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裝飾玉器的鑑定要點

寫了多篇商代玉器的各種特點和文化背景,也介紹了商代禮儀用玉的特點和形制,今天我們就來溝通一下商代玉器作為裝飾玉的那些配飾件,主要的製作特點和鑑定的細節。

與禮器中的大型玉器不同,商代玉器中的裝飾品,幾乎都是小件玉料和製作大型玉器時候的邊角餘料再利用製作的。

商代裝飾玉器的鑑定要點

這樣的材質可以看出就是原有的小料製作的

這裡一方面可以看出商代對玉料的珍惜程度,另一方面,也告訴我們古人也會合理使用殘器和邊角料,所謂的俏色和巧雕都是在當時僅有的條件下,被逼出來的。

商代的裝飾用玉有環、玦、璜、管、珠、鐲、墜飾、串飾、扳指、笄、玉人、鳳冠玉人。

而動物形裝飾品卻極為豐富,告訴我們當時的文化背景和生存狀態,也還原了一個原始茂密的生態環境。

商代裝飾玉器的鑑定要點

方頭捲曲的身軀也是商代龍型的一個特點

走獸類有虎、象、熊、鹿、馬、牛、羊、狗等;

禽類有鳥、鶴、鷹、鸚鵡、雁、鴿、燕、鵝、鴨、鸕鷀等;

水族類有魚、龜、蛙等;昆蟲類有螳螂、蚱蜢、蟬、蠶等;神禽神獸類有龍、鳳、獸面、饕餮、魚龍、龍鳳合體等。

一、商代的玉玦特點

玉玦起源於新石器時代。

長江流域的為圓形,有一缺口,素面無紋,是一種耳飾。

東北地區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形體較大,呈團身龍狀,有些缺口還沒有完全鋸開,因而不同於南方的玉塊。

這種玉塊的頸部有一穿孔,可穿繫繩,是一種掛於人身的佩飾。

商代玉同紅山文化玉在形式上有明顯的繼承關係。

商代裝飾玉器的鑑定要點

早期的玉龍也是從玉玦的紋飾中發展出來的

二、商代的玉璜特點

商代的玉璜在繼承新石器時代玉璜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內容。

璜的裝飾式樣、裝飾與紋飾上出現了多樣化,一些璜上飾有雙線刻的裝飾紋,還出現了素璜、龍形璜、魚形璜、獸形璜等不同類型的玉璜。

目前考古確認的商代玉璜大致有幾種情況:

1、素璜,無紋飾,多為1/3圓周,這些很多都由殘壁改制而成的,所以璜的出現一定比壁出現的時間晚,它應該就是玉璧殘破後的再加工和利用。

2、以壁、環改制的動物。在殘壁上刻劃出魚或者龍鳳的紋飾,作為玉璜使用。

3、帶有紋飾的玉璜,素璜的兩端都帶有穿孔,孔徑的一端較大,璜表面不平。

帶有紋飾件製造得較厚,飾紋較滿,璜的邊緣依照動物圖案帶進行凸凹變化,以龍紋玉璜,依期最常見。

商代裝飾玉器的鑑定要點

雙魚型的玉璜應該是從突唇壁的殘件上修改製造出來的

三、商代的玉觿特點說明

玉觿是一種微曲的錐形器,最初它是隨身攜帶,用以解結的工具,後來成為佩飾,表示成人的象徵。

商代的玉觿有兩種:一種為圓棒式,一端雕鳥頭,下端銳而似錐;另一種為彎形, 片狀,

一端尖銳,一端有孔可穿系,表面雕裝飾紋樣。

這類器物也可能為頭飾。

商代裝飾玉器的鑑定要點

玉觿的功能最後都是裝飾使用

四、商代玉勒的特點和說明

商代玉勒長、短、粗、細各不相同。

多數腰部較細,兩端較粗,中心有一通孔,孔由兩端對鑽而成,似喇叭口。

一些作品外部還飾有陰刻線或凸起的弦紋。有的玉勒表面飾有蟬紋,龍紋成其他動物紋,或是做

成動物形狀。

玉勒的用途並不十分清楚。

一些小玉可能用繩穿掛作項飾,還有些可能嵌於器柄。

商代裝飾玉器的鑑定要點

玉勒也是玉管

五、商代玉笄的特點和說明

玉笄呈長條狀,多為平頂,素面,少數頂端雕琢鳥形或夔龍形,也有雕琢成捲雲形或人形圖案。

商代玉笄不乏有精細者,但多為單件。

而河南安陽小屯出土的一組“編珠鷹魚飾”,由一枚雕鷹玉笄、十七條玉魚和181顆綠松石所組成,在其中一條玉魚上琢有“大示它”三字,具體含義和功能尚未解讀出來,殷墟僅此一例。

商代裝飾玉器的鑑定要點

商 .玉笄

六、商代的玉龍特點和鑑別細節分析

商代玉器中的玉龍較多,但有其共同的特點,即頭頂有似未開蘑菇形角,足部近似於長方形,其上用陰刻折線勾指爪,屈肢於腹下。

從目前發現的玉龍來看,可分為弧形龍、團身龍、圓雕立體團身龍、龍形玉片等類型。

1、弧形龍的特點

弧形龍有的呈半圓形,有的超過了半圓形,又稱為龍形。

其面呈略凸起的弧狀。

龍的背部往往有一道由“凹”形凸齒組成的脊龍身或飾重環紋,或飾折線紋,或飾菱形紋。

紋飾皆為陰線,或用擠壓法刻凸起的陰線。

商代裝飾玉器的鑑定要點

弧形龍也是有玉璧改制的嫌疑

2、團身龍的特點

團身龍這類作品立體感較強,由幾個折面對接而成。

龍頭較大,龍身較長,呈柱狀,折成鉤形。

身上有陰線紋飾,但凸起裝飾較少。

商代裝飾玉器的鑑定要點

這樣的龍紋數量較多

3、龍型玉片的特點

龍型玉片這類作品種類較多,呈片狀的龍形,其上有簡練的幾道陰線界出肢體,體型似團身狀獸,眼部呈平行四邊形或環形。

商代裝飾玉器的鑑定要點

身體的紋飾是四邊形的紋飾

商代裝飾玉器的鑑定要點

眼部是平行四邊形的環形龍

好了,商代是我們從新石器時期向文明社會轉折的一個關鍵時期,也是玉器從神玉走下神壇,開始進入“王玉”的奴隸制社會。

玉器的禮儀功能被逐步減弱和縮小,而作為配飾和把玩,使用的器皿功能開始體現出來。

從商代的文化背景到玉器的使用特點,我們用了七天的文章系統的闡述了商代玉器的發展脈絡。

下一堂課,我們一起進入周朝,研究和探討西周開始的禮儀用玉製度和紋飾工藝的變化。

商代裝飾玉器的鑑定要點

本文由玉見沈華獨家原創文章,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其中部分文字介紹和圖片資料來源於中國玉器全集,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