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人張岱為自己寫的墓誌銘,看著大膽有趣,實則引人深思

明末文人張岱為自己寫的墓誌銘,看著大膽有趣,實則引人深思

張岱像

墓誌銘,指的是概括墓主人生前事蹟的話語,一般多為讚揚稱頌之詞。但明末清初有個人,他叫張岱,臨死前給自己寫了墓誌銘,而且行文很有趣。

"蜀人張岱,陶庵其號也。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年至五十,國破家亡,避跡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帙,缺硯一方而已。布衣蔬茛,常至斷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張岱生於明朝末期,文學家,史學家,他的《湖心亭看雪》被收錄與語文教科書裡。

明末文人張岱為自己寫的墓誌銘,看著大膽有趣,實則引人深思

他出生於官宦家庭,家境優渥,曾享受過人間繁華富貴。但終究抵不過時代的變遷,隨著明朝的滅亡,也感受過國破家亡的悲愴。

這巨大的起伏使他經歷盡了人生的榮華與沒落。在他為自己寫的墓誌銘裡,我們可以看到,這哥們看起來荒誕不經,寫自己作為紈絝子弟的種種行徑:愛美女美少年和大house,愛鮮衣駿馬,愛花鳥古董,愛華燈璀璨,愛品茶下棋,著魔於作詩讀書……完全一副不知人間疾苦的玩樂公子形象。

然後筆鋒一轉,一句“勞碌半生,皆成夢幻”,回到了後半生,即眼前的真實境況。五十歲的時候,國破家亡,家道中落,遂隱居山中以躲避戰亂。面對的是一派殘敗景象,屋內是爛床,破茶几,彈不了的琴,殘缺一角的硯臺,幾本破書,東西擺放凌亂,殘缺不齊整,身穿粗布麻衣,時常無米可炊,還要捱餓。

明末文人張岱為自己寫的墓誌銘,看著大膽有趣,實則引人深思

張岱《自為墓誌銘》

前後兩相對比,簡直是天上人間,從前的一切場景都恍如隔世。

在墓誌銘中,張岱直言不諱,對自己的一生進行了完全坦白的回憶論述,尤其是在前半生的部分。看似輕鬆的文筆下其實是厚重的人生感悟。

最重要的是,他打破了傳統墓誌銘中全是一味的誇讚溢美之詞的筆法,能夠客觀的審視自我的一生,保留住了難能可貴的真實,也完成了與自己人生的一次和解

在如今,也很少有人能夠在死亡來臨之時,如此真實又坦誠地審視自己吧。多是對生平事蹟的讚揚,對不怎麼光彩的事情的隱晦。

這也不禁讓人思考:如果有機會為自己寫墓誌銘,你會對自己的一生作何評說?

明末文人張岱為自己寫的墓誌銘,看著大膽有趣,實則引人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