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喊“我愛中國”便“恰爛錢”的外國網紅,拿捏準了國人這點心理

雷軍說: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

五年的時間裡,短視頻成為了時下新穎的傳播方式。流量變現的資本運作模式成熟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手伸進互聯網的蛋糕桌上,打算分一杯羹。

從當年的papi醬,到今天的馮提莫;他們有的靠才華吃飯,有的靠技術走紅,實在不行靠美妝,靠顏值都能闖出一片天。但歸根結底,是存在異於常人之處的特點才能夠吸睛,進而成名。

高喊“我愛中國”便“恰爛錢”的外國網紅,拿捏準了國人這點心理


可是近年來,卻存在著一種近乎無本萬利的買賣——外國人通過誇中國賺錢,你見過嗎?

01.“愛國視頻”的生意經

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在一個短視頻平臺上,有一個叫做“伏拉夫”的俄羅斯人,坐擁百萬粉絲;妥妥的網紅大咖。而打開他的主頁時,我們會發現他的作品裡全是誇中國和火鍋的視頻。

而當稍稍往下翻頁時,則不難看出他誇中國的角度簡直包羅萬象。高效的移動支付,安全的社會環境,領先的5G科技,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誇不到的。

有人說,這個老外說的都是事實呀!我們中國的確有不少領先外國的地方。

誠然,近年來中國的發展的確很迅速,相比外國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我們的確需要正視自己。但凡事都要有個度,好比這個老外,他現存的100多個視頻裡,清一色地全是在誇中國,這就略微讓人感受到些許的不適了。

中國有句古話,叫物極必反。比如他在一部短視頻裡為了誇中國的火鍋好吃,甚至做出了不惜將預先準備好的火鍋蛋糕打翻在地,然後蹲在地上吃火鍋的舉動。再比如他拿了中國駕照後,用浮誇的肢體動作和語言,表達了想要成為中國人的願望。

且不論他是否是真情實感,就論這浮誇的演技,像是正常人表達情感的方式嗎?更何況他的所有視頻都是如此。如果不是他隔幾天才發一次視頻,當這麼多同質化的內容突然映入觀眾眼簾時,幾乎所有人都會感到厭煩;但再仔細一想,不外乎他的工作如此。

中國還有一句古話,叫事反常態必有妖。這個外國人難道不知道他發的視頻同質化嚴重嗎?恰恰相反。正是他知道這一點,才孜孜不倦地發同樣的東西,因為他發現——中國人的愛國錢真好賺。

早期的“伏拉夫”原來是個投稿博主,曾做的主打內容是關於品酒的相關知識,但一直沒幾個人看,直到後來做“愛國視頻”一炮走紅。

事實上,各大短視頻平臺上發“愛國視頻”的老外屢見不鮮。甚至有一個叫做“巴哥Bart”的老外,為了表達自己對中國的熱愛,一腳踩碎了自己新買的蘋果手機。

高喊“我愛中國”便“恰爛錢”的外國網紅,拿捏準了國人這點心理


而在這簡簡單單幾句“我愛中國,我喜歡中國的XX”背後,便是數不清的金錢收入。

02.“愛中國”的皮囊之下

如果說僅靠誇中國走紅網絡的外國人略顯低級,那別急,還有著更高級的賺錢形式;更確切地說,是恰爛錢。而在一個短視頻平臺上,就有一個叫做“拂菻坊”的up主,就是典型代表。

拂菻坊是個英國人。來華之後開始接觸短視頻這一年輕人聚集的平臺。起初,他是屬於科普類up主,主打英語學習的相關內容。

依舊是那個原因,他的視頻沒人看。常言道,窮則變變則通,拂菻坊逐漸放棄了做正經視頻的念頭。轉而做一些比較搞笑,吸睛的視頻。諸如:老外眼中的中國,英國人做中國高考英語卷能得幾分?等等。

漸漸的,他的視頻開始火了起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他,頂峰時期,拂菻坊擁有百萬粉絲,在一些長視頻網站,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大博主了。

