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樂器:古琴——調音法

民族樂器:古琴——調音法

古琴一直讓人覺得是十分高大上的樂器,很多人別說調音了,連古琴的正反都分不清。然而對於很多古琴學習者來說,掌握一些調音技術是很關鍵的。下面介紹兩種常用的調音方法,適用於初學者和或對音準有一定辨識度的學習者。

使用調音器調音方法(正調1=F)

古琴其實只要相對音高(即每根弦的音差)對了就可以了。一般以泛音調絃,也有用仙翁法(按合)調絃的。還有散和法,最近實踐下來散和法也不錯。

這裡說正調:

泛和法

首先以某一根弦為基準,(一般用五絃)五絃泛四徽於七弦泛五徽同聲(4:3,純四度),然後七絃泛七徽和四弦泛五徽同聲(3:4,純五度),同理接下來四弦四徽和六絃五徽,接著六絃七徽和三絃五徽,五絃七徽和二絃五徽,四弦七徽和一弦五徽。一般來說同聲可以用耳朵聽音高差別,也可以用耳朵聽餘韻是否純正(純一度)

泛和法衍生的檢驗法:

大家如果彈過秋塞吟、憶故人,裡面開頭泛音段有同聲的撮,可以撮46 57 13 24 的十徽九徽泛音,還有14 25 36 47的十二徽十徽泛音。聽尾韻,一致就準了,嗡嗡聲就不準。

散和法和上面差不多,就是左手不動,靠純四度、純五度、純八度(16 27)的和諧來定。用撮也挺好的

按合大概如同仙翁操的按合法。就例如五絃按十徽合七絃散聲,四弦九徽合七絃散聲(三分損益)

一般用泛音

一者泛音天地自然之節(大致相當於純律律制),二者泛音相對按音更加準確,不會有偏差。

調完弦可以通過純五度、純四度、純八度撮來檢驗例如二七、一六純八度,大間純五度。小間除了三五,餘者純四度

如果調好了還覺得律不正,或許是習慣了十二平均律而耳朵特別好,覺得純律配合三分損益的律制並不平均而產生的。

補充一下律制:純律(又泛音音位表)

設定了黃鐘倍律(即比黃鐘低六個全音)。十二律分六個全音,所以每律相差一個半音,一個個半音依次連乘得到十二律倍律的數列。

即黃鐘倍:大呂倍:太簇倍:夾鍾倍:姑冼倍:仲呂倍:蕤賓倍:林鐘倍:夷則倍:南呂倍:無射倍:應鐘倍:黃鐘正=x^12:x^11:x^10:x^9:x^8:x^7:x^6:x^5:x^4:x^3:x^2:x:1

由於倍半同聲,所以黃鐘倍:黃鐘正=2:1,黃鐘正為1,則黃鐘倍=2,所以應鐘倍=x=2的十二分之一次方,由此得出蕤賓倍為2的平方根,於是得到了蕤賓倍。即x^6=√2

那麼再開一次平方就可以得到南呂=x^3=根號2的平方根即2的四次方根。接著再開立方就得到了應鐘倍律x即等比數列的公比。得到2的12次方根即公比後可以算出每一個律。

*補充:純律不等於徽法律,三分損益律不等於五度相生律,三分損益律不等於準法律,琴律在中國律學中是一個專門的課題

陳應時《琴律學》第61頁和第205~206頁有這幾種律制的差別。

(原先寫在中國古琴音樂發展脈絡一問的答案的評論裡)據此,純律生律不如徽法律簡便(書中說純律僅用泛音列產生純八度、純五度、大三度,而徽法律還用了大六度、純四度、小三度的按音;旋宮的角度來看,徽法律還有明徽和暗徽相合,轉調不需要加鍵;還有就是產生時間不同……攤手,音階來看是一樣的)其實準法律和三分損益律之間也是約等號,因為琴律本身不同於它,準法律未能完全推翻三分損益(三分損益存在不能復生黃鐘的問題,而準法律運用除了五分點的琴徽解決這一問題,從而使清角一音相差了24音分)。三分損益不等於五度相生,因為生律法略有不同,五度相生的fa是純五度fa-do再用倍半法生出來的。(因此準法律和五度相生律的音階一樣……攤手,歷史因素不同,還是不能同一而論)

簡單的來說音階上純律=徽法律,準法律=五度相生律並且和三分損益有個音差

又補充定弦:

琴五調

1、正調以三絃為宮,這時候又叫仙翁法調絃【王露指出了仙翁法用按音的缺陷,散泛更為合理。故諸城從龍吟館起就是用泛和法】。一般定弦為黃鐘,太簇,仲呂,林鐘,南呂,清黃鐘,清太簇。故而也叫做仲呂調、蕤賓宮(有一律的浮動空間)。從正調旋宮轉調到其他外調的八字口訣:清角為宮,慢宮轉角

2、清角為宮就是說把在正調下作角音的五絃拉高一律,南呂變為無射,以五絃為宮。定弦為黃鐘,太簇,仲呂,林鐘,無射,清黃鐘,清太簇。得到的是無射宮,又稱金羽調、蕤賓調、應鐘宮等等。

3、在無射宮的基礎上,在由五絃緊二絃七絃而令之為宮(清羽【在正調下二絃為羽】為宮)得夾鍾宮,定弦為黃鐘,夾鍾,仲呂,林鐘,無射,清黃鐘,清夾鍾。又稱為姑冼調、清商調、姑冼宮、太簇宮(太簇宮則不緊257弦而慢1346弦,姑冼宮則又緊)

4、慢宮轉角是指把在正調下作宮音的三絃降低一律,由仲呂變為姑冼而作角,此時一弦黃鐘為宮,故而叫做黃鐘宮。定弦為黃鐘,太簇,姑冼,林鐘,南呂,清黃鐘,清太簇。又叫做林鐘調、慢角調、大呂宮。

5、在黃鐘宮的基礎上再慢一弦六絃令之為角(慢徵轉角)得到林鐘宮,定弦為倍應鐘,太簇,姑冼,林鐘,南呂,應鐘,清太簇。又叫做慢宮調、夷則宮、南呂宮。

琴五調之外的就是側弄

後來在閱讀古譜的時候發現其他的立調體系,平時我們用三絃為仲呂。也有用三絃為黃鐘的。那麼正調為黃鐘調。慢三為林鐘調。緊五為仲呂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