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買茶不入坑的訣竅(二)

1、自然香氣一定不會讓人不舒服

如果一款茶的香氣讓人有不適,除了工藝問題,還有造假的可能。

手把手教你買茶不入坑的訣竅(二)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造假,茶葉也不例外。

香精茶的香氣濃郁不自然,和真正的茶比起來,其香氣宛如劣質香水,並且香氣只能維持一兩泡左右。

香精茶長期飲用會損傷人體肝臟,進而影響身體的正常排毒,甚至有致癌風險。如果用溫水沖泡後,茶湯渾濁或香氣高揚外放,令人上頭,很可能加了香精,因為即便是綠茶也需要80度左右才能泡出茶香。

2、嫩芽茶不一定最好

不同的茶樹品種,不同的茶類有不同的採摘標準,全是嫩芽不一定能達到品質要求,比如大葉種茶類是芽葉同採才有滋味。

手把手教你買茶不入坑的訣竅(二)

只採單芽並不能作為衡量茶葉好不好的標準。

再說了,就算只採摘單芽,沒有過硬的製作工藝,再好的原料也只有被糟蹋的份。

3、不要盲目涉獵

在沒有一定判斷本領的時候,盡靠走老茶友走過的老路,盲目獵奇的結果通常都下都不怎麼好。

不要做充滿好奇心的茶小白。在自己無法準確判斷時,多問問前輩,也會積累更多經驗。

可能你準備跳的坑,前輩們已經跳過了。

4、茶不是藥

不要太迷信茶的功效。目前茶行業有太多對於茶養生過激的行為,因為我們聽得最多的有關茶的起源就是“神農嘗百草,得茶而解”。

民國文人卓劍舟在《太姥山全志》指出: “白毫銀針,產太姥山鴻雪洞,其性寒,功同犀牛角,是治麻疹之聖藥。”

手把手教你買茶不入坑的訣竅(二)

白茶確實具有清熱去火,消炎止痛的功效,但也不可能代替藥物作用,喝茶減肥的說法更是站不住腳,不談劑量只談效果的只能耍流氓。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別人跟你說喝一小杯茶就能減肥,能改善腸胃,你信嗎?反正我不信。

我相信長期喝茶對我的身體肯定有好處,但是,如果我生病,還是得該吃藥吃藥,該去醫院去醫院,我才不硬熬著。

5、茶不可以代替水

喝茶作為補水方式沒有問題,但也要因人而異,最好保證每天2-3杯白水。而且,茶有利尿作用,喝茶時,要及時去衛生間,否則很容易對身體造成慢性傷害。

6、不要盲目存茶

存茶是有一定門檻的,要保證茶的質量,以及茶的存儲條件,否則存壞了捨不得扔只能是一堆毒藥。

7、物以稀為貴,但好茶不一定貴

好茶的標準是原料好、工藝好。

手把手教你買茶不入坑的訣竅(二)

但茶畢竟是個商品,基本的商業邏輯還是成立的,幾萬塊一斤的茶除了稀少還有炒作的成分。

8、好喝的茶不一定適合自己

自己適合喝什麼茶與自己愛喝什麼茶是兩回事,身體是最誠實的,如果有不適就要及時調整。

9、大部分茶商都是好心,聽勸不吃虧

騙人的只是少數,在保證茶的質量時,茶的利潤幾乎透明,沒有人會為了幾百塊錢砸自己的牌子。

10、不是所有茶都適合用杯泡的口感來評定是否好喝

很多人會說,我在店裡買的茶,感覺挺好喝的,為什麼在家泡就覺得不是那麼回事了。

手把手教你買茶不入坑的訣竅(二)

這裡你就要看看,店裡是怎麼泡的?投茶量、水溫、出湯時間一個不差。

你呢?在家拿個大杯子,扔進去一撮茶葉就是泡茶了,能和店裡面比嗎?不要拿杯泡的感受來衡量全部茶類,如果一定要這麼做,請先做好茶水分離。


*文章部分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