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酒文化,夏商周時期的酒文化,體現了什麼樣的文化內涵?

中華酒文化,夏商周時期的酒文化,體現了什麼樣的文化內涵?

夏朝時期酒開始大規模的生產,其釀造方法亦日趨完善。在農業生產更為發達的商代,造酒、飲酒之風流行開來。在出土的甲骨卜辭中發現了“獸”字,巴為香草酒,用黑黍米和鬱金香釀造,芬芳撲鼻,專門用於祭祖。另外還有“醴”,此為一種甜酒,而“舊醴”則為陳年老酒,味道更為醇厚。夏商時代,酒宴的食品以飯與粥為主,由於烹飪技術不發達的緣故,生活優裕的宮廷雖能吃上肉,但主要以簡單加工為主,比如:烤肉、炙肉和煮肉。

中華酒文化,夏商周時期的酒文化,體現了什麼樣的文化內涵?

而酒以它的甘美醇香和富於刺激性的魅力給剛剛踏入人類文明社會門檻的夏商人帶來了歡樂。夏商兩代的統治者多沉湎於美酒。《韓非子·喻老》曰:昔者紂為象著而其子怖,以為象著必不加於土鍋,必將犀玉之杯;象著玉杯必不羹菽藿,則必麓、象、豹胎;旗、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於茅屋之下,則錦衣九重,廣室高臺。吾畏其卒,故怖其始。這雖為文學記載,但足以從一個側面說明夏商時代的統治者已經懂得多方面地修飾他們的飲食生活,既要食物美味,又要考究餐具的使用,如象牙筷子、犀角美玉雕琢的酒杯,併到寬敞而舒適的地方大擺筵席。

中華酒文化,夏商周時期的酒文化,體現了什麼樣的文化內涵?

商朝滅亡同樣與縱酒無度有牽連。司馬遷著《史記》記載:“好酒淫樂……於是使師涓作新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大最(聚)樂戲於河丘,以酒為池。縣(懸)肉為林,使男女保(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從上述文字中可以知道,商紂王在宮廷宴會中不僅有美酒、美食、美女相伴,同時還以音樂舞蹈助興,可謂極盡宴飲之樂。這樣的縱慾行為自然引起了百姓的強烈不滿,亡國也就在所難免了。

中華酒文化,夏商周時期的酒文化,體現了什麼樣的文化內涵?

周人代殷後,統治者十分注重剋制飲食,尤其對酒的管束十分嚴苛。周人認為縱酒易誤事,“酒,造也,兇吉所造也”“古者禹嘗酒而美遂疏”。這說明縱酒是導致是非兇吉的原因之一。縱酒亂心,以致醜態百出,“賓既醉止,載號載嗽,亂我筋豆,屢舞傲傲”,這在尊禮的周朝是很難被容忍的;縱酒亂性,商朝亡國在當時被稱為“天降喪於殷”。鑑於前朝亡國的教訓,周朝統治者認為飲酒亂性、毀政,周公輔政之後頒佈了《酒誥》:“文王浩教小子有正有事;無彝酒;越庶國:飲惟祀;德將無罪。”明文限制飲酒,實際上是一種禁酒令。但周朝統治者只是對飲酒範圍做了限制,並沒有把酒禁絕。在祭祀、孝敬父母以及豐收慶祝時仍可以喝酒。

中華酒文化,夏商周時期的酒文化,體現了什麼樣的文化內涵?

總的來說,這一時期,由於受神權思想的影響,酒常常出現在統治者的祭祀活動之中,作為溝通天人思想的工具,充當了統治者和上天聯繫的媒介。統治者想以此通曉天意,獲得某種治國方法,從而達到鞏固其統治的目的,於是“君權神授”思想和酒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聯繫。除了祭祀這一顏為迷信與神秘的場合需要用到酒之外,在重大節日期間,皇家也會設宴款待群臣,以此加強與諸侯及官員之間的關係。酒作為宴會上助興的飲品,無疑具有強烈的政治意味,其實用性和工具性也得到明顯的體現。

中華酒文化,夏商周時期的酒文化,體現了什麼樣的文化內涵?