無論在哪個視頻網站,當粉絲達到一定數量時,公司內部人員就會出面找你洽談業務合同,簡言之就是幫你把流量變現。一方面博主獲得了實打實的利益,另一方面網站運營公司也獲得了長期穩定的流量來源。

而這位叫做拂菻坊的英國人,顯然看到了其中的有利可圖,所以極盡所能地討好觀眾。這本無可厚非,畢竟人要恰飯的嘛,但接下來他做的事情,就讓人非常憤怒了。

成名之後,拂菻坊開始飄了。他先在外國視頻網站“YouTube”上發佈了一些歧視猶太人的言論,雖然這不是中國的zz正確,但卻讓好事者看了心頭一緊。接著,他又以大博主的身份在短視頻平臺沒來由地diss另一個叫做“郭傑瑞”的美國猶太裔小up主,這一下子引起了軒然大波,不少網友們紛紛指責拂菻坊不地道。

高喊“我愛中國”便“恰爛錢”的外國網紅,拿捏準了國人這點心理


這下子,觀眾徹底看清了這個打著“中英友好”,“喜歡中國”旗號的英國人的真面目。一邊做著讚揚中國的視頻,一邊夾帶著種族歧視。顯然前者不是目的,而是賺錢的手段;後者不是手段,而是他真實的為人。

從伏拉夫到拂菻坊,亦或者其他成百上千活躍在各大網絡平臺上的外國網紅們;他們是否真的愛中國,還是別有用心,我們無法一一判別。但我們能知道的是,以這種方式就能攫取利益,國人的愛國情懷是否太廉價了?

高喊“我愛中國”便“恰爛錢”的外國網紅,拿捏準了國人這點心理


03.根源在哪裡

一個人炫耀什麼,就說明內心缺少什麼;一個人自卑什麼,就看他掩飾什麼——于丹

讓我們先拋開那些外國網紅不談,光從社會和心理的角度來分析他們走紅的原因。結論其實很簡單:中國還不夠強大。

一百八十年前,西方的洋槍洋炮扣開了古老清廷的國門,半殖民地的近代中國開始了。對外戰爭屢戰屢敗,擊碎了國人天朝上國的大夢,也打斷了不少國人的精神脊樑。因此,許多國人跪下了。

高喊“我愛中國”便“恰爛錢”的外國網紅,拿捏準了國人這點心理


新中國成立後,大部分中國人從此站了起來。但王守仁說得好“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國內外差距一下子明顯了起來;“外國月亮比中國的圓”的言論一度又甚囂塵上。

自1978年起,到今天已經四十多年了,滿打滿算不過兩代人的時間。四十年日新月異,中國經濟實現騰飛,許多中國人都經歷了由貧到富的人生轉變。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在滿足了生存需求之後,人會有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

高喊“我愛中國”便“恰爛錢”的外國網紅,拿捏準了國人這點心理


很顯然,他人對自身成就的認可就成了其中之一;放在國際上,那就是民族自尊心。當年羨慕外國人豐富的物質生活,現如今風水輪流轉,在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中國獨樹一幟,百姓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因此,國人就迫切地需要外國人來承認中國的發展成就,來了結自己當年對外國生活的憧憬與心願。

所以每當外國人用廉價的話語誇讚中國時,國人的這一心理便會得到滿足;自然那些打著“愛中國”旗號的外國網紅們能夠圈粉無數。

高喊“我愛中國”便“恰爛錢”的外國網紅,拿捏準了國人這點心理


歸根結底,還是對自己不夠自信。試想,如果是當年大唐時期的外族名將哥舒翰,在長安城大呼一句“我誓死追隨大唐”,在人群中會有這番反應嗎?顯然不會,因為這理所應當。當時的大唐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全方位碾壓外國,外族人來華後稱讚大唐,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本就如此,又何必自得呢?

放在今天,這個道理依舊如此。正因為我們還不夠強大,所以國人的心中多多少少還是有所自卑,還不夠自信。不過筆者堅信,待重到“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那一天,外國人在華當網紅“恰爛錢”的現象一定會消失不見。

畢竟,社會存在才能決定社會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