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永信方丈:“少林武術”應該叫“少林功夫”,它是禪與武的結合

我一直以來就反對“少林武術”這種說法,應該叫“少林功夫”。

我提倡“武術禪”,就是為了強調這一點。

“功夫”一詞是佛教專用名詞。

禪宗的修行成果,就叫作“功夫”,比如,坐禪、參話頭,我們就叫“做功夫”。

做“功夫”的目的,是為了開悟成佛,超凡入聖,徹底改變人的品質。

少林寺是禪宗祖庭,少林僧人習武,是一種修行,所以又叫“禪武”。

當然,並不是所有習少林功夫的人都在修行,都在“做功夫”,甚至少林寺僧人習武,也不一定都在 “做功夫”,關鍵在於是否懷著一顆修禪心。

我們不能要求,也無法要求所有習武者都以修禪的態度去習武。

但有一點很重要,習武的動機對習武的後果影響至大,這就是武德。

釋永信方丈:“少林武術”應該叫“少林功夫”,它是禪與武的結合

我覺得少林武術與禪是一個辯證的關係,這就是少林寺的武術禪。

它既能強身健體,更是修禪,也是佛教護法的方便法門之一。

少林武術強調“以武入禪”“禪因武顯”,這就辯證地說明了學武離不開禪修,修禪也需要得到武術的外護,內禪外武,使禪與拳有機地統一起來,這就是佛教裡提到的動靜結合的統一辯證關係。

而且,從歷史上看,少林寺僧人的確不存在“以拳代禪”或“只練拳,不修禪”的問題。

很多少林寺有名的“拳師”也是功夫很深的“禪師”,這在有關少林寺的古籍中有大量的記載。

禪能修心,武能修身。

武為基礎,禪是根本。

身心一如時,禪拳自然歸一了。

釋永信方丈:“少林武術”應該叫“少林功夫”,它是禪與武的結合

其他武術派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出神入化,變化莫測,隨心所欲,但少林功夫是以禪入武,身心兩修,追求的是悟道解脫,成就的是“不動心”。

故少林拳譜上說:“蓋以外功之修煉,乃肉體筋骨之事;而內功之修煉,實性命精神所領依離而二之,則為江湖末技,合而一之,則為神功極致。”

功夫包括武術與武道兩個層次。就修而言,武術修人,武道修道。

武術強身健體,增強人的意志,讓人勇敢、堅強、充滿活力,但也只限於此。

武道能讓武術昇華到“道”的境界,即天、地、人生之大道,在少林功夫中即為包容宇宙人生智慧之禪道。

釋永信方丈:“少林武術”應該叫“少林功夫”,它是禪與武的結合

少林功夫絕非什麼單項性的競技或表演,它是基於中華傳統文化內涵上的綜合。

如果只對它作些單方面的提倡,那麼這種被拆散了的“零售”,就一文不值了。

衡量功夫高低好壞的標準,不是踢得多高,迴旋多少圈,武術不是單項性的竟技,而是綜合性的運動。武術比賽只追求踢得高、旋轉圈數多。如果按單項比,武術並無長處,練武者力氣再大也比不過舉重運動員;跳得再好也比不過跳高和跳遠的運動員;樁步再穩也比不過自由體操運動員;平衡度再好也比不過雜技演員。但將這些聚合到一塊,再注入功夫之生命,則神奇入化,無與倫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