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强烈推荐一部我不舍得开倍速的电视剧


五四青年节,强烈推荐一部我不舍得开倍速的电视剧


01

一大早,bilibili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刷屏了,简短的文案直指人心,说出了很多青年人的心声,配乐跟画面让人心跳加速。而我要介绍这部电视剧,比这个更燃。

前段时间,我妈来我家住了几天,为了打发她的时间,我就想挑一部人物电视剧给她看,我知道她最崇拜的人物是谁,我一搜,发现有49集,太好了,完美。

我妈在广东土生土长,不太听得懂普通话,开始的时候我陪她看了几集,给她当翻译。

我女朋友也陪我们看,没想到看了几集,我们都停不下来,恨不得要放慢倍速。大学时我看过他的传记,几乎忘掉,而看这部电视剧,我多次激动落泪,连连赞叹,从他的铁粉变成了死忠粉。

在历史书上,他虽然不列入五四运动的代表人物,但在我心里,他才是五四精神的真正代表。不信,先看两个小片段吧。


02

那一年,他儿子从国外读书回家,他就说要考考儿子的洋学,看看是不是吹牛。

儿子说:“爸,这,别的您比我强,论学历,我可比你高啊。你一个师范专科,考我正宗军事学院毕业生。您行吗?”

他瞄了儿子一眼,看他得意的样子,说:“不服气是吧?是螺子是马,拉到考场遛一遛就知道喽。”

他和儿子一起扛上锄头跑到邻居家的农地里,给儿子介绍十二三岁的赵锁娃,然后给儿子和小赵出题目。

“你们看,像这样一亩地,一年能打多少小米啊?”

小赵抢答说“好的年景一百五,差的年景一百来斤,平均一百二三吧。”

儿子愁着眉头,呆呆地看着小赵回答。

他又问:“一头猪崽多重算是出栏?喂到出栏得多长时间?”他特意看了看儿子。

儿子眉头深锁,又说不出话来。

小赵说:“一百四到二百斤算出栏。要说喂多长时间的话,得看谁喂。要是我喂,不到一年。”

“今天的考试,小赵大获全胜。儿子啊,你怎么想?”

“爸,这道道题考农活,都不是我在国外学习的内容啊。”

“可你现在不在国外,而是在中国嘛。中国是个农业国,农民占总人口超过80%,不了解农民,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国,也不可能为中国人民服好务。你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啊。”

儿子点头“爸,我明白了。”

“光明白还不够,得补课,尽快补上中国农村劳动大学这一课。儿子啊,在城南有个村子,叫吴家枣园,那里有一位劳动模范,要说干农活,他是这个大区出了名的好把式,我给你联系好了,过两天你就下乡,以后啊,就吃在他家,住在他家,拜他为师。他会教你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啊。”

“爸,我今天就过来”

“说干就干,像我的儿子啊!”

短短不到三分钟的对话,一位父亲展现了他优秀的教育才华。


答案有时候不是给出来的,是问出来的;没有对比,就不懂得自己的无知;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习最好的方法之一是向典范学习;明明懂得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实践出真知。这些道理全体现在这简单的问答当中。


03

几年后,儿子农村大学毕业,回到家里来,跟爸爸说:“我谈恋爱了。”


主角说:“好啊,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嘛。是哪家姑娘啊”


“你认识的,她跟我一起来了,我这就带她进来。”


原来是小齐,是他已故好朋友的女儿,也是他的干女儿。他很惊讶,也非常开心,说一百个同意,但是一问到岁数,发现小齐还差两个月才到18岁,不到结婚年龄。而儿子要下个月结婚,他就先让小刘出去,跟儿子单独谈话。

他说:“你们现在还不能结婚。”


“爸,我都26岁啦,怎么就不能结婚!”


“我没讲你不够格嘛,可我们的婚姻法,男满二十,女满十八,才能结婚。小刘的年龄还不到,不够条件嘛。”


“可她就差两个月啊。”


“差两天也不行。”


“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做主。”


“你跟谁结婚你可以做主,够不够结婚条件,婚姻法要做你的主啊。”


“爸,您到外面看看,岁数不到就结婚的人,多了去了。又不是我一个。”


“别人岁数不到结婚,那是他不对。不能因为人多了,法不责众,就可以稀里糊,涂蒙混过关。不错,婚姻法刚刚颁布,推行起来还有很多困难,还需要很多时间,可这是你违法的理由吗?你怎么好的不学,甘心当落后分子呢?”

