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新經濟,大有文章可做|澎湃社論

在線新經濟,大有文章可做|澎湃社論

評論君說

既是要對新生的行業、模式、業態按下發展的快進鍵,也激勵相關企業“從有到優”,追求更普及、更縱深、更人性化之“新”。

在線新經濟,大有文章可做|澎湃社論

“直播帶貨等互聯網相關的新興消費形式會成長得更快,表現更加強勁。”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今天在談到如何釋放疫情期間被壓抑的消費需求時如是說。

這段時間,無論是“縣長直播”,還是媒體攜手電商“買鄂”,均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的雙贏。直播帶貨,已經不再是特定消費領域中大V及其粉絲的專屬,而成為撬動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一極。

疫情期間,在線新經濟在疫情防控、經濟社會運行,以及為人們生產生活保駕護航等方面,發揮了有目共睹的作用。在後疫情時期,尤其是在復工復產和經濟逐步回暖的當下,如何繼續挖掘在線新經濟的潛能,將其轉化為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常態化驅動力,大有文章可做。

上海已經搶先佈局。4月13日,上海發佈《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走出“先手棋”。今天上海的疫情發佈會上,拼多多、達達和途虎養車三家企業罕見受邀出席。

擁抱在線新經濟,上海企業開動腦筋,各出奇招。拼多多一季度直接補貼金額超50億元,讓利消費者和平臺商家;達達集團旗下京東到家平臺全國發放2.5億消費券,點燃買買買熱情;途虎養車實現“線上預約、線下無接觸服務”……

從面上來看,上海在線新經濟實現了三個“越來越好”:線上線下融合度越來越高,平臺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方式越來越豐富,購物的參與感和體驗度越來越好;在直播電商,生活服務電商,無人零售、無接觸配送,專業電商平臺影響力四個方面,均取得迅猛發展。

這也與上海市民的體驗相符。在這座城市,網購、網上點餐和買菜、無接觸快遞,是再普遍不過的日常;疫情期間,醫院預約掛號、博物館和公園實行預約進入,圖書館預約還書,是通行做法。南京路上過半的商家,都將品牌上“雲”,“一網通辦”“隨申辦”正惠及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市民……

《行動方案》的出臺,既是要對新生的行業、模式、業態按下發展的快進鍵,也激勵相關企業“從有到優”,追求更普及、更縱深、更人性化之“新”。

2019年,上海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3.32萬億元,同比增長14.7%,佔全國近1/10。今年一季度,全市商品類網絡購物交易額1343億元,同比增長19.1%。這是在線新經濟釋放的能量,也為打響“上海雲購物”品牌,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奠定了堅實基礎。

國家統計局今天發佈的一季度經濟數據,可以用“總體較好,困難不少”概括。接下來如何危中尋機、逆境求生存謀發展,是中國經濟必須答好的一道題。既需要立足實際、穩住不亂,也需要開動腦筋、科學部署。

※ 編輯|甘瓊芳

※ 澎湃評論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