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起石山“羅叢巖”

羅叢巖坐落在蓮花山脈前沿零星分佈的岩溶殘丘地帶,東南距鬱江河畔的白沙圩約8公里,距縣城35公里,屬思建村範圍。在方圓五六公里的平原上,平地崛起石山9座,當中一座高70米,長約350米,寬80米,坐北朝南,狀若覆舟,被譽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的“天南福地”和桂平八景之一的“羅叢巖月”,指的就是這座石山。

平地起石山“羅叢巖”


羅叢巖內有古人類洞穴遺址,1980年,自治區和縣文物考古工作人員,在巖洞內發現了大量夾砂陶片、磨光有肩石斧、螺獅膠結層、獸骨、野豬牙齒等遺物,說明在距今約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古人曾在這裡生活棲息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在龍巖附近的一個小巖洞裡,至今還保留著相當明顯的文化層,文物考古人員在這裡採集到石器、陶片、螺獅殼等遺物,現存縣博物館。

平地起石山“羅叢巖”


羅叢巖成為風景名勝,始於宋代皇祐年間(1049年至1054年)。那時,程頤、程顥自洛陽至龔州(今平南縣)省父,隨同他們的老師周敦頤一道“遍遊潯郡諸名勝”,曾經在這裡築室為居,讀書講學。後人在他們的舊居遺址建周程三夫子祠,今祠已不在,但用大塊石灰石壘砌的牆基猶存。明崇禎十年(1637年),徐霞客曾專程前來遊覽考察羅叢巖,並在他的《粵西遊記》中有所記述。

平地起石山“羅叢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