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阳信:“牛产业”拉动富民“幸福车”

2020-10-12 03:55:54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山东阳信:“牛产业”拉动富民“幸福车”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田国垒

“这头牛重达800公斤,可卖3万元,净赚1万元左右。”日前,记者走进山东省阳信县水落坡镇吴家坊村村民王希泽的养殖场,看到一头头黄牛悠然地吃着草料,王希泽指着一头即将出栏的肉牛高兴地说。

在阳信这个鲁北最大的回族聚居县,目前拥有河流镇、流坡坞镇、温店镇、水落坡镇等多个肉牛养殖专业化乡镇、36个养牛专业村、236个农民养牛专业合作社,培育了136家肉牛屠宰加工及上下游企业,畜牧业总产值达550亿元。

集约化标准化发展让“牛县更牛”

在阳信县,像王希泽一样从事肉牛养殖的农户还有很多。目前,阳信县荣获的与“牛”有关的称号有很多——全国畜牧百强县、全国农业标准化肉牛示范县、全国适度规模化母牛养殖示范县、黄河三角洲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

阳信县立足回民传统肉牛产业,力促产业振兴,推动肉牛产业规模由小到大、布局由散到聚、产能由低到高、品牌由弱到强、民生由穷到富的“蝶变转身”。

建设标准化示范场、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是阳信壮大“牛产业”的关键一招。阳信县组建畜牧业联席会议,由县长牵头,协调发改、财政等部门,并邀请养殖大户介绍经验,从而培育出3个专业化乡镇、28个专业村、42个专业合作社,培育国家级、省级、市级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场56个,建立优质肉牛养殖、繁育基地42个,直接带动养殖、屠宰加工、运销、餐饮行业等7万人就业。

同时,阳信县还于2013年成立畜产品行业协会,吸纳51家清真肉类企业“抱团发展”。先后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及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展开合作,让更多企业沉下心来,致力于“注重品质、讲求诚信”,呈现出绿色创新发展的健康生态。

目前,阳信全县拥有中国名牌1个、全国优秀牛肉产品品牌4个、“食安山东”畜牧示范品牌8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山东著名商标3个。

让肉牛“口粮”无忧

初秋季节,走进刘庙村,只见5000多亩“粮改饲”试点青贮玉米含须抱穗、迎风摇摆,一片喜人景象。

作为全国畜牧百强县、全国农业标准化肉牛示范县和全国适度规模化母牛养殖示范县,如何让近30万头肉牛吃饱“口粮”,考验着从业者的智慧。2014年“粮改饲”技术推广,为阳信带来思路:用青贮玉米以及秸秆废料解决肉牛“温饱问题”。

试点企业之一的借箭牛业有限公司,首批种植5000亩订单全株青贮玉米,通过从“粮食—经济作物”向“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转变,让企业收益颇丰。公司总经理冯玉在说:“过去,一头牛一天需要5公斤玉米面和10公斤黄贮,成本约10.5元。现在只要15公斤青贮玉米和部分营养物,仅7.5元。”

“一头牛一天节省3元,全县近28万头牛,一年经济效益可想而知。”阳信鸿安集团董事长杨广富说,“农户更受益,公司按350元每吨回购,订单农户一亩地至少增收二三百元。再通过‘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播种、统一收割’,效率大大提升,每亩产量超过4吨,比粮食丰年收入还高。”

一“牛”联三地

今年5月1日,内蒙古科右中旗首个肉牛交易市场——鸿安现代肉牛交易中心开市,开市当天肉牛入场量达7306头,当日交易1716头,交易额过2000万元。该中心是山东阳信县一家肉牛企业投资建设的,这是阳信县与科右中旗异地扶贫协作的一大成果。

科尔沁右翼中旗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是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的代表旗县。阳信县在自身脱贫攻坚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结合科右中旗天然牧场丰富、繁殖母牛存栏量大、肉牛养殖成本低等优势,从本县优选亿利源、鸿安两家国内肉牛行业领军企业入驻科右中旗,把一家一户的传统散养繁殖母牛方式,变为养殖合作社或嘎查集体经济托管养殖。

通过建设牲畜交易市场、数字化牧场、肉牛冷链深加工等项目,阳信“牛产业”带动科右中旗20个嘎查集体经济、200家合作社和1万余养殖户发展肉牛养殖,全旗肉牛存栏量达到26.5万头,同比增加15%,肉牛良种改良率达50%以上。

此外,阳信县还发动政府和社会两股力量支持海北州畜牧业发展的部署要求,多次前往祁连县考察对接,积极支持建设“州有高原示范园、县有示范区、镇村有示范点”的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生产体系,帮助建设舍饲半舍饲暖棚150余个,帮助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00多人次,选派19名畜牧专家到现场挂职、讲学、指导。

据悉,截至目前,阳信县已累计收购青海省藏系羊65万余只、藏牦牛2200余头,销售收入达4亿元,带动鲁青两地农牧民增收500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青海省藏牦牛、藏系羊销路不畅的问题,为当地牧民脱贫奔小康和成功脱贫摘帽贡献了阳信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