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招生“好心”劝家长掂量,提醒我们思考教育的3大关系


民办学校招生“好心”劝家长掂量,提醒我们思考教育的3大关系

《大学》里有这样一句话“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不是通过正道,不是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东西,也会轻易的失去。或许我用这句话来形容民办学校曾经占的便宜有点过了。

但,做教育,如果总是动歪脑筋,过于精明,急功近利,凡事只想着如何能够占便宜,这样的教育难以长久。

民办学校招生“好心”劝家长掂量,提醒我们思考教育的3大关系


五一期间,上海某民办学校的招生软文《到华二初中读书,你真的想好了吗?》异常火爆,字里行间透露出傲娇的办学业绩,让普通工薪阶层“高攀不起”的各种游学活动、精致午餐、美丽校服……文章毫不掩饰地奉劝想报名摇号的家长,首先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硬实力、软实力就读这样的学校。

所谓硬实力就是指家庭经济收入是否能够支撑私立学校的高消费;

所谓软实力就是指家庭能不能给学校提供课程资源,家长是不是某一领域的佼佼者,是不是人中龙凤,如果不是还是就读公立学校吧!

民办学校招生“好心”劝家长掂量,提醒我们思考教育的3大关系


上海民办华二初中为何如此“傲娇”?回顾民办学校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出起步期国家对其办学的大力支持。无论在教育系统内部还是在家长和社会眼中,私立学校都曾拥有三大优势:

一是招生优势

民办学校可以选拔生源,这简直是太霸道了。这可以说是民办学校最大的优势。我曾经接触过一些从公立学校辞职前往民办学校任教的中学老师。这些老师出走私立最大的原因还不是待遇,而是学生。

他们说:公立初中摇号进来的什么学生都有,教学进度不好把握,差等生牵扯了大量时间与精力,私立学校有入学考试,这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分层教育,让老师和学生都得到实惠。

民办学校招生“好心”劝家长掂量,提醒我们思考教育的3大关系

二是品牌优势

民办学校在起步阶段大都借助了公办学校的品牌优势,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像这所“华二初中”,为啥叫华二?应该跟公办中学“华师大附属第二中学”多少有点关系。

民办学校招生“好心”劝家长掂量,提醒我们思考教育的3大关系

三是机制优势

公办学校是由政府主导办学的,在人事管理上学校自主权不大,至少不能随便解聘教师。民办学校办学更加灵活,干不好就走人,教师压力大,动力强,创新多。

很多公办学校对此意见很大,近年来,私立学校将渐渐失去3大优势:

一是全摇号,义务教育段学校严禁进行招生入学考试,全凭运气就读。

二是收牌子,民办学校借用公办名校的校名将逐渐收回,至少不能无限期使用。

三是稳队伍,私立学校也不能随意辞聘教师,教师无违规违纪行为不得无故解除劳动合同。

民办学校招生“好心”劝家长掂量,提醒我们思考教育的3大关系


之前,国家对民办学校扶上马再送一程,可谓已经大大进行了帮扶,现在是靠自己拼搏奋斗的时候了。近年来民办学校招生软文“好心”劝家长掂量折射出教育需要处理的3大关系:

一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学校教育要处理好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也就是学校办学的管理水平、业务水平、研究水平,教师水平才是真正的内功,抓内因才是学校的根本。而至于外因,像学生资质,家长资源,社区资源,都属于为学校所用的外部条件,不靠选而靠挖掘和利用。

民办学校招生“好心”劝家长掂量,提醒我们思考教育的3大关系

二是公平与功利的关系

公平是比阳光还珍贵的东西。入学公平,是保证机会的均等,我喜欢的学校我有权利去报名,愿意承担规定的一切费用。教育如果急功近利,千方百计想着出成绩出业绩,一定不是真正的好教育。

民办学校招生“好心”劝家长掂量,提醒我们思考教育的3大关系


三是自私与自信的关系

民办学校又称私立学校,但不是自私自利的学校。如果总是打自己的如意算盘,前几年不允许笔试,民办学校把面谈的花样玩弄得炉火纯青,其本质是只考虑自己如何掐尖,这与商人逐利不择手段有何区别?

办教育真正的自信是像农村校长刘秀祥那样,给我一个差班毫不挑剔硬是把47个孩子培养成大学生。民办学校真正的自信是无论收到怎样的生源,我们都能办出一流的学校,让你们公办学校心服口服!

民办学校招生“好心”劝家长掂量,提醒我们思考教育的3大关系

教育是大爱与智慧融合的事业,俗话说:唯有热爱方可抵岁月漫长。无论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静下心来办好教育比什么都重要。对于私立学校想方设法变着花样挑选生源和家长,您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打字不易,且看且点赞转发

教育不易,且行且关注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