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專家告訴你:孩子的幸福取決於成長過程中的親密關係

曾幾何時,育兒成了我們大眾最關注的話題之一。每一位父母都由衷地愛自己的孩子,可是當我們的孩子從襁褓中探出頭來想要了解這個世界,父母們卻不知道該如何正確地引導她,大多數家庭的育兒知識來自祖輩相傳。

育兒專家告訴你:孩子的幸福取決於成長過程中的親密關係

在《一個人的朝聖》這本書中,主人公哈羅德的童年因為母親的突然離去,父親的好不稱職,幾乎沒有快樂可言。內向,膽小,笨拙的哈羅德遇到自己的妻子莫琳後彷彿見到陽光般重獲新生。

然而,這份愛並沒有陪他走多遠,在他們養育兒子的過程中,哈羅德因為從未得到過父母完整的愛,讓他面對兒子時,既興奮又害怕,在兒子表示出非常強烈的慾望,想要得到爸爸的愛的時候,他也不知如何去表達,在兒子需要他的時候,哈羅德一次又一次讓莫琳失望。

因此他和兒子之間有一道無比寬大的鴻溝,兒子因不健全的人格過早離開這個世界,對此哈羅德認為自己有重大責任,也成了他後半生的包袱。

人們普遍認為,一個未曾被愛的人是不懂得如何愛別人的。

幸運的是,今天這個時代,我們看到有孩子經過了不理想的童年依然在成年後獲得了使自己幸福的能力,雖然這個過程很艱辛,他們在別人開始感受幸福的時候,正努力修復自己的情感缺陷,但也告訴我們,逆境是可以戰勝的

為了幫助更多的家庭走上正確的育兒道路,威廉·西爾斯博士夫婦聯合兒童教育專家,伊麗莎白·潘特莉共同出版了享譽全球的《西爾斯親密育兒練習手冊》。

育兒專家告訴你:孩子的幸福取決於成長過程中的親密關係

《西爾斯親密育兒練習手冊》自出版以來,美國媽媽幾乎人手一本,養育了8個孩子的西爾斯夫婦,結合數百個來自不同行業和背景的家庭的育兒經驗,總結出“親密育兒方法”。這套方法受到越來越多家庭的肯定,西爾斯夫婦也因此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育兒專家。

西爾斯夫婦認為,我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成長過程中的親密關係。因為親密關係不僅決定孩子情感和智力的發展,還可轉化為具體的技能:溝通力、同理心、自信心和安全感。

一、親密關係是孩子幸福感來源

西爾斯夫婦一再強調親密關係的重要性,親密關係到底有多重要?

有這樣一項研究,通過詢問那些在收容所以及在醫院即將面臨死亡的人們,什麼是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有90%的人將親密關係列在了第一位。研究者的結論是親密關係,無論是在哪個年齡階段或者哪種文化中,都很有可能是一個人生活滿意度和生命幸福感最重要的來源。

親密關係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著如此重要的作用,親密關係又是從何而來的?

《韋伯斯特新大學詞典》將親密定義為一種“密切結合,接觸、聯盟或熟識”的狀態。親密關係有許多的面向,主要分為4個向度。

第1種向度指身體的接觸。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面,就開始感受到了親密的感覺。等孩子出生之後的兩個小時以內,也會跟媽媽進行身體接觸。這種被搖動,被撫摸,被餵食,被擁抱的感覺,給孩子帶來天然的安全感,這是身體接觸所帶來的親密,所以媽媽跟孩子的關係是最牢固,也是最親密的。

第2種向度來自智力的分享。比如準爸爸在寶寶還沒有出生之前就開始進行胎教,通過爸爸給寶寶講故事唱歌的方式,建立起初次的鏈接。

研究發現,寶寶出生後,只要聽到爸爸的聲音,可能會瞬間停止哭泣,這是因為他們當初就已經有過了聲音的接觸。這種強韌的關係紐帶,就會幫助寶寶和爸爸建立一種親密的感覺。

第3種向度是情感的,即感覺的交換。當寶寶與他人分享他的感受,比如寶寶發出哭聲,說明他正在和父母嘗試著溝通,爸爸媽媽若第一時間回應孩子,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重要的,是被愛護和關心的,那麼某種程度的親密鏈接就會發生。

