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買房更重要的,是看懂房價上漲背後真正的邏輯

中秋假期,我在杭州逛了逛。 最強烈的感受,是杭城房市的火爆。

G20之後的這段不長的日子裡,杭州的樓市發生了什麼?鍵盤黨們可以繼續沉浸在官方統計的均價,或是各類網站的報價裡,求得一些心理安慰,但只要走到各個正在開盤的樓盤去看一看,走到各家二手房中介去問一問,就能感受到從暗流湧動到波濤洶湧的變化。

圖片來自於網絡

陪一位同學去看房,看了挺滿意,雖然價格已經比之前漲了不少,但還能承受。只是看完時仍是上午,時間還早,同學想去周邊逛逛再決定。幾小時後,等我們回去時,剛剛看中的樓層已經全部售罄,只剩下了一樓的最後兩套。同學不敢再耽擱,趕緊付了定金。沒買到心儀的樓層,既遺憾又心有餘悸,要是再晚一會兒,就連渣都不剩了。

比買房更重要的,是看懂房價上漲背後真正的邏輯


另一位同學,半年前計劃從外地調回杭州來上班,當時就做好了買房的準備。只是由於工作上的耽擱,直到中秋才有空過來買房。去看之前看中的樓盤時,發現總價已比半年前整整上漲了一百萬。不僅如此,可買的房源還少之又少,只能等下一期開盤。而下一期開盤時,漲的將不止一百萬。

還有位朋友,一手房找不到合適的樓盤,就專門看二手房。有一套看中的,和中介說好馬上要簽約時,遭遇了房東的跳價。這一跳就是十萬。在朋友鬱悶地猶豫不決時,房東處又傳來了新消息:不賣了。

-1-

目前杭州樓市的行情,已經不再是價格上漲的問題,而是即使你能把漲價當成黃連嚥下去,有錢也買不到房。

一手樓盤封盤惜售,二手房房東調價再停售,都是樓市大漲時的典型表現。曾經在深圳、上海經歷過的朋友,必有體會。

之前我看政府主導的房價上漲的邏輯很清楚——通過北上深等一線城市的高房價,造成“擠出效應”,幫助周邊的二三線城市“去庫存”。但我一直懷疑這種“擠出”的目標,在一線城市的就業、教育、公共服務等方面對外來人口的吸引作用下,是否真的可以實現。以近日房市的表現來看,我之前的懷疑並沒有成立。

江蘇的主要城市,南京、蘇州、無錫等,伴隨著上海去年至今年的這輪暴漲,也紛紛創出各自的新高。上海北面,最令我驚訝的地區是花橋,目前漲到了2.5萬-3萬之間,以花橋的地理位置而言,這個價位背後的唯一邏輯,是“擠出效應”開始變成了現實。

圖片來自於網絡

比買房更重要的,是看懂房價上漲背後真正的邏輯


上海西面,嘉善、嘉興,還有安徽的臨近上海的城市,這些房價蟄伏了數年,庫存量居高不下的地方,在今年紛紛量價齊升,成功實現了去庫存的目標。據我在房地產圈內的朋友的內部消息,購房者中有一大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