼中俄後方,並控制中東。這場戰爭花費了美國1萬億美元,成為二戰後美國最耗費的一場戰爭,不過這場戰爭雖然耗費大、時間長,美國在地緣政治上基本達到了原來的目的。

(6)伊拉克戰爭(2003-2011年)

這場戰爭也是以反恐為名,借宣稱薩達姆政權有生化武器支持恐怖主義來發動,本身屬於海灣戰爭的延續。這場戰爭耗時八年,花費了美國7600多億美元。

美國發動這場戰爭之前的2002年GDP增速仍處於低位,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薩達姆政權控制中東石油是美國的戰略目的。雖然這場戰爭耗資巨大、人員傷亡也不小,不過通過這場戰爭美國實現了對伊拉克及海灣地區的石油控制,鞏固了中東的主導地位,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國內經濟,並加強了美國的全球支配地位。

4. 關於美國參與戰爭的啟示

從美國20世紀以來參與的這些大戰來看,對美國來說多數是利大於弊,經濟上發戰爭財和挽救經濟危機,金融上打擊抗衡貨幣維護美元霸權,政治上控制戰略要地和中東石油並扼制中俄歐,同時轉移民眾視線與矛盾,也說明美國一般在特定條件下(比如國內經濟不好、欲控制石油、維護美元霸權和扼制中俄歐等)發動戰爭的內在動力都比較強。

從影響上看,美國通過一戰、二戰取得了世界霸主的地位,通過二戰後的戰爭進一步強化了世界單極的超級大國地位,在控制世界政治格局和政治秩序上起到了助力作用。

(三)關於二戰以來美國經濟政策演變與經濟變化

1.二戰後到60年代末,美國政府奉行凱恩斯主義,國家干預經濟,實行充分就業,危機發生時政府動用赤字財政、通貨膨脹等手段。這些手段雖然減輕了危機但造成了巨大的財政赤字、高額國債和嚴重的通貨膨脹。

2.70年代,美國經濟陷入“滯脹”,政府交替使用緊縮財政政策和赤字財政政策,但只能緩解而未消除“滯脹”。

3.80年代,里根政府減少對經濟干預,大規模削減政府開支、抵制通貨膨脹、減稅,美國經濟開始回升並持續增長,通貨膨脹和失業得到緩解,但因加大國防開支導致財政赤字年年攀升。

4.90年代克林頓上臺實施“宏觀調控,微觀自主”的經濟政策,消滅了財政赤字,解決就業問題,美國經濟再度繁榮。

5.21世紀初互聯網泡沫破滅,美國陷入低速增長,小布什政府採取了凱恩斯主義的反危機干預,通過大幅減稅拉動經濟增長,之後又貫徹自由主義理念,最終泡沫積聚爆發次貸危機而引發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

6.金融危機後奧巴馬政府上臺,出臺奧巴馬新政,主要進行經濟干預刺激和推行建立全面醫療的保障體系,也是推動了美國經濟的復甦增長。

7. 特朗普上臺後經濟政策核心為“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和逆全球化的方針,對外經濟政策以崇尚貿易保護主義為主導,並在2018-2019年與中國爆發了貿易戰;對內推行大幅減稅並擴大供給與改善分配,前期帶來了美國經濟增速提升和美股拉漲,之後美國經濟在疊加疫情的衝擊下進入衰退,然後特朗普政府出臺2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計劃和無限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

(四)關於美元指數誕生以來的美元週期(美元匯率)變化

在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前,國際匯率體系是在佈雷斯頓森林體系下,美元對黃金是1盎司黃金對35美元,各國對美元是固定的匯率;20世紀70年代初美元與黃金的脫鉤而與石油掛鉤形成美元-石油體系,美元指數誕生,由此美元霸權正式興起。從此美國可以通過印鈔票來在全世界行使金融霸權和金融殖民,基本模式是印美元向世界輸出,並通過發行美國國債回收部分美元支持國內,並通過美元的升值、貶值週期也就是強弱週期來對全世界的財富進行“割羊毛”。

