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 | 正確理解《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內涵,科學把握畜禽產業範疇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所長 二級研究員 秦玉昌

  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有關規定,農業農村部組織起草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以下簡稱《目錄》),目前正處於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階段。制訂《目錄》是落實《決定》的重要舉措,也是完善《畜牧法》配套規定的一件大事,將進一步明確《畜牧法》適用範圍,對規範畜禽養殖管理,正確處理畜禽資源保護利用與產業發展的關係,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目錄》要科學界定畜禽的種類及其涵蓋範圍

  畜牧學定義的“畜禽”是,指經過人類長期馴化選育而成的家養動物,具有一定群體規模並用於農業生產,能為人類提供肉、蛋、奶、毛皮、纖維、藥材等產品或能滿足役用、運動等需要,其中,哺乳綱的是家畜,鳥綱的是家禽。全世界哺乳綱的動物有5400多個物種,鳥綱的有9800多個物種,其中只有極少數適合人類需要並對農業生產有意義的物種才被馴化成為家畜家禽。

  由於人工選擇與自然選擇方向的不同,以及種群間的長期生殖隔離,馴養家畜家禽與野生種群有本質區別,畜禽品種與它們的野生近緣種在生物學分類上已屬不同的物種,在人類社會的作用亦不同。馴養家畜家禽主要是為人類提供生產和生活資料,而野生種群主要是保持生物多樣性,維持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和生態系統平衡。

專家解讀 | 正確理解《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內涵,科學把握畜禽產業範疇

  制訂《目錄》,明確畜禽種類,實現了畜牧生產用畜禽與野生動物的嚴格界定,有助於維護正常的畜牧業生產秩序,有助於生物學和生態學的科學研究,有助於維護生物圈的有序繁衍和平衡。《目錄》公開徵求意見稿中所列的畜禽,基本涵蓋了畜牧業生產中應用的成熟動物種類。

  考古和分子生物學研究發現,狗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距今已有至少1.3萬年的歷史,狗主要作為人類狩獵時的幫手。隨著社會發展,狗逐漸成為人類的朋友,“特化”為伴侶動物,淡出了畜禽的行列。狗未列入《目錄》,符合人類文明進步的趨勢,也回應了公眾對動物保護的關切。在狗的管理上,國家最高立法機關應授權地方立法機關制定符合實際的管理制度。

專家解讀 | 正確理解《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內涵,科學把握畜禽產業範疇


《目錄》要突出保障畜產品有效供給和食品安全

  畜禽遺傳資源是畜牧業發展的基礎,是物資來源和戰略儲備,畜禽生產保障了人類動物源食品的有效供給。近70年來,現代遺傳育種技術飛速發展,豬、雞、牛等畜禽生產性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改進,培育了大量高產優質高效的品種,其產品產量和飼料轉化效率都得到了非常顯著的提高,在全球人口增長的情況下,仍能有力支撐動物源食品人均消費量穩步提高。

  我國是畜牧業大國,肉和蛋的總產量都位列世界第一位。2019年,豬牛羊禽肉的總量為7649萬噸,人均54.6公斤,比2000年提高了16.7 %;禽蛋產量3309萬噸,人均23.6公斤,比2000年提高了 37.3%;牛奶產量3201萬噸,人均22.9公斤,比2000年提高了250 %,畜禽產業保障了動物源食品的供給,為人們膳食結構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貢獻。

專家解讀 | 正確理解《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內涵,科學把握畜禽產業範疇

  根據統計數據測算,《目錄》中的18種傳統畜禽,2018年肉類總產量8576 萬噸,約佔我國肉類總產量的99.1%;禽蛋產量3128.28 萬噸,為供應總量的100%,而特種畜禽,提供的肉蛋奶不到全國生產總量的1%,可見,傳統畜禽產業仍然是我國畜牧業的主體。

  畜禽是生物圈的組成部分,與人類、野生動物、微生物等生命體共同維護地球的生態平衡。畜禽產業與公共衛生安全、生態安全息息相關。一些人畜共患病在人、畜禽、野生動物中傳播,可能引發公共衛生安全風險,在制定《目錄》過程中應慎之又慎、嚴之又嚴。《決定》的出臺,就是為了全面禁止和懲治非法野生動物交易行為,革除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推動全民形成對國家和社會負責的環境友好型飲食方式。《目錄》中的畜禽人工飼養歷史悠久,管理規範,對其疫病研究比較系統,已基本形成了成熟的防疫和疾病防治體系,可以有效保障畜禽群體的健康和肉蛋奶食品的安全。

