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稳委接手防风险,将出台时间表和路线图

11日,央行发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这是易纲任行长之后的第一份货政报告。

与今年2月14日发布的去年四季度货政报告一样,本期报告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依然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较多”,这个判断比之前的措辞更加积极。此前,2016年四季度报告开始,到2017年三季度报告都是说“展望未来一段时期,有利于经济稳定增长的因素不少。”

报告称“经济周期性态势好转”,这是对4月23日政 治 局会议相关表述的重申。经济周期好转的判断首见于去年4月政 治 局会议公报,当时的表述是“当前经济向好有周期性等因素”。我们认为,这是指中长周期,主要指产能周期和城镇化周期。

关于存在问题,四季度报告称“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现在,按政 治 局会议公报改为“结构性、深层次问题仍然突出”。报告提到的具体问题与四季度报告基本一致。不同之处,一是删除了“全球利率中枢可能会有所上行”一句;二是增加了发达经济体“贸易政策”相关内容。

关于未来宏观政策导向,本期报告的表述比四季度报告明较简明。这有利于减少央行与其他部门的摩擦。本期报告新提出“稳定大局”四个字。从政 治 局会议看,“稳定大局”应该是指保持经济平稳。

在讲影响价格的因素时,本期报告新提到“部分农产品产能有所扩张”,并将“通胀水平可能存在小幅上升压力”的表述变为“总体来看通胀压力可控”,表明央行对价格上涨的担忧有所减轻。

关于货币政策的定性表述,还是“稳健中性”,还是强调“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不过,新加了“注重引导预期”的表述。显然,这是有所指的。比如,在降准置换MLF时,央行就强化了预期引导工作。

在总量政策的表述中,上期报告和本期报告都明确提出“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本期报告提到“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运行变化”,四季度报告表述是“综合考虑金融监管政策的宏观效应及对金融业态和市场运行格局的影响”,这一定程度上表明货币政策对“稳增长”的关注度提升。“拟于2019年第一季度评估时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下金融机构发行的同业存单纳入MPA考核”是新增加的内容。

关于结构优化的表述比四季度简洁,基本导向保持一致。具体表述上,将“信贷政策的导向作用”改为“信贷政策的定向作用”;“基础设施及铁路”和“西部大开发”是新加的,预示着这两方面支持力度将有所加大。

关于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内容,与四季度报告基本一致。其中,“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重要作用”改为“引导作用”,有弱化这个自律机制的倾向。

关于金融市场的一段内容中,删除了“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表述,新增了“支持绿色融资”的相关内容,新增“有序稳步推动债券市场双向开放”的相关内容,新增了“统筹推进证券化工作”的表述。

关于金融机构改革的内容,基本没有变动。

关于防风险的表术,基本上都是新表述,强调了金稳委牵头作用和金稳委办公室作用,强调要明确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强调“补齐制度短板”、“稳妥处置各类金融机构风险”、“全面清理整顿金融秩序”。这段内容的大调整和新表述均意味着在金稳委领导下,防风险工作将迎来新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