但這一時期由於食材簡單以及烹飪技術尚不發達的緣故,皇家酒宴的菜品比較單調和粗糙,呈現出一種粗礦而原始的風格。出現了以周文化為基礎的中原飲食文化和在一定程度上受股商文化的影響並具有自身地域特點的荊楚飲食文化。此兩種飲食文化的代表性宴會有周代的八珍宴以及楚宮招魂宴。周代八珍宴烹調在選料、加工、調味和火侯上都自成章法,十分考究。例如炮製一道菜先後採用烤、炸、燉等三種方法,而工序竟多達十餘道。

中華酒文化,夏商周時期的酒文化,體現了什麼樣的文化內涵?

這雖然不符合西方美食選用最佳食材,使用最簡單方法烹飪的慣例,但也顯示出中國遠古時代的烹飪技藝已經相當複雜。楚辭中的《招魂》和《大招》中描寫的飲食盛宴給我們提供了一份珍貴的楚人食單。《招魂》的作者歷來眾說紛紜,現代學者一般認為是屈原哀悼楚懷王而作,字裡行間詳細稱述楚國宮室、酒食之美以招懷王之魂。宮廷宴會不僅是吃、喝那麼簡單,每一個宴會都與些許政治目的相連。而酒由於具有激發豪情的作用,君主們常常會在宴會中備足酒水,以摘賞將士。戰國時期的大楚宮絕纓宴會便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個例子。

中華酒文化,夏商周時期的酒文化,體現了什麼樣的文化內涵?

話說,志向遠大的楚莊王,在發兵平定了鬥越椒的叛亂後,回到都城郢大擺慶功宴席,當時,滿朝文武以及後宮妃嫉們均參加出席,取名為“太平宴”。席間,興致高昂的楚莊王命他最寵愛的許姬出來給各位大臣們敬酒。這時,忽起的一陣風把大廳裡的蠟燭全吹滅了。黑暗中,不知是誰趁機拉住許姬的袖子,捏了她的左手。慌亂之中,許姬用右手把那人帽上的紅纓揪了下來,悄悄摸爬到莊王面前告狀。

中華酒文化,夏商周時期的酒文化,體現了什麼樣的文化內涵?

誰知,莊王卻大聲說:“今夜既是歡宴,眾位不如來個暢快,不必衣冠齊整,反倒讓人覺得拘束,不符合此次宴會的風格。我提議,請各位都把帽纓摘下來。”當宮女們把蠟燭都點燃後,許姬茫然地看著眾大臣,心裡也不知是誰拉了她的袖子。她困惑不解,遂問莊王,莊王答曰:“眾位大臣都是因為替楚國平定了叛亂而感到高興,酒喝多了有點醉意。像你這麼貌美的女子,誰看了不會動心呢?如果果真要按照你的想法追查出來辦罪,豈不是弄得大家都無趣了嗎?”

中華酒文化,夏商周時期的酒文化,體現了什麼樣的文化內涵?

過了幾年,當楚圍興師討伐鄭國時,悍將唐狡自告奮勇,出任先鋒,結果勝利凱旋,立了大功。莊王大喜,遂召見唐狡,答應要獎賞他。這時,唐狡說:“大王已經給過屬下優厚的賞賜了,屬下今日理應誓死報效您的大恩大德。想當日,臣在絕纓宴會上,酒後失德,拉住美人袖子的罪人便是在下,多年來,承蒙大王不殺之恩,一直都在設法為您效力。”由此可見,絕纓宴上楚莊王的決定成就唐狡知恩圖報的忠義,也體現了莊王不計小節的大度。為人處世中,寬容和諒解有時候比批評和指責更能使人信服。絕纓宴上發生的這段故事,廣為流傳,成為一段君臣相處佳話。於是後人中便有了“世上千古奇葩楚文化,天下第一御筵楚宮宴”一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