專家解讀 | 正確理解《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內涵,科學把握畜禽產業範疇


《目錄》要尊重我國曆史文化特點和民族習慣

  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很多少數民族的社會生活和一些家畜建立了密切的關係,如馬、牛、羊在遊牧民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犛牛是青藏高原上少數民族的重要家畜,絕大多數畜禽都在歷史文化傳承中留下了重要的烙印。

專家解讀 | 正確理解《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內涵,科學把握畜禽產業範疇

  除了歷史悠久的傳統畜禽外,《目錄》中的13種家養特種畜禽,不僅是寶貴的畜禽品種資源,而且彰顯了我國地域經濟和民族文化特點。例如,家養的梅花鹿養殖歷史悠久,公元前13世紀就開始人工養殖,用於觀賞、食用和祭祀,鹿茸及副產品應用於人類的醫療保健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雉雞在我國分佈很廣,早在明清時期就開始人工馴養,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規模化人工養殖,最高年存欄數達到1億隻。毛皮用特種畜禽,比如水貂,在我國已有60年的養殖歷史,總量居世界之首,加工量佔全球的75%左右。更為重要的是這些特種畜禽都選育有品種。所以,從歷史文化、老百姓現實需求和養殖條件等角度講,被大眾廣泛認知和接受的動物源性產品才稱得上畜禽產品。

專家解讀 | 正確理解《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內涵,科學把握畜禽產業範疇


《目錄》所列畜禽種類要與國際分類有效接軌

  近年來,隨著全球畜禽養殖產業化進程的推進,畜禽遺傳資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FAO統計的畜禽有19種,包括豬、牛、水牛、山羊、綿羊、馬、兔、駱駝、驢、騾,以及雞、鴨、火雞、珍珠雞、鵝、鵪鶉、鴿子、鴕鳥和雉雞。我國曆史悠久,幅員遼闊,是世界上畜禽生產規模最大的國家,也是畜禽遺傳資源最多的國家之一。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飼養的畜禽種類更為豐富。

  目前,我國畜禽遺傳資源數量約佔世界總量的1/6,其產業價值和科學價值國際地位日益凸顯。我國優異的品種資源,如繁殖性能高的梅山豬、肉質鮮美的北京鴨、羊絨超細的內蒙古絨山羊,曾為世界高產商用品種提供了優質、抗逆、高繁的基因,為全球畜禽產品的生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我國已戰略性保存了360多個畜禽地方品種的遺傳材料82萬多份,位居世界第二。對犛牛、黑山羊等特有資源進行了基因組測序研究,成果在《Science》等世界頂級期刊發表,特別是地方豬和雞遺傳資源鑑定等原創成果處於國際領跑水平。

專家解讀 | 正確理解《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內涵,科學把握畜禽產業範疇

  制訂《目錄》,要統籌考慮我國畜禽遺傳資源實際情況,綜合技術成熟度及生物安全風險等因素,還要兼顧世界畜禽遺傳資源的儲備、保存和持續利用,科學應對未來國際競爭。隨著我國畜禽遺傳資源統計體系和數據結構的不斷完善,將加快與國際統計數據的有效銜接,進而更好地為全球畜禽科學研究和產業發展服務。

為有效保障《目錄》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前瞻性,以及《目錄》公佈後的順利貫徹實施,提出建議如下:

  一是加快提高畜禽生產性能。對於《目錄》中的畜禽品種,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品種培育與改良,快速提升畜禽生產水平和生產效率,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對畜禽產品多元化、個性化需求。

  二是加快建立國家級畜禽種質資源庫。加大我國畜禽遺傳資源收集保護和挖掘利用力度,在實現畜禽遺傳資源長期戰略保存的同時,加快畜禽遺傳資源產業化發展,推動我國從畜禽遺傳資源大國走向畜禽遺傳資源強國。

  三是妥善處理在養人工繁殖野生動物問題。落實《決定》要求,堅持分類指導,對合法取得養殖許可的養殖主體在調整生產經營方向、損失補償、在養動物處置等方面給予幫助。

  四是加強宣傳引導。從中央到地方普及《目錄》知識,提高公眾對畜禽生產和保護野生動物的認知水平,為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來源丨農民日報

編輯丨林曉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