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式点茶十大方式之三:蔡襄“匙点三汤法”。

蔡襄《茶录》匙点三汤法点茶。

宋式点茶十大方式之三:蔡襄“匙点三汤法”。

公元1053年蔡襄《茶录》记载:“点茶 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钞茶一钱匕,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

蔡襄式点茶的流程大致流程如下:

1.钞茶。即置茶,钞茶的量按容器的大小来决定,按常规用量一钱匕(约二克余)。

2.调膏。调膏需掌握茶末与水的比例,即按照投入茶粉的茶量,轻轻沿着容器壁注入刚刚埋没茶粉的水量,用茶筅调成极为均匀的茶膏,要有胶质感。

3.注汤击拂。添注至四分止,汤瓶注水,茶筅击拂,是点茶的主程序,利用点茶技巧在盏中“环回击拂”或“周环旋复”。

4.乳花溢面。再经过击拂,注汤调整,使得茶末的水浸出物呈现极小的白色沫饽,结成乳面,称为“乳面聚”。

5,分茶饮用。分茶到盏,奉茶到位。

宋式点茶十大方式之三:蔡襄“匙点三汤法”。


宋式点茶十大方式之三:蔡襄“匙点三汤法”。


蔡襄式“匙点三汤法”点茶,流行于北宋早期,文人墨客也留下了不少静态印记,如:

梅尧臣:

“银瓶煎汤银梗打,粟粒铺面人惊嗟”。

欧阳修:

“停匙侧盏试水路,拭目向空看乳花”。

毛滂:

“旧闻作匙用黄金, 击拂要须金有力。

家贫点茶只匕筋,可是斗茶还斗墨”。

宋式点茶十大方式之三:蔡襄“匙点三汤法”。


宋式点茶十大方式之三:蔡襄“匙点三汤法”。


从公元1053年至1107年,54年的时间,从三汤法点茶出现到七汤法点茶的完善,这一过程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一是宋代点茶标准程式的形成;二是通过七汤变化揭示了茶汤变化的规律;三是展现了宋代人对美的极致追求和极为细腻的对美的展示方式。都是不应丢失的优良的文化遗产。无论是蔡襄“匙点三汤法”点茶还是宋徽宗“筅点七汤法”点茶,都是宋式点茶静态的文化印记,都值得我们去作活态呈现。

宋式点茶十大方式之三:蔡襄“匙点三汤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