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瓷器紋飾中的祕密

中國陶瓷的紋飾自宋以後才漸入佳境。早期彩陶的紋樣多在傳達人類文明童年時的幻想,稚嫩樸素;商周乃至漢朝,陶瓷紋飾倏然放棄了畫筆,選擇了利器,刻劃成為主流,模印也加入裝飾手段,讓陶瓷表達思想開始藉助形象,繼而抽象,此時的陶瓷紋飾理念顯然受高一等級的青銅文化影響。

隱藏在瓷器紋飾中的秘密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陶瓷偶見繪製紋樣,至唐才在南方最不傳統的燒窯地區一一長沙異軍突起,其紋樣蔚為大觀,惜唐代主要窯口的南越北邢都以素器著稱,長沙窯的情感表達遂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而隨後到來的宋,陶瓷美學分野,朝廷崇尚色澤,民間喜好紋樣,富於創造性的中華民族由此時開始,真正將陶瓷裝飾導入繪製的軌道,讓紋飾與袖色一同炫美。

隱藏在瓷器紋飾中的秘密

一千年來,陶瓷在世俗哲學的籠罩下塗塗抹抹,刻意與隨意並舉。紋樣的表達比袖色的表達直接,凸顯生命力的頑張。在農耕文化圈,在漁獵文化圈,在遊牧文化圈,多類紋飾都旺盛地表達著自我,讓情感不再抽象,層次豐富地再現那個時代那個族群那個個體的內心,讓隔著時空的我們能夠與古人溝通。

隱藏在瓷器紋飾中的秘密

每一個人物、動物、植物,包括宗教、圖案、文字都代表著或複雜或簡單的社會含義。在一件人為創造的容器上寄託情感,表達願望,繼而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此乃陶瓷的大幸。這個大幸還在於它積極融進了中華文化的滾滾洪流不孤單卻耀眼,雖獨特又普及,讓每一箇中華子孫都能享盡其便,樂在其中。

隱藏在瓷器紋飾中的秘密

在陶瓷看似祥和美麗的身後,有著一層又一層的社會背景,文學的,美學的,哲學的,甚至玄學的,不定拉開哪一道大幕時你會豁然開朗,會恍然大悟,會知道追究與等待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