第4種向度指的是共享活動。西爾斯博士非常提倡“把寶寶背在身上”,媽媽通過工具把寶寶背在身上,一邊做家務或者一邊逛街。總之媽媽和寶寶共度的每一段時光會發展出非常親密的感情,這種建立起來的親密關係會持續一生。

通過親密關係的建立,寶寶不會因為媽媽突然不在身邊就失去安全感,因為他早就知道父母有多愛他。

二、逆境是可以戰勝的

西爾斯夫婦雙方都來自不幸的單親家庭,兩人特殊的成長經歷讓他們相信,童年經歷並不能將一個人定性,人是可以改變的。

他們經常被那些在逆境中努力奮鬥,最終順利成長的小孩吸引。雖然生活中會有各種意外出現,但只要能夠掌握好一個育兒要領:親密關係。孩子是可以順利成長的。

正如西爾斯博士的親身經歷,雖然過早失去了父母的陪伴,但是祖父母與西爾斯博士建立起親密關係,足以幫助他面對未來的挑戰。

研究表明,在逆境中成長而最終獲得成功的人,在其嬰幼兒期都與一個或更多的看護人建立了親密的關係。研究人員還發現,孩子身邊的其他人(如祖父母、親戚、其他重要的人等)在孩子缺少父母照料的情況下能夠補償缺失的關愛。

同時,西爾斯博士也提醒我們,並不是所有看護人都能與孩子建立起親密關係,這類看護人應該符合兩個條件:

第一,值得信任的看護人會引導孩子從積極的角度看待自我,他們對孩子說“你能做到”“你聰明並且執著”等等。

第二,在孩子的童年生活中,看護人能發現他的“特別”—一種天賦、一項特別的能力—並幫助他發掘自己的才能。

比如前段時間的高考影視劇《小歡喜》中的季楊楊家庭,由於父母工作長年在外,季楊楊從小和舅舅,姥姥姥爺一起長大,孩子雖然不是出類拔萃,但是也具備許多優秀的品質。這與他的看護人舅舅有莫大的關係。

育兒專家告訴你:孩子的幸福取決於成長過程中的親密關係

沒有父母的耳提面命,舅舅成了楊楊最認可的家長。一方面,舅舅給了他成長過程中的陪伴和關愛,另一方面,舅舅還發掘並創造條件培養楊楊的賽車技能。

後來季勝利夫婦回到孩子身邊,想要修補親子關係,舅舅也在其中幫了很多忙,比如開導孩子,照顧孩子的安全問題等等。可見,良好的親密關係是引導孩子的基礎。

現實世界裡,除了父母作為孩子最佳看護人外,我們家長還要幫助孩子接觸好榜樣。細心篩選老師,教練,保姆或其他在孩子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確保孩子與心理健康的人建立親密關係。

在這一點上,米歇爾的媽媽作出了好示範。

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米歇爾遇到了一個不會管理班級秩序,總是用語言暴力恐嚇孩子的老師。這位老師經常把“壞孩子”發配到學校地下室一個陰冷的環境。米歇爾壓抑不住心中的怒火,向母親吐苦水。

母親去學校找這位老師溝通後,米歇爾被插班到了一個秩序良好的班級,新老師是一位陽光開朗的女士。米歇爾回憶說,這件事改變了她的人生,當時的她沒有想過那些留在地下室的孩子跟著一個不會教書的老師會怎樣 。

母親生性安靜,但是在教育方面,她都是最直率敢言的那一個,確保與米歇爾接觸的都是心理健康的人。

育兒專家告訴你:孩子的幸福取決於成長過程中的親密關係

如果每個孩子都能在理想的家庭氛圍中與父母建立親密關係當然是最好的成長經歷。現實世界中,我們總會面臨許多無可奈何,爸爸媽媽們(看護人)能做的就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做到最好,不需要做到完美,做到足夠就好。

