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浦東地區生產總值從60億元增長到12734億元

30年,浦東地區生產總值從60億元增長到12734億元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郭穎/文 新華社/圖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同意上海加快浦東地區的開發,上海市政府在浦東採取十項優惠政策和措施,就此拉開浦東開發開放的大幕。

30年來,浦東的地區生產總值從1990年的60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2734億元,增長了210多倍;財政總收入從1993年的11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4316億元,增長了380多倍;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浦東以全國1/8000的面積創造了1/80的GDP、1/15的外貿進出口總額。

◆ 金融中心 ◆

2019年浦東金融業增加值達3835億元

佔全市58.1%

1990年國務院同意開發開放浦東,支持浦東建設全國唯一一個國家級金融貿易區。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支持下,浦東獲得了一系列特殊政策,比如上海證券交易所等國家級交易所的設立,15%的企業所得稅率,運用多種手段籌措開發建設資金,“省部樓宇”政策,外資銀行率先開展人民幣業務,設立中外合資保險公司等。

這一時期,小陸家嘴地區的開發已具雛形,東方明珠、金茂大廈、匯豐大廈、國際會議中心等代表性樓宇相繼建成。金融要素市場快速集聚,上海證券交易所於1997年遷入浦東,上海期貨交易所於1999年落戶浦東,鑽石交易所於2000年設立。外資金融機構加快入駐,1992年,全國第一家外資保險公司美國友邦保險獲批在浦東開業,1995年,首家外資銀行日本富士銀行在浦東設立上海分行。至2000年,落戶浦東的外資銀行達到24家,數量居全國首位,其中包括美國花旗銀行、香港匯豐銀行、日本東京三菱銀行等全球知名金融機構。

30年,浦東地區生產總值從60億元增長到12734億元

2002年,上海市首次提出了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時間表和路徑圖,時間表為2000年至2020年,路徑圖為“五年打基礎,十年建框架,二十年基本建成”。2005年6月,國務院批准浦東進行綜合配套改革試點,7月,上海市提出抓住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機遇,推進實施金融發展聚焦浦東戰略。這一時期,國內外大型金融機構持續入駐,代表性機構有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中國銀聯、交通銀行總行、太平洋保險集團總部、國際著名再保險機構勞合社等。駐滬金融監管部門齊聚浦東,2005年央行上海總部落戶浦東,隨後,上海銀監局、保監局、證監局相繼遷至浦東。

2005年10月,浦東新區與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佈《浦東新區跨國公司外匯管理方式九條改革試點措施》,對於浦東吸引跨國公司總部集聚和發展外向型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2006年,銀監會啟動外資銀行法人化轉制試點,花旗、匯豐、渣打等首批9家外資法人銀行全部落戶浦東。

2009年4月,《國務院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出臺,首次從國家層面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目標、任務、措施等內容進行了全面部署。5月,市委市政府在推進上海“兩個中心”建設動員大會上明確提出,浦東是上海加快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核心功能區和主戰場。這一時期,金融市場的規模和影響力持續提升,主要交易所的排名居世界前列。金融機構的集聚效應不斷顯現,每年新增監管類金融機構40家以上。

2013年9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後,金融業開放創新的力度進一步加大。金融市場的國際化水平快速提升,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上海國際黃金交易中心、上海保險交易所、上海票據交易所、中國信託登記公司、中央結算公司上海總部先後設立; “滬港通”“債券通”先後推出,“黃金國際板”平穩運行,原油期貨正式上市,國際再保險平臺正式上線,銀行間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的境外投資者主體範圍進一步擴大。

30年,浦東地區生產總值從60億元增長到12734億元

2019年,浦東金融業增加值達到3835億元,佔新區GDP的30.1%,佔全市金融業增加值的58.1%。截至2019年年底,浦東累計擁有112家國內上市企業(包括科創板9家)、55家境外上市企業、144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81家上海股交中心掛牌企業;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合作建設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服務長三角區域發展;設立小微企業增信基金,累計幫助1129家次企業獲得31.3億元貸款,其中小微企業佔比86%。

