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黑战记」3亿票房里的看到的国漫市场

之前心情很好的写文吹了半天『罗小黑战记』,这篇想说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了,那就是放在今年的国漫市场上,“如此优秀”的『罗小黑战记』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它肯定是比不了『哪吒』,也同样比不了『白蛇』,或者说它甚至连今年的『熊出没』剧场版票房都比不了(连一半都不到,早知道『熊出没』可有6亿多票房)。

自媒体们纷纷在问:小黑的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然后纷纷阐述自己理解,再然后有的靠谱有的不靠谱。

「罗小黑战记」3亿票房里的看到的国漫市场

首先我认为这个问题根本没有必要回答,因为这根本就是一个错误的问题。

要知道一部作品不是说非得有什么问题所以大家才不买账。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人不喜欢吃臭豆腐,你说是臭豆腐出了问题还是那些人出了问题?是臭豆腐应该改变还是人应该改变?都没问题啊,也都不用改变啊,臭豆腐就那么大场这是个事实不是个问题。

同样像『罗小黑战记』这样偏日范的动画在中国就这3亿的市场。这不是一个需要谁来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认识到的事实而已。

不过如果仔细品味『罗小黑战记』的票房以及走势,其实能琢磨出很多很有意思的事情,就像是金星凌日时的小黑影儿反而能够让我们了解到它身后巨大的太阳的信息一样。

「罗小黑战记」3亿票房里的看到的国漫市场

比如说我一直都很想知道中国真正能为二次元消费的所谓核心二次元群体到底有多大规模,而『罗小黑战记』就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观测点:因为罗小黑这个IP除了二次元圈子基本无人知晓,也没有什么号召力,所以知道并且能够欣赏『罗小黑战记』都是比较忠诚的核心二次元,那么——

用3亿除以『罗小黑战记』的电影票钱50块左右,等于大约600万

当然这肯定不是科学数据,而是一种评估思路而已,但是考虑到有些人还是反复入场的,因此这个数字是最乐观的评估。

这个数字虽然算的简单,但比起很多二次元投资研报里提到的动辄大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核心二次元人数要真实太多太多了。如果你是有志于在中国核心二次元市场做点什么的创业者你应该注意到这其中的差距。

在中国真的可以为二次元买单的人并不多,剩下的都是赶集的。

「罗小黑战记」3亿票房里的看到的国漫市场

再者,比较首日票房和趋势,我们可以看到同样在今年上映的『白蛇缘起』和『罗小黑战记』的相同与不同,也很有意思。

『罗小黑战记』首日票房(现在看来应该叫“竟然高达”)4000万,而『白蛇缘起』区区不到1千万,首映后二者受到了同样的待遇:口碑爆炸,自来水汹涌而来,但是如果我们看票房趋势的话,却完全无法想象这两部作品都拥有爆棚的口碑。

『白蛇缘起』的票房:

「罗小黑战记」3亿票房里的看到的国漫市场

『罗小黑战记』的票房:

「罗小黑战记」3亿票房里的看到的国漫市场

前一个是步步走高,后一个是节节败退,我们甚至很难想象后面这个是一部口碑相当不错的作品的票房走势。

既然两部片子都是优秀的作品,那么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大众市场对于『罗小黑战记』2D偏日式的风格完全不买账。后来木头大概自己也是明白这一点了,都表示以后要转3D。

这又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虽然在自媒体领域日式动画很热闹,但是在市场领域却完全不是这样的。

国漫剧场版基本上是迪士尼风格的天下,而TV版方面虽然有一些日式的2D作品比如『妖狐小红娘』『一人之下』可是基本上都是不温不火,真正积累下来一些粉丝的还是向『秦时明月』『天行九歌』之类的3D作品,最近看『灵笼』感觉国漫是真的想在3D领域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了,而反观2D基本上没走出什么像样的路子。

国漫偏3D胜于2D的趋势是明显的。

「罗小黑战记」3亿票房里的看到的国漫市场

最后再看看3亿这个单纯的数字,木头是不是失败了?

显然不是,即便从最直接的角度去看,『罗小黑战记』的制作成本只有3000万,从目前的总票房来看大概有超过1亿可分成,怎么说也是不亏的。

而从木头从这么多年的坚持来看,他原本也不是讨好市场的类型,所以这些对于他来说根本算不上失败,『罗小黑战记』从某种程度上依旧是情怀大于商业的作品,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已经是很了不得的事了,不过如果有朝一日向商业转向,那么需要考虑的就是其他很多事情了,要面向市场妥协,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