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有福之人,身上都有這6大特質,看看你佔幾個?


提到福報,立刻會想到那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人生百態,有人吃穿不愁,有人卻能夠活著就非常不容易。那為什麼有人天生命好有福,而有人生來命苦福薄?為此,很多人覺得命運不公、怨天尤人。這種思想是無知的,因為決定我們今生福禍的不是上天,而是我們自己的因果。

“預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正是我們前世種下的“因”,決定了我們今生的“果”,今生的命運。一切都是自己業力的感召,抱怨沒有用。佛家常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一個人或一個家庭最厲害的“風水”是什麼,不是所居住地理位置的風水,而是人的心念、人的德行。

佛說:有福之人,身上都有這6大特質,看看你佔幾個?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能轉變一切物境吉凶,心好的人,無論住在哪裡,哪裡都是“風水寶地”。佛教對於修行人提出了六種修行的智慧: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若能一心攝持,必能消解業障,修得無量福果,真實究竟地改善自身的命運。有福之人,身上都有這6大特質,看看你佔了幾個?

佛說:有福之人,身上都有這6大特質,看看你佔幾個?

一、懂得“佈施”

“所謂佈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佈施,後必得安樂”,佈施是修福修慧的一大福田。一個人最大的貧窮就是沒有福報,佈施看似是吃虧,實際上是加倍福報的補償。一個人越是貧困越要懂得發心佈施,哪怕再微乎其微的佈施,若能利益他人,就是為自己積福。佛不是成佛了才去渡的眾生,而是渡的眾生多了,才成佛。

人亦是如此,不是等到有錢了才去佈施,而是沒錢的時候,仍能去佈施,才會越來越有福、富足。佈施不是必須要物質給予,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助力,哪怕只是一個對他人善意的微笑,也是無量佈施。“莫疑積德天不見,百年頃刻回頭見”,你的善業,利益他人的同時,更是為自己修德積福。

佛說:有福之人,身上都有這6大特質,看看你佔幾個?

二、懂得“持戒”

有人說“持戒”是束縛,是捆綁,這是誤解。持戒實際上就是告訴大眾要心存敬畏。人如果沒有敬畏感,就會狂妄自大,一旦心生傲慢、肆意妄為,往往必有災禍,就像那句話說的: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戒律就是告訴我們哪些事做不得,一旦做了自食惡果。“如是因,如是果”,當一個人明白了因果,才能真正懂得如何把握和改善自身的命運,趨吉避凶,人生自然吉祥、福報滿滿。

三、懂得“忍辱”

忍辱是修行的大智慧,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很多人在順境的時候往往都表現得很有修行,然而一遇到那種境緣,比如有小人、惡人故意傷害自己,就立刻生起嗔恨心。“量大福大”,心量小、格局債,不懂包容,這就是不能忍辱。所以有那句話叫“衝動是魔鬼”,處理事情不過腦子,非要和別人爭個高低上下,都是愚痴行為,是無福的表現。在這一點上,我們應該學學彌勒佛的智慧和心胸:大度能容、開口常笑。凡事一笑而過,歡喜他人,亦是莊嚴自己。

佛說:有福之人,身上都有這6大特質,看看你佔幾個?

佛像的剪影

四、懂得“精進”

很多人將佛教誤解為好逸惡勞、懈怠消極,這是大錯特錯的。佛教教人看破放下,但不是不努力,而是更明白、更清醒地前行,擺脫煩惱苦海,活出自在大境界。《普賢菩薩警眾偈》曰: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慎勿放逸。人生無常變幻,更要精進修行,早證菩提,脫離六道輪迴、離苦得樂。

五、懂得“禪定”

提到“禪定”,很多人會說是打坐。形式上的確如此,但更重要的是修禪定心。為什麼要坐禪入定?因為要淨心。很多人之所以活得很累、很苦惱,是因為心中妄念不斷,雜念叢生,心不能安定,心亂、心妄動,則感受到人生諸苦。“心不妄動,才是生路”,打坐看似是外行不動,實則是要做到內心不生一絲雜念、制心一處,方能無事不辦。

佛說:有福之人,身上都有這6大特質,看看你佔幾個?

六、懂得“般若”

般若,即智慧。人生需要智慧,沒有智慧,不能建立正信,就不能覺悟,顛倒愚痴、迷信無知,便難以得到渡化和解脫。沒有智慧的人,障深慧淺,沒有什麼福報,人生也會過得很苦。如果再妄造惡業,後世更是墮落苦海。學佛不要迷信佛菩薩神通,而應懂得“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覺性提高了,離開悟才不會遠。

以上這6大特質,你佔了幾個?感恩您的閱讀與分享,祝您命好福深、六時吉祥。南無阿彌陀佛。

佛說:有福之人,身上都有這6大特質,看看你佔幾個?


佛說:有福之人,身上都有這6大特質,看看你佔幾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