◆ 貿易中心 ◆

貨物貿易2019年20514.7億

佔全市60.3%

2001年,國務院正式確立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戰略定位,經過“十五”到“十三五”規劃,上海基本建成了國際貿易中心。

“十二五”期間,浦東新區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8%,2015年達到2720億美元,“十三五”期間,貨物貿易持續增長,2019年20514.7億元,佔全市60.3%,較2010年末提升了近10個百分點;服務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不斷上升,“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13%,2015年服務貿易總額達775億美元,佔全市四成;“十三五”期間,服務貿易穩步增長,2019年服務貿易總額為871.57億美元,佔全市份額達到47.27%,較2018年上升2.31個百分點。新型貿易不斷興起,供應鏈貿易和貿易新業態不斷湧現,跨境電子商務不斷成長。上海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商保稅進口從2014年的6.7萬票增加到2018年的346.9萬票,貨值也從2014年的0.17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5.7億元。

30年,浦東地區生產總值從60億元增長到12734億元

自貿試驗區效應帶動外商投資。自2013年12月自貿區掛牌以來,累計新設外資項目10515個,累計合同外資1271.04億美元,實到外資318.16億美元。總部和研發中心集聚度領先,浦東新區歷年累計獲認定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到332家,佔全市的46.11%,累計被認定的研發中心為240家,佔全市的52.06%。各類總部型機構對浦東新區銷售額、稅收、進出口貿易額的貢獻超過所有外資企業總量的1/3。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建設加速,目前,浦東大宗商品市場共計18家,其中,資源配置型平臺企業6家;浦東大宗商品市場交易額達到4236億元,約佔上海全市規模的35%。浦東新區擁有有千億級市場1家,500億級市場3家,百億級市場新增1家,共計3家。

聚焦國際消費,充分發揮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上海市跨境電子商務示範園區的作用,積極完善“產地直達”“前店後庫”“保稅出口”“進口直銷”等跨境電商模式,推動進口商品消費模式創新。

30年,浦東地區生產總值從60億元增長到12734億元

2013年以來,上海自貿試驗區率先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和商事登記制度,形成以備案管理為主的境外投資管理制度,貿易便利化的探索推動了新型貿易模式和貿易功能創新等,形成了諸多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經驗,推動了營商環境改善。

◆ 航運中心 ◆

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連續10年全球第一

浦東佔90%

2009年,浦東新區航運服務辦公室成立,圍繞牢牢把握“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等國家戰略和上海自貿試驗區4.0升級建設契機,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以改革創新為抓手,重點推進航空、航運金融、航運保險、航運法律、航運人才等高端航運服務業發展,不斷加快高端要素集聚,優化提升國際營商環境,全面推動建設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核功能區。

2008年,浦東機場貨郵吞吐量首次排名全球第三。2010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首次排名全球第一( 浦東佔比86%)。2016年,浦東機場旅客吞吐量首次排名全球第九。

30年,浦東地區生產總值從60億元增長到12734億元

2019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4330萬標箱)連續10年全球第一,浦東(3907萬標箱)佔90%。浦東機場貨郵吞吐量(363萬噸,佔市90%)連續12年全球第三,旅客吞吐量(7601萬人次,佔市63%)連續4年全球第九。

國際貿易“單一窗口”3.0版覆蓋“通關+物流”全程跟蹤查詢、船舶聯合登臨檢查、口岸資質辦理等領域,並在全國率先實現登輪、搭靠證件無紙化。推行貨物查驗無紙化改革、推廣進口“提前申報”模式、實施報關電子委託代理等舉措,2017年海關貨物通關時間實現壓縮1/3目標。浦東國際機機場自助通關通道達105條,占上海自助通關口岸總量的2/3。通關物流全程無紙化作業,集裝箱設備交接單無紙化全面推開,推進提貨單換單電子化和提貨單無紙化,取消出口集裝箱裝箱單,口岸申報、查驗、放行等各環節的通關無紙化率達98%。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郭穎/文 新華社/圖

編輯:張紅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