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書,其實應該叫“假書”!

文/史介鴻

我個人覺得,當前所謂“醜書”應該叫“假書”或“偽書”更確切些。它的出現:

一是失去了“藝本於真”和“以人為本”的傳統和對文字的敬畏之心,開始用各種手段進入商業模式,在理論上更是“裝模作樣”;

二是改變了書寫的發心和目的,把書法功利化,使其變成了商業性產品,“創作”之前,先考慮“價錢”,不再強調心態與學養的提高,只顧千方百計尋找“速成”與“捷徑”;

三是受西方藝術和日本“書道”的影響,忘記了書法應當是為內容服務的,使當下書法有了“純藝術化”的趨勢,開始走向“雜耍”;

四是過分強調“形式”,疏忽了文字意義和書寫的融合,提倡刻意的“求新、求變”,通過設計、安排來彰顯“個性”,鼓吹“創新”;

五是隻重視技巧,沒有了對內容的深度理解,有意排斥書法所潛藏的傳統文化意識,試圖拋棄漢字“表情達意”的根本功能;

六是多數書家無自知之明,也沒有自我批評精神,對漢字刻意的拆分和變形,背離了書法的實質。是對中華傳統價值觀的背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