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並未大規模撤離大陸!臺商投資動力數據打臉民進黨


臺商並未大規模撤離大陸!臺商投資動力數據打臉民進黨

簡而言之,臺商存在一定的外移,但是離大規模撤離還相差甚遠。目前來看,根據臺灣方面“投審會”的數據,大陸依然是臺商對外投資的第一目的地。大陸開放臺商投資以來,臺商累計大陸投資佔臺灣對外投資的比重應該高達60%,如果再加上臺商以港資等其他資本形式,或從維爾京群島等避稅天堂轉投資大陸的部分,佔比應高達70%以上。反過來,臺商投資佔大陸實際使用境外投資總額應為10%左右。


臺商並未大規模撤離大陸!臺商投資動力數據打臉民進黨

臺商為什麼會轉移?

臺商外移是符合經濟規律的。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

一方面是臺商的性質,我們知道臺灣是典型的後發經濟體,臺資企業的發展路徑大多都是依靠模仿起家,依靠低成本、高良率,也就是我們說的“物美價廉”行銷天下。雖然電子行業技術領先,但是這個技術不是熊彼特地“破壞性技術”,簡單地說只是“製程領域”的技術,這個技術只能夠幫助臺資企業把產品做好、做快、低價。所以臺資企業很多具有“遊牧性”,只能“依低成本環境而居”。

另一方面,大陸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人均GDP超越1萬美元大關,成本上升、環保提示提升是發展的必然。這就要求那些“依低成本環境而居”的企業只能遊走。但是這些企業的日子並不好過,因為他們在價值鏈的低端,辛苦地為價值鏈高端企業打工。


臺商並未大規模撤離大陸!臺商投資動力數據打臉民進黨

臺商還會不會出現大規模撤離?

臺商並不會大規模撤離。我們可以從臺商投資大陸的“投資動機”演變來看。臺商大陸投資動機包括幾種:成本追逐型、市場拓展型、戰略部署型。

其中,成本追逐型顧名思義就是看中投資地的低成本優勢;市場拓展型是著眼於投資地的在地市場,當地生產、就地銷售;戰略部署型則是主要是更加看重投資地的上下游產業基礎、人力資本、技術水平,能夠有利於企業未來發展。


臺商並未大規模撤離大陸!臺商投資動力數據打臉民進黨

早期,臺商投資大陸的主要動機只有一個,就是成本控制型。而當前,根據投審會的數據,臺商投資大陸的第一大動機是當地市場發展潛力大、配合公司整體營運策略,以及勞工成本低廉,其重要性加權比率分別為29%、22.48%以及12.11%。

而這兩點都是越南、印度等地不具備的。轉移過去的臺商主要動機依然是成本控制型,當然也不排除中美經貿摩擦的因素,但是當地的工業基礎、人才儲備,都不具備另外兩種動機的企業去投資的條件。

因此,一定時間內,臺商不會大規模撤離,大陸也會逐漸構建起內外雙循環的新發展模式,臺商積極融入大陸發展是最好的選擇。


臺商並未大規模撤離大陸!臺商投資動力數據打臉民進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