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家长:疫情期间,五一小长假做好儿童防护

作者:京都消化科

虽然我国疫情防控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徐樨巍主任提醒家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儿童也是易感人群!并且在全球疫情未完全控制的情况下不能麻痹大意,五一小长假期间,少聚集性活动,做好个人防护,减少感染风险!儿童尤其婴幼儿因其呼吸道部分器官尚未成熟,如鼻毛缺乏、气道软骨柔软、纤毛运动差等,都导致儿童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儿童尤其婴幼儿免疫力较差,一旦感染发病可能更快更严重,因此家长不可掉以轻心。

提醒家长:疫情期间,五一小长假做好儿童防护

俗话说得好:一分预防胜过十二分治疗。但凡一种传染病在人群传播,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是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和流行的生物学基础,只有这三个环节同时存在,传染病才可能造成传播与流行,而只要切断其中的任何一环节,如隔离和治疗传染源(包括传染病患者、病原体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打断传播途径抑或保护好易感人群,传染病就不能传播与流行,正如北大医院王广发教授所言,传染病都是可防可控的,我们对战胜疾病要有必胜的信心和信念。

以下问题是父母经常咨询或心存疑惑之处:

(1)什么是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因该病毒形态在电子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目前为止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

目前,根据钟南山院士的介绍,这一病毒可以在人和人之间传播,通过触摸和唾液的飞沫传播,尤其在人群拥挤的地方,人们很容易这样传递病毒。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如何早期识别和诊断?

一般症状: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起病以发热(≥37.3℃)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病例并无发烧、咳嗽等呼吸系统典型症状,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一半患者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病情进展迅速,数日内即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除症状外,注意流行病学史:在发病前两周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武汉市相关市场,特别是农贸市场直接或间接接触史。具有病毒性肺炎胸部影像学特征: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甚至“白肺”,胸腔积液少见。实验室检查: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确诊病例:符合疑似病例标准的基础上,采集咽拭子、下呼吸道分泌物如支气管或肺泡灌洗液、深咳痰液等标本行实时荧光 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而确诊;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而确诊。建议同时采集发病初期和发病14日后的血清。

故需要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认识,更要加强对其发病症状的早期识别与诊断,以免漏诊或者误诊,增加传染机会。

(3)如果感觉孩子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家长该怎么办?

应及时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怀疑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武汉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特别应注意的是,诊疗过程中应全程佩戴外科口罩,以保护自己和他人。

(4)为什么要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4天?

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该病潜伏期大约在10天左右,最短的潜伏期为一天发病,最长的潜伏期是14天,潜伏期具有传染性。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参考其他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潜伏期、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当然,鉴于该传染病尚未完全认识,不排除后续发现潜伏期延长者。

(5)新型冠状病毒是如何传播的呢?

该病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目前,95%以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都跟武汉有关系,去过武汉,或者从武汉来。所以要积极防护,保护自己,戴口罩,勤洗手。

(6)什么是飞沫传播?

飞沫: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由于飞沫颗粒较大,不会长期悬浮在空气中。呼吸飞沫的产生:咳嗽、打喷嚏或说话;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过程中和心肺复苏等。

(7)如何保护自己和孩子远离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由于该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预防与隔离是最有效途径,尽量减少与感染或潜在感染患者接触的机会。首先要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在公共场所要戴口罩。其次要注意手卫生和饮食卫生,勤洗手、多饮水、避免疲劳、保证睡眠,家庭和工作环境保持多通风,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避免被感染的最重要手段。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症状,要注意咳嗽礼仪,要及时就医,前往医院途中,戴口罩。

(8)如何正确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1)首选一次性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N95),建议购买正规企业的产品,选择适合自己的型号,保证密闭性。

2)注意一次性外科口罩有里外之分,浅色面有吸湿功能,应该贴着嘴鼻,深色面朝外。

3) 佩戴时,要将折面完全展开,将嘴、鼻、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

提醒家长:疫情期间,五一小长假做好儿童防护

4)不要重复使用一次性外科口罩;就诊结束回家后应包好口罩切勿随意扔弃。

5) 摘口罩的时候,尽量不要触摸口罩的外侧,摘下口罩后记得立即洗手。

口罩可能造成孩子呼吸不畅,通常1岁以内的孩子不适合戴口罩;市面上在售口罩,按照年龄主要分为1~岁和4岁以上两种选择,家长要根据具体年龄选择合适的口罩。

(9)勤洗手、勤洗脸,注意及时而正确的洗手方式。

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打喷嚏或咳嗽时不要用手直接遮挡,建议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双手接触口部或呼吸道分泌物后(如痰、鼻涕、打喷嚏后)或粪便后应立即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提醒家长:疫情期间,五一小长假做好儿童防护

(10)您知道心理平衡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吗?

有心理平衡,才有生理平衡,所以需要注意心理因素。要让孩子养成乐观、开朗和宽容的性格,爱劳动和爱运动,培养良好的交往习惯,保持良好精神面貌。家长要注意与小孩的交往技巧,要多倾听,多赞赏,多耐心。

综上所述,对于孩子家长来说,要意识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关键。日常要进一步提高防护意识, 就儿童防控来说,最容易做到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戴口罩、勤洗手。要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尽量少去公共拥挤场合,假如要去公共场合,佩戴口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五一小长假期,家长应高度重视儿童感染防控,不要带孩子东奔西跑、走亲访友。家中人员外出回家后,先洗手、洗脸,换衣服后再与孩子进行接触。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