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背上民族講述馬的故事—龍馬精神的展現

馬上開篇:

“馬路上人來人往,大街小巷歡聲歌唱……”多麼和諧氛圍,引出今天話題,馬路,明明路上沒有馬,為什麼叫馬路呢?

馬背上民族講述馬的故事—龍馬精神的展現


馬路,供人和馬行走的路就叫馬路,把馬放在前面,說明在古代馬是重要交通工具。

如果《西遊記》中沒有白龍馬這個角色做串聯,四大名著中《西遊記》會遜色不少。“你挑著擔,我牽著馬,一路豪歌向天涯……”相依為命的師徒四人,圍繞在白龍馬周圍,一路修煉,終於取的真經,其中馬的功勞需要濃墨重彩的提一筆。

馬背上民族講述馬的故事—龍馬精神的展現


《三國演義》中,關羽騎的赤兔馬,過五關斬六將,護送嫂嫂於劉備會合。劉備座騎名字叫“”的盧馬”辛棄疾曾經有詩讚“的盧馬”馬做的盧飛快,弓如劈靂弦驚”劉備在檀溪邊被蔡帽追的無路可逃,縱的盧馬一躍,跳過檀溪,追趕的蔡帽以為遇到神仙相助,從而放棄追趕。是的盧馬的縱身一躍,救了劉備一命。《三國演義》中對馬的大書特書,譜寫成了文學神化。

馬背上民族的故事: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更是利用馬做大文章,他把行軍打仗的蒙古包搬在馬身上,是一座隨時能移動的軍營,這在當時的軍事科技,算是一流的軍事裝備。

馬背上民族講述馬的故事—龍馬精神的展現

蒙古族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在成吉思汗那個年代,有自己的民族優勢:全民皆兵,馬比人多,習慣作戰。蒙古族逐水草而居,先前的戰爭是爭奪草場而引起,有水草的地方,就有勒勒車的蹤影。

蒙古族被冠以馬背上的民族,有馬多的優勢,成吉思汗統領下當時的中國版圖面積超過3500萬平方公里,佔當時整個人類世界五分之四還多,今天的哈薩克斯坦、蒙古、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的廣大領土,都是當時中國領土,歐洲的多瑙河也曾留下成吉思汗的戰跡。

馬背上民族講述馬的故事—龍馬精神的展現

成吉思汗的成功,離不開戰馬。就是現在的戰馬,依然選用蒙古馬,因為它存個子小、耐力好、不畏嚴寒的優勢。

我的戰馬:

回到當下,故事回到四十年前,改革開放的時代。解散了人民公社,開始土地包產到戶,大集體裡馬牛羊也分給了各家各自家也分了一匹馬,棗紅馬

馬背上民族講述馬的故事—龍馬精神的展現


那會兒的馬和牛是耕種土地的主要工具,沒有現在的機械化運作,所以把分到的馬當寶貝看,它的勞作決定了一年的收成。

每到暑假,學生的我們有了一項屬於那個年代的工作,放馬。一人一馬和書本,是假期的主要工作。

自小就文弱,別人家孩子在馬背上飛奔,和馬匹融在一起。我不敢那樣,對家裡這匹棗紅馬有點畏懼感。

有一次放馬的時候讓馬脫了韁繩,第一回對脫韁的野馬有了真實感受。那天下著雨,怕馬進入田地,步跑著追趕馬。不聽話的馬和無助的我,在空闊的雨水中,玩著捉迷藏遊戲。好一頓折騰,沒能訓服的馬在田野裡放縱著,自己哭著回了家。

父親看著衣服溼透的我,勸慰:"沒什麼,下雨天,你應該先回家,人比牲畜重要。至於吃了誰家田苗,我交涉,下回不能這樣。"也是雨停後,吃飽喝足的馬,自行回到了家。

也就是前十年左右的時間,村裡的大型牲畜在逐步減少,我家裡也賣掉了耕田的馬,正式脫離農耕時代,進入機械化運作新農民時代。

馬背上民族講述馬的故事—龍馬精神的展現

農民的稱呼也在發生著變化,被人稱新型職業農民。對於耕田的馬,被記入史冊,放在檔案館裡。

蒙古族朋友養馬:

對於馬的餵養,停留在精神層面上,馬背上的蒙古族,現在還有養馬的習慣,可能是骨子裡的喜歡馬的原因,養馬賽馬是草原那達慕的主要活動。

馬背上民族講述馬的故事—龍馬精神的展現

草原上有種馬叫走馬,這種馬特別精貴,單價甚至超過時下名車寶馬,成了實實際際的寶馬。這種馬奔跑時不是飛奔著跑,四隻馬蹄不會同時離地,乘座起來非常平穩,還有非常耐為,被人供養起來精心餵養。這些馬平時的出行,被專門車拉運,只有在賽場上發揮作用。

有次去蒙族朋友家做客,他家就有一匹走馬,被朋友專心伺養,他說了一段他和馬的故事:

牧區居民居住比較分散,一家到另一家做客需要走很遠的路,那時候只能騎著馬去。

因為平時見客少,只要朋友上門,必須好酒好肉好招待,喝酒不醉就是沒招待好。

有一次他被喝的大醉,搖搖晃晃的騎上了馬,開始漫無目地的回家路。

半路上,他從馬身上跌了下來,醉的不醒人事。馬圍繞在他周圍拋嘯著,希望他起來。

等了很久,馬看他起不來了,一路跑回家,嘶鳴著引起了妻子的注意。

老馬識途,馬帶著妻子找到了他,把他攙扶到馬背上回了家。

那可是數九的嚴寒天氣,如果不是救命的馬,也就沒有這個故事了。


馬背上民族講述馬的故事—龍馬精神的展現

朋友講到這兒時,已經眼含熱淚,他和馬的故事,也是整個蒙古族的故事,是這片土地上過去或現在,仍然正在發生的故事。

草原上的馬,賽場故事:

鄂爾多斯舉辦那達慕大會在成吉思汗陵園招開,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還辦成國際賽事。這是一場民族聚會的盛宴,也是對馬文化的一種推薦。其中佔比特別多的活動和馬有關,走馬比賽,馬術表演,成了會場一大亮點。

“那達慕”是蒙古語,意思為“娛樂,遊戲”,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

每年的七八月,草原的牛肥馬壯,蒙古民族要在這個季節慶祝豐收的那達慕如期招開。人們盛裝出席,用蒙古族最高的禮儀進入會場,比賽的起點和終點都插上各種彩旗,只等號角長鳴,騎手們飛身上馬,策馬揚鞭,如離弦之劍,一席紅塵飛奔終點。對於前進入前五名的賽手,包括馬匹,都是身價倍增,美譽一整個會場。

那達慕大會,也是一場各民族的大聚會,是一場文化融合的盛宴,是一次馬背上的狂歡。

馬背上民族講述馬的故事—龍馬精神的展現

總結。

龍馬精神,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把馬和龍放在一起講,說明祖先造字的時候,就對動物中的馬特別青睞。馬,也有了自己的文化。

馬這種動物,已經退出耕田種地的舞臺。馬又不是寵物店的寵物,是一些持有者身份的象徵。蒙古馬,具有自己民族品牌,在世界競技舞臺上,發揮著它持久耐力的特性而大受歡迎。

因為有了馬,有了關於馬的文化,人類的文化記載上可以大書特書,古代有,現代有,以後還會有,綿延不會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