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字為何物?

“壬”,今一般字典解釋為“天干的第九位”。按古老的字典《說文解字》解釋:“象人裹妊之形。承亥壬以子,生之敘也。”這一說法讓人糊塗。其實“壬”沒有那麼複雜,它本是一件繞絲或繞線的工具。

“壬”的古字形如下:

“壬”字為何物?

“壬”為“紝”的本字。

古人在長期養蠶的實踐中,逐漸摸索出一套繅絲的工藝。

用於織造的蠶絲,必須經繅絲工藝。繅絲,就是把蠶絲從蠶繭中牽引出來,繞在框架上,形成絲絞;而後通過絡車整理,按照織造的要求進行並絲加捻,製成經絲或緯絲,以為織帛做準備。根據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知,商代時期,這套工藝都已經建立起來,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體系。

蠶絲因有絲膠粘結成蠶殼。這樣,繅絲之前,必須把繭子在熱水中浸煮,使絲膠軟化,讓蠶絲解舒,在絲緒浮起後,再依次地進行索緒、集緒和繞絲幾個步驟。

繞絲用的工具,最初不會複雜,但也不可能只是個木棍。推想應是簡單的H字形的木架。這種工具看起來簡單,但在古時用途十分廣泛,可用於繞絲、繞線和繞繩。直到今天,放風箏時也常用到這種H形的線拐呢。

中國古代常用“亂”字代表治絲。如《尚書·顏命》說:“其能而亂四方”;《尚書·周官》說:“致治於未亂”。其中兩個亂字,雖然所論的都是政治大事,而其本源,卻都是從治絲的意義派生來的。

“壬”字為何物?


“亂”的繁體“亂”,其左半為。上下各有一隻手,H位於么的中間,就像是雙手在用器具收絲的形式。

所以字表現的就是治絲者一手持H形木架,一手繞絲的模樣(引自陳維稷主編《中國紡織科學技術史(古代部分)》,第51頁,科學出版社)。由此可見,H形繞絲架在象形文字時代就有了。甲骨文、金文“壬”字象形,後來演變的篆書“壬”,應為“紝”或“軠”的本字。

“壬”字為何物?

“壬”字為何物?


為了增加繞絲效率,H形繞絲木架在使用中有發展變化。1979年江西貴溪崖春秋晚期墓中發掘出一批紡織工具,其中有幾塊平面呈H形的繞紗板,長度為62到73釐米,用整塊木料製作,外表光滑。另外還有繞線框一件,形狀像X,中間交叉處用竹釘栓住,兩頭則用棒頭嵌入,製作得十分講究,長度約37釐米(見下圖)。X形繞線框可以活動,便於把繞好的絲脫下而成一束束絲絞。《詩經》中有“抱布貿絲”的詩句,反映出絲絞在當時已是一種流通商品。

由此看“壬”,簡單得很,原本是一件繞絲的工具。若按《說文解字》的解釋:“壬,位北方也。陰極陽生,古《易》曰:龍戰於野。’戰者,接也。象人裹之形。承亥壬以子,生之敘也。與巫同意。壬承辛,象人脛。脛,任體也。”讀後只會讓百思不得其解,讓人墜入五里霧中!真是“盡信書不如無書”。有人搞研究若是盡信古書,照抄照講,難免自己也跟著糊塗了。

“壬”的事例提醒我們搞古文研究要結合古人的生境況、勞動實踐想一想。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我是漢字谷主,歡迎關注!

【專注說文解字、快速識字、古汀大語文、海外漢語,漢字思維館加盟】

漢字師認證課程,讓你成為一名合格的漢字老師、一名漢字啟蒙師!

想了解詳情,關注本號,私信留言 “99

想 瞭解《古汀大語文-人字學習體系》,私信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