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不懂金庸小說中的“心中一蕩”,如今再讀時感覺臉紅害羞

蘇軾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是少年時讀金庸先生的小說,“心中一蕩”這個詞讀了不下千遍,可是絞盡腦汁,依舊不明白金庸想用“心中一蕩”這個詞表達什麼。只知道金庸用這個詞時,身邊一定有兩個人,一個男子一個女子。然後女子或嬌羞可人,或吐氣如蘭,或肌膚勝雪,讓男子看了不由得“心中一蕩”。

少年時不懂金庸小說中的“心中一蕩”,如今再讀時感覺臉紅害羞

金庸筆下這樣的例子很多,就舉三個。《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與趙敏,【趙敏將嘴湊到張無忌耳邊,輕輕說道:“你這該死的小淫賊!”這一句話似嗔似怒,如訴如慕,說來嬌媚無限,張無忌只聽得心中一蕩,霎時間意亂情迷,極是煩惱。】《神鵰俠侶》中楊過與郭芙,【楊過握著她溫軟如綿的小手,不由得心中一蕩,但隨即想起,“你就是再美十倍,也怎及得上我姑姑半分。”】《笑傲江湖》令狐沖與任盈盈,【令狐沖見她露出了小兒女的靦腆神態,洞外熊熊火光照在她臉上,直是明豔不可方物,不由得心中一蕩,伸出手去握住了她左手,嘆了口氣,不知說什麼才好。】

少年時不懂金庸小說中的“心中一蕩”,如今再讀時感覺臉紅害羞

從以上三個例子可以看出來,“心中一蕩”這個詞大多用在男女比較親密時,女子的種種嬌羞神態,讓男主一下子像是被電了一下,然後“心中一蕩”。少年時根本不懂什麼意思,如今成年了,自然能體會其中的意思了,再讀的時候有種臉紅害羞的感覺。金庸寫得有點汙啊,不過金庸也是厲害,怎樣表現男子面對異性時那種感覺那種心情。金庸沒有用庸俗的句子大段描述,也沒有用汙穢的詞語形容,而是用了一個很保守的“心中一蕩”讓大家自己去體會,實在是高明。

少年時不懂金庸小說中的“心中一蕩”,如今再讀時感覺臉紅害羞

“心中一蕩”就像身子突然被電了一下,那種感覺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就像《大話西遊》中吳孟達對春三十娘說的那樣,“我在你身上打了個冷顫。”“心中一蕩”意思也很明顯,男性在面對異性時,會有怎樣的感覺,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其實成年男子都知道。也正是因為如此,如今讀起來感覺臉紅害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