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的博物馆,带你了解特殊的“三壶酒”

种酒传家风

世代行孝善

有一种酒,不能喝。

宁愿勤俭持家立业忙,绝不今朝有酒今朝醉。这是质朴的传家精神;

深山里的博物馆,带你了解特殊的“三壶酒”

有一种酒,不能卖。

祖根传百世,不做败家子。这是悠久的溯源情节;

深山里的博物馆,带你了解特殊的“三壶酒”

有一种酒,不能丢。

守得一片心,责任扛在身。这是修身齐家的传统思想。

深山里的博物馆,带你了解特殊的“三壶酒”

深山里的博物馆,带你了解特殊的“三壶酒”

在金堂县梨花沟,有一处深山之中的博物馆,博物馆内,有着传承数百年的“三壶家酒”。

据王氏族谱记载,公元1704年9月初9(康熙43年)王姓先祖应湖广填四川的号召,从湖广省宝庆府武岗州经麻城县孝感乡辗转迁入成都府金堂县盐井沟。先祖夫妻二人背井离乡,离家时父母没有给他们更多的银两,却给了他们三壶酒,并一再告诫他们这三壶酒一不能喝,寓意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二不能卖,不能做个败家子;三不能丢失,要做个有责任心的人。

先祖二人入川安家落业之时将第一壶酒放在神龛上,预示传承家风,不忘根本,酒在家在;第二壶酒种在房后,栽上竹子,预示后继有人,节节高升,酒在人在;第三壶酒种在家之大门,预示交朋结友,前途无量,酒在运在。三百多年来世代相传,家族兴旺。

深山里的博物馆,带你了解特殊的“三壶酒”

先祖的家训代代相传,将三百年的一物一语均收藏在大地之魂种酒传习馆。如今传习馆中剩下那泛黄的家谱、那历代传酒的容器,以及一幕幕对祖业家风的追忆。

而当代的三壶酒,正从这座传习馆中,将古老的“三句话”传给更多守家爱业的华夏儿女。

这三壶酒,只能长辈传给晚辈,绝不向长辈传,绝不平辈相传。这代表着“三壶酒、三句话”薪火相传,世代不息。

深山里的博物馆,带你了解特殊的“三壶酒”

深山里的博物馆,带你了解特殊的“三壶酒”

中华民族这头东方巨龙,穿越过数千年的历史云烟,正逐渐腾飞于21世纪全球化的大舞台。但走向全球的同时,传统质朴的民族精神却不能丢。

在这座传习馆,三壶酒已经传向全国各地甚至远洋海外,守家爱业,尊老爱幼的精神品质不仅适合于华夏子女,同样适合于海外友人。

当你在匆忙生活中,偷得半日清闲,步入梨花沟的莽莽青山,很容易便能嗅到从前方传来的阵阵酒香。

可能那是山寨中传来的酒香,可能那是窖池中传来的酒香,也可能那是藏酒洞中传来的酒香……但每一缕酒香中,都融入着三百年前那三壶酒的味道。

那山,那水,那传习馆,那酒,那岁月沧桑,都在那里等着你……

深山里的博物馆,带你了解特殊的“三壶酒”

深山里的博物馆,带你了解特殊的“三壶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