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国难财”对不对(二)

阻止别人发国难财,只会让遭受灾害的人处境更糟。

几年前,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灾难造成了密西西比河附近大规模断电。电视台播出这个消息后,有个人就想借这个机会赚点钱。他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买了19台发电机,又租了一辆大卡车,开了1000多公里的路程,从肯塔基开到了密西西比。

当时很多居民都迫切需要发电机,这个人到达之后,就将发电机以双倍价格出售。但就在这时,警察出现了。警察认为,此人违反了当地所谓的价格欺诈条例,在牟取暴利,就把他抓了起来,那19台发电机也被没收了。这人在监狱里待了4天后被放了出来,而那19台发电机,还被扣押在政府的仓库里。

美国广播公司的一个节目报道了这个事件。节目的主持人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想要发国难财的人能帮助居民,还是把发电机扣押在政府仓库里的警察能帮助居民?是谁对居民造成了伤害?当他采访那些居民时,居民都说,“我们要的是发电机,我们要电,我们要食物”。

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又跑到街上问大家:“发国难财对不对?”所有人都告诉他:“发国难财是不对的,我都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我们会很自然地认为发国难财不对,但是如果不能发财,我们怎么能让别人跑1000多公里路,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买那么多发电机,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呢?在风平浪静时,人民觉得一切都可以接受,一旦有了具体的事例,价格的作用就被忽视了。

紧接着,主持人又跑去采访了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问他们发国难财到底对不对。

这三位经济学家,一位是1992年诺贝尔奖的加里·贝克尔,他说发国难财是增加供给的最好办法,当然应该鼓励。第二位经济学家是2002年诺奖得主弗农·史密斯,他说发国难财是好事。第三位经济学家是大家熟悉的1976年的诺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他说:“这些发国难财的人,是在救别人的命,他们应该得到一个奖章,而不是得到惩罚。”

这就是哈耶克所说的知识。不是科学知识的知识,而是关于谁在什么地方,愿意以什么样的代价,购买什么样商品的具体信息。如果人们阻止别人发国难财,阻止别人用高价出售紧缺商品的话,那这些人就不会以实际行动利用这些知识了。阻止发国难财的直接后果,就是剥夺了遭受灾害的人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