同時美元的強弱與美國GDP在全世界的佔比也具有比較高的吻合性(可參考下圖):

萬字雄文穿越歷史解讀美國撤僑聲明的影響(讓你看清國際大勢)

四十多年來,美元指數大體經歷了三輪強弱大週期(可以參考下面兩張圖,暫未找到比較完整的從初始美元指數到今天的美元指數圖):

萬字雄文穿越歷史解讀美國撤僑聲明的影響(讓你看清國際大勢)

1. 第一輪強弱週期

(1)以中東石油危機開端的70年代美元弱勢週期

經歷越南戰爭後美國的財政赤字加大,疊加中東石油危機,石油價格大漲,進入了滯脹狀態,美元指數下跌,美元流向拉美地區和亞洲四小龍,這期間是美元的弱勢,促進了亞洲四小龍的繁榮和拉美地區的快速發展。當然石油危機促進了國際物流的大發展。

(2)1979-1984年美元強勢週期

美國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美國出現通貨膨脹,美元政策轉向緊縮,高利率吸引新興經濟體的美元迴流美國,導致高度依賴債務驅動發展的拉美地區爆發了債務危機,美國割了一次羊毛。

2. 第二輪強弱週期

(1)以廣場協議為開端的美元弱週期(1985-1994年)

1985年美國為了刺激出口和彌補財政赤字,組織五國財政部長和央行簽署廣場協議,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使得美元快速貶值,進入了美元弱勢週期,也因此日元進入升值通道,而在泡沫高漲後,美元在這一個大的弱勢週期中有一個小型的強勢(美元指數過百),於是日本資產泡沫發生破滅,美國也割了一次羊毛。同時在隨後弱勢又起了一個小的漲幅在1993年引發了歐洲貨幣危機。

(2)1995年-1999年的強勢週期

前期的美元弱勢讓東南亞發展較快,同時資產泡沫快速積聚,而這一輪強週期則引發了亞洲金融危機,從索羅斯1997年做空泰銖開始迅速蔓延,這一輪美國一樣割了亞洲的羊毛。

3. 第三輪強弱週期

(1)以互聯網泡沫破滅開始的弱週期(2000-2014)

2000年發生的互聯網泡沫破滅,疊加2001年911事件,美國採取寬鬆的政策,美元進入弱勢週期,這輪弱勢週期比較長,按時間週期本來在2010年之前進入強勢美元週期(2010-2014年之間美元指數也有所上漲,不過幅度不大,還屬於相對弱勢),不過因為美國發生了次貸危機並引發金融危機,自身貨幣政策取向非常寬鬆,進行了四輪QE,最終在2014年12月退出QE才進入強勢週期。

(2)以美國退出QE之後的強週期(2014- )

隨著美國經濟的復甦,美國退出了QE,並進行了幾輪加息操作,美元指數從低位快速拉昇直到2017年1月達到了103.82。

之後進入了一波一年的小弱勢週期,2018年1月跌到了89.09點,不過隨後又開啟了強勢週期,並在2020年3月再次突破100點,最高到達103.01點。

雖然美聯儲自2019年重新開始降息,並於今年降至零利息,不過相對於歐日的負利率在安全性收益上要高,同時疫情帶來經濟衰退的避險和流動性問題導致美元荒,美國開啟了無限量化寬鬆,但是現在不能判斷美元指數會進入弱勢,未來延續強勢週期的可能性仍較大,原因是:

一般每輪美元強勢週期(含小週期)都會收割新興經濟體,如果直接再進入弱勢週期,以美國的天量債務而言將成為難以承受之重,美元是美國的霸權核心,從美國自身的利益來講需要通過收割羊毛來支撐,同時為防止各國因美元流動性而拋售美國國債,美聯儲於2020年4月開啟了美國國債的國際市場回購,核心意圖也是支撐整個美元體系。

