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書記載了清朝近三百年曆史,歷時十四年卻沒有完稿,褒貶不一

公元1912年,清帝國滅亡,這個從努爾哈赤立國到末代皇帝溥儀遜位近三百年的王朝覆滅了,如果從順治皇帝入關算起它則統治中國二百六十七年。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帝國,清王朝的歷史自有後人書寫。但是清朝歷史面臨著一個尷尬的問題,因為按照之前中國史家的慣例,都是由後世王朝撰寫前朝的歷史。比如陳壽作為晉朝人撰寫《三國志》,唐朝人撰寫《晉書》,宋朝人撰寫《唐書》,元朝撰寫了《宋史》,明朝撰寫了《元史》,清朝則耗費近百年時間書寫了《明史》。


但是清朝歷史的撰寫卻無比坎坷,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部書記載了清朝近三百年曆史,歷時十四年卻沒有完稿,褒貶不一


取代清朝的中華民國並不是封建帝制國家,而是一個民主共和國家。本來民主共和國也不是不能撰寫前朝史書,但民國由於內憂外患,國家四分五裂,社會動盪,因此民國沒有精力沒有時間也沒有足夠的人才儲備來撰寫清代史書。

北洋軍閥統治下的民國曾在1914到1927年撰寫了一部清代史書,這部書是由當時的清史館進行編寫的,其領銜人物是清末民初的著名政治家和史學家趙爾巽。這部書編寫了十四年,但是並沒有完稿。由於當時時局動盪,戰亂頻繁,又因為趙爾巽本人健康原因,因此這部書稿沒有完工便告停止。趙爾巽擔心自己百年之後書稿遺失,因此匆匆發表刊印,這就是民國第一部書寫清王朝歷史的史書《清史稿》。

這部書記載了清朝近三百年曆史,歷時十四年卻沒有完稿,褒貶不一


《清史稿》共五百三十六卷,規模龐大,記載了自清太祖努爾哈赤到清末代皇帝溥儀近三百年的歷史。

由於時間緊迫,這部書與以前優秀的史書相比就顯得混亂而沒有章法,在語言上也乏善可陳。畢竟這只是一部書稿,而並不是已經完成的史書。

​儘管有種種不足,但是這部書在史學界還是比較受重視的。由於其中材料豐富,又是經歷過清朝的文人學者編纂的史書,因此其史學價值還是相當高的。

我們後人研究清史,《清史稿》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書。

這部書記載了清朝近三百年曆史,歷時十四年卻沒有完稿,褒貶不一


要說起來,縱觀歷代撰寫史書除了前四史以外,後世對於大一統王朝史書的編寫都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如果沒有這種的投入,那麼編寫出來史書質量就難以保證。比如《晉書》和《明史》這兩部優秀的史書都是在當時皇帝的過問下組織高水平的編寫班子進行艱苦卓絕的工作編寫而成的。而《宋史》《元史》這兩部史書由於時間倉促,國家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足,因此就顯得水平差了很多。

換句話說,中國歷史上自唐代以後想要撰寫前朝大王朝的史書,必須要有充足的國力和人才作為支撐,沒有這些條件就無法完成這項任務。

本來書寫清史應該是中華民國的責任,但是中華民國從建立那一天起就是從處在戰火和動盪之中,他沒有時間也沒有力量去完成這項任務。恐怕官方清代歷史的編寫這個重任還是要落在我們新中國肩上,現在我國已經啟動了清史編寫工程,相信總有一天這項艱鉅的任務會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