三、出生後第一年是建立親密關係的最佳時期

我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成長過程中的親子關係。西爾斯博士提出,建立親密關係的最佳時期是嬰幼兒期,此時孩子剛開始對人生形成基本概念。

01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

讓我們先了解一下嬰兒的大腦發育模式。

在嬰兒出生後的第一年,每秒鐘可建立200萬神經元突觸,佔大腦發育的絕大部分。在數十億的神經細胞末端,生長著像手指一樣的小觸鬚,這些觸鬚相互聯結,被稱為神經元突觸。突觸越多,大腦發育越好。

第二個影響大腦發育的因素是信息在這些神經之間傳遞的速度,這個過程被稱為髓鞘形成。這個含有脂肪的保護層,即髓磷脂,起到隔離保護神經的作用,讓信息傳遞得更快,同時阻止相鄰的神經聯結成過短的迴路。

02關係模式

人們常常疑惑智力是遺傳的結果嗎?

最新研究表明,嬰兒的智力一半取決於遺傳,一半取決於後天培養,比如給孩子創造優良的環境,環境能讓腦部基礎的迴路建立更好更高效的聯結。這些聯結也形成了關係模式。

所謂的關係模式,就是指在嬰兒心中逐漸建立起因果相關的場景。

如果把嬰兒的大腦比喻成一個巨大的文件櫃,用來儲存暗示和回應。我們看寶寶是如何記憶的。比如:“我哭了,會有人來安慰我”“我餓了,會有人給我吃的。”寶寶會把這些場景就像文件一樣儲存在大腦,這是嬰兒對自我和他人最初建立的印象。

關係模式為嬰兒的反應能力和人際關係打下基礎,其中最重要的關係模式是學會信任他人。如何建立這寶貴的信任關係呢?

最正確的做法是積極回應孩子,這也是親密育兒的首要原則。

西爾斯博士發現,只要家長積極回應,嬰兒能獲得以下最初印象:

對需要幫助的人給予回應

安撫受到傷害的人

向他人尋求幫助

相信自己對自身與世界的理解

保持快樂的心態

相反,青少年和成年人的破壞性舉動,究其根源是缺乏同理心和敏感度。沒有在嬰兒期得到悉心照料的孩子,成年後對他人也會漠不關心的。

神經化學證明,看到媽媽的臉,寶寶的大腦會產生內啡肽,使人產生幸福和快樂的感覺。

因此,看護人與寶寶積極互動,會促進神經元突觸的增長,以及大腦各個區域的鏈接,幫助孩子形成更多有益身心的關係模式,這便是建立親密關係的理論依據。

育兒專家告訴你:孩子的幸福取決於成長過程中的親密關係

03親密育兒七法

親密育兒可以幫助看護人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這本《西爾斯親密育兒練習手冊》是親密育兒的實踐版,作者在其中介紹了大量的實操方法和注意事項,家長儘可能地、不斷使用這些方法,一定能幫助你和寶寶開始一段成功的經歷。

其中,親密育兒七法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內容,也是父母可以經常加強的部分。

1讓分娩成為一種情感紐帶

2用母乳哺育你的寶寶

3把寶寶穿在身上

4和寶寶一起睡

5寶寶的哭聲是重要的語言

6學會分辨育兒建議

7把握平衡與界限

西爾斯博士提出,親密育兒的目標是幫助父母撫育出這樣的孩子:

他不僅認可自我的價值,其友善、同情心和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在成長過程中對他人也有所助益。

圍繞這個目標,《西爾斯親密育兒練習手冊》實際上是一部練習手冊,是一套方法,而不是一套準則。父母在學習親密育兒法的過程中,應該把作者的建議融入實踐,找出最適合孩子和家人的獨特育兒風格。

正如作者所期盼的,希望所有讀者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能夠明白成功父母的定義,將優秀的品質通過親密關係傳遞給孩子的同時,家長也能成為自己希望孩子成為的那種人。

資料來源:

[1]《西爾斯親密育兒練習手冊》

[2]《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

[3]《成為:米歇爾·奧巴馬自傳》

[4]《一個人的朝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