而在美國無限量化寬鬆仍然持續強勢美元週期的情況下,帶給其他各國的壓力會非常大,各國本身也想繼續增加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以挽救衰退的經濟,然而寬鬆帶來的是本幣的貶值,通貨膨脹的惡果則會完全從美國傳導給各國,而國際資本和國際美元會進一步因為利率差而回流美國,這樣情況會非常麻煩,這時如果美國發動戰爭(包含熱戰和金融戰等),將很可能會戳破各國前些年積聚的資產泡沫。

(五)美國近些年狀態及美國封國防疫和發動戰爭對全世界的可能影響

1. 這幾年影響世界的最關鍵主題是特朗普上臺後推行的逆全球化和中美的大國博弈。美國對外以“美國優先”政策為主導,對各國加徵關稅,並在中美大國博弈上爆發了貿易戰,意圖遏制中國發展,特別是在“中國製造2025”和高科技發展方面的壓制(例如對中興和華為的打擊)。美國自特朗普上臺後,經濟上前期受大幅減稅影響和美元迴流帶來了前期經濟復甦增長的加快,道瓊斯工業指數一直上漲到高點29568.57點,後期減稅刺激褪去疊加疫情影響進入衰退,股市發生4次熔斷進入技術熊市;政治上做各種“退群”操作(退出TPP協議、巴黎氣候協定、伊核協議、全球移民協議、中導條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萬國郵政聯盟等等)。

2. 美國封國防疫,主要會阻斷美國的對外供應鏈,美國進一步孤立,可能加強尖端科技對國外的封鎖,並可能進一步加強對國外出口產品的限制和加徵關稅,對全球產業鏈構成重大影響,同時可能帶來各國出口美國產品的成本大幅增加,並可能破壞產業鏈上的一些關鍵環節,帶來更為深遠的影響。而同時美國作為非常重要的貿易國家,與全球的貿易下降也會帶來國際物流訂單的下滑,對全球的物流業務構成重大影響。

3. 美國如果發動戰爭,一方面在經濟上會給現在衰退的世界經濟進一步重創,並戳破各國資產泡沫將世界推入蕭條深淵;另一方面隨著戰爭的演變,可能逐步從局部戰爭演變成全世界的全面戰爭,疫情、非洲蝗災疊加戰爭帶來的糧食短缺對人口的消滅將是難以估量的,另外戰爭對全世界經濟的消耗也難以估量。

(六)預測未來可能的政治經濟變化

根據美國20世紀以來的重大戰爭、美國政策演變、美元週期演變以及美國近些年的狀況,預測下一步可能的政治經濟變化:

1.政治上,美國可能進一步走向孤立主義,且積極備戰和可能發動戰爭,並有對外類似納粹“法西斯主義”的傾向,可能先從局部戰爭演變為世界範圍的大戰,戰爭形勢不一定或不侷限於熱戰,可能充分利用現代化軍事力量和科技力量進行電子戰、生物戰等等,同時可能配合美國的金融戰,戰爭將全面影響未來整個世界的格局。

2. 國際關係上,因為美國的孤立主義,可能歐美之間的距離疏遠,中國有可能借助“一帶一路”等與歐洲的關係走向親密,並與俄羅斯一起共同形成某種形式的共同陣營。

3. 經濟上,戰爭會使得國際資本更加避險,配合美元週期和美國的金融戰可能會戳破全球各大經濟體的泡沫,美國的大放水又讓世界為通脹買單和轉嫁危機,疊加前期疫情引發的衰退,世界經濟有可能會在大蕭條中掙扎。

全球供應鏈中斷將可能不再是短期的,有可能會是中長期的,一方面疫情的全球蔓延和可能的反覆會延長疫情持續時間和封國防疫措施的時間,從而拉長供應鏈中斷時間;另一方面,戰爭一旦爆發,陣營之間的博弈也會切斷之間的供應鏈供給,從而謀求本陣營的戰爭勝利,這樣供應鏈的恢復時間將是難以預料的,既依賴戰爭的持續時間,又依賴戰爭本身對供應鏈破壞程度和修復難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