儿子不服气:“爸,从小到大,我没求过您什么事,我就是想求你也见不到您,好不容易我回来了,您让我去农村,我没话说。您让我下基层,我挑最远最苦的地方去,吃最差的,穿最破的,干最累的活,我都没有意见。”


“在外头,我没有说过一次,我是您的儿子,我全凭我自己干。您去外头打听一下,论学历,论资历,有哪个跟我一样的干部,职务不比我高?待遇不比我好?这些我都没意见。我都答应小刘了,就这么一点小小的要求,您怎么就非不肯答应呢?”儿子很委屈的说。

“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为什么?”


“因为你是我的儿子。”


“做你的儿子有什么好?我不当了。”


“不想当莫当,你走。”


“走就走!”

儿子说走就走,在门口被亲友拦了下来,住在了爸爸的朋友老孙家。


大晚上,儿子还向老孙抱怨爸爸。


老孙说:“俺说这个后生,怎么就这么大脾气,就不是让你等等,你着什么急啊?那个女子要是跟你好,早晚不是你屋里的人啊?”

“我不是急这个,我心里难受。”


“你难受个啥啊?”


“我就觉得,他根本不在乎我这个儿子。我的事,他根本就不想管,也根本不关心。”


老孙盯着他:“俺问你,你多大了?”


“二十六了。”


“二十六,你还知道你二十六啊,俺还当你两岁六个月大呢,他他他,张口一个他,闭口一个他,他是谁呀?他是你老子,你爹!天下哪有爹不疼儿子的?你到农村去,他还少惦记你了?给你写了多少封信,你不会数数!俺一天到晚跟着你爹,你爹惦记不惦记你,俺还不知道啊。”

老孙紧接着说:“别的不说,就说他走在路上,看见个头高的兵哥,都忘不了念叨,睢这个儿,跟俺的儿子差不多,他家走出老远去了,他那脑袋还拧得跟麻花似的,一直看着。你说,他不惦记你,他能这个样子?”

“真的?”

“俺六十多岁了,糊弄你个娃娃干什么呀。不就是不同意你马上结婚吗?又不是不让你结,就是按规定让你等等。怎么了?俺老孙,五升的字认识一斗,扁担长的字认识两根,话糙理不糙,你是人,俺是人,你爹也是人,还是个不一般的人,你想想,他要是不严格要求自己,怎么跟咱们全体老百姓,说话说得硬气,怎么让老百姓相信支持咱们。”

”俺是个马夫,俺要是把你爹的马喂病了,喂瘦了,俺的腰杆子也就挺不起来了,俺也就没这个脸戳在这儿了,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干什么就要把它干好喽。当马夫是这个理儿,当大领导也是这个理儿。不能因为你,让你爹干不好喽。凡事起个好的带头作用。那是咱们的规矩,那不是说句好听的就行了的,关键得做。要是老百姓的碗里,还都是黑豆子,咱们的碗里,好意思多个米粒?”

“孙大爷,您的话我懂。”

“你懂个屁呀,你爹都五十多岁的人了,在工作室里,一熬就是整天整宿地不合眼,你还在这儿耍脾气,尥蹶子,光让你爹心疼你,你想过没有,你爹他容易不?想没想过?你也心疼心疼你爹。”

老孙还作势要打他,继续说:“你也就是你爹的儿子,要是俺的儿子,俺早就揍你了。想想吧你!”


04

以上片段的对话,我改了一些字眼,不过相信你雪亮的眼睛,一定猜到他是谁了。

没错,他就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


这部电视剧是2013版的《毛泽东》,为隆重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而拍的。我真后悔自己没早看几年,这部片,用宏大的人物述事结构,鲜明的对比手法,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展现了毛泽东从一个乡村少年成为一位伟大领袖的人生历程。说真的,比我当年看书籍版的《毛泽东传》好看多了。

像以上两个细节的片段,这部电视剧数不数胜,它捕捉了大量的历史细节,让我了解革命历史的同时,让我觉得很有温度,让我看到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有才的毛泽东,非常真实,叹为观止。

今天,如果没有要事,不妨在家好好学习一下,这位带领我们走出穷困和落后的五四青年,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