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點管理」11控制

控制的目的是通過確定標準

衡量績效糾正偏差等過程來監督決策、計劃、組織、領導、創新等管理活動的效果,使組織持續、穩定的發展。
第一節 控制的定義
控制就是糾偏,管理者按照計劃標準衡量計劃的完成情況,針對出現的偏差情況採取糾正措施,以確保計劃得以順利實現。
(一)控制的要素。(1)控制的目標。(2)控制的主體。(3)控制的對象。(4)控制的方法和手段。
(二)控制職能和其他管理職能的關係。

「懂點管理」11控制

第二節 控制的原則和過程
一、控制的原則。
(一)目標性原則。(二)整體性原則。(三)適應性原則。(四)重點與例外原則。(五)及時性原則。(六)趨勢性原則。(七)彈性原則。(八)經濟性原則。
二、控制的過程
(一)確定控制標準
1.確定控制對象。
對組織績效起決定作用的八個方面:獲利能力、市場地位、生產率、產品領導地位、人員發展、員工態度、公共責任、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平衡。
2.選擇控制重點。
組織無力、也無必要對控制對象的所有環節進行控制,只能選擇若干關鍵環節作為控制重點進行控制。事實上,組織控制了關鍵點,也就控制了全局。
3.制定控制標準。


控制標準一般分為定量標準和定性標準兩大類。常用的定量標準有時間標準、價值標準、實物量標準以及質量標準等。組織中還經常使用一些定性標準,如關於員工行為、組織形象、組織相關主體的滿意度等方面的衡量就是定性的。
(二)衡量績效
1.衡量項目。2.衡量方法。3.衡量主體。4.衡量頻度。
(三)糾正偏差
1.評估偏差。2.選擇恰當的糾偏措施。

「懂點管理」11控制

第三節 控制對象與控制方法
一、控制對象
(一)對人員的控制。(二)對財務的控制。(三)對作業的控制。(四)對信息的控制。(五)對組織績效的控制。
二、控制方法
(一)預算控制
1.預算的類型
(1)經營預算是指組織日常發生的各種活動的預算,包括收入預算和支出預算。
(2)投資預算又稱資金支出預算、資本支出預算,是組織為增加固定資產或者對外投資的各項支出的預算。
(3)財務預算又稱總預算,是組織在預算期內反映有關預計現金收支、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預算。
2.預算的作用及其缺點
(1)控制範圍不夠全面。(2)預算控制缺乏彈性。(3)導致目標置換的傾向。(4)傳統的增量預算方式缺乏針對性,無法有效區分不同目標的重要程度和實現的難易程度。


(二)平衡計分卡

「懂點管理」11控制

平衡計分卡

第四節 有效控制
一、控制失效的原因
(一)控制缺乏客觀性。為了控制而控制,不尊重客觀。
(二)控制目標扭曲。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三)控制失當。控制失當即控制不足和控制過度,既反映在控制範圍和程度上,又反映在控制頻度上。
(四)控制彈性不足。控制工作本身是變化的,其依據的標準、衡量績效所採用的方法都可能會隨著情況的變化而變化。
(五)忽視人的因素。不論是從控制的主體、客體,還是控制的內容來看,人都是影響控制有效性的最重要因素。
二、有效控制的策略
(一)客觀控制。(二)全局控制。(三)適度控制。(四)適時控制。(五)人性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