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遺物鑑賞解讀;唐代 銅鎏金坐獅鎮

唐代 銅鎏金坐獅鎮

歷史遺物鑑賞解讀;唐代 銅鎏金坐獅鎮

此獅鎮採用銅鎏金工藝,歷經歲月,斑駁古樸,鎏金依然璀璨亮麗,如鎧甲披身。昔日古人席帳間美物,今可作案上清玩,亦為雅事矣。獅呈蹲坐狀,回首,前肢斜伸,胸部挺起,雙目圓睜,神情威嚴中透著一股狡黠。鑄造線條簡約,臀部著地,尾部向上高高捲曲,與背脊相連,鬃毛、尾巴及四肢毛髮以長短不一的陰刻線表現,充分展現當時高超的金屬工藝製作水平。

歷史遺物鑑賞解讀;唐代 銅鎏金坐獅鎮

歷史遺物鑑賞解讀;唐代 銅鎏金坐獅鎮

歷史遺物鑑賞解讀;唐代 銅鎏金坐獅鎮

歷史遺物鑑賞解讀;唐代 銅鎏金坐獅鎮

唐代工藝美術中,獅紋應用極多。大唐盛世,隨著唐代中外貿易的發展,曾經是中亞和西亞藝術作品主要裝飾題材的獅子,迅速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裝飾中,如玉器、金銀器、陶瓷、壁畫等,在佛教信仰中,文殊菩薩以獅子為坐騎,獅子同時也是力量和權勢的象徵,唐人贊其: “威懾百城,裴帷見之而增懼。坐鎮千里,伏猛無勞於武張。有足不攫若知其豢擾;有齒不噬,更表於循良。” 1970年陝西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一批珍貴的唐代遺寶,就有多件獅文化題材的玉器、金銀器等。唐代石獅雕刻藝術水平也達到歷史巔峰,出神入化的技藝令後世讚歎不已。

歷史遺物鑑賞解讀;唐代 銅鎏金坐獅鎮

歷史遺物鑑賞解讀;唐代 銅鎏金坐獅鎮

歷史遺物鑑賞解讀;唐代 銅鎏金坐獅鎮

歷史遺物鑑賞解讀;唐代 銅鎏金坐獅鎮

歷史遺物鑑賞解讀;唐代 銅鎏金坐獅鎮

歷史遺物鑑賞解讀;唐代 銅鎏金坐獅鎮

鎮,為古代壓席子角的用具。《廣雅·釋詁》有釋: “鎮,重也”。古人席地而臥,以鎮壓席子四角。戰國時已經出現,漢代最盛。以後隨著傢俱的進化,鎮逐漸成為文房用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