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机器人”为何被嘲讽为奇技淫巧?并一直受到抵制和打压

文/赵梦得

对于新鲜事物,古代的先人们最初是持相当开放态度的,比如在《列子》中记载怎样一个故事,当时有一个叫偃师的能工巧匠,他可以制造出一种自动行走的“机器人,献给了当时的周穆王。它是用皮革、木料和胶漆制造出来的,不仅外形生动,而且还能快跑。还可以缓慢行走,跟真的人一样。有时候,这个“机器人”头可以任意转动,还能按照人的动作表演跳舞,面目还有许多生动的表情。周穆王看了非常惊讶,赞叹说:“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工乎?”

古代的“机器人”为何被嘲讽为奇技淫巧?并一直受到抵制和打压

这段故事堪称古代最早的“机器人”记载,到了刘邦的大汉时期,还有类似的一些记载,比如陈平还会制作“傀儡子”,就是运用机关,让它成为美女一样的可以表演歌舞,据说这也是最早的“木偶戏”。

明朝的杨时位在他的《诸葛忠武书》的卷九,记载了诸葛亮在隆中时,一天有客人来,诸葛亮让妻子准备饭菜,结果很快饭菜就端上来了,这速度让诸葛亮都觉得有点奇怪,于是他在后厨偷看,原来是好几个木人在帮忙,于是在妻子的启发下,最终诸葛亮研究出了可以长途运输的木牛流马。

古代的“机器人”为何被嘲讽为奇技淫巧?并一直受到抵制和打压

《三国志》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个真实发明的例子,魏明帝的时候,一个叫马均的人擅长发明,很有奇思妙想,一次他献给魏明帝一个百戏模型,只是不能动。魏明帝问他说:‘可动否’?马均回答说:“可动”,明帝又问说:“还能让它更奇巧一点吗?”马均说可以。于是几天后,马均就制造出一个可以连环在水中表演的玩具,甚至可以击鼓、吹箫、跳舞、攀绳等等。这段历史被郑重写进史书,说明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最搞笑的是齐废帝萧宝卷,一开始学骑马时,不敢骑真马,害怕摔下来,因此他身边的近臣就做了一个木马给他,以至于后来居然成为骑马能手。其实,在汉朝之后的王莽是相当喜欢发明创造的,因此出现了许多大胆前卫的设计,还得了一个被后世冠名的“穿越者”称号。

他曾经做过三次试验

新莽天凤六年(公元19年)的飞行实验。王莽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制造出模拟鸟的飞行器,“取大鸟翮为两翼,头与身皆著毛,通引环钮,飞数百丈堕”。说的是公元18年,王莽为攻打匈奴而招来工匠按照其想法进行设计的一种攻击性飞行器。

古代的“机器人”为何被嘲讽为奇技淫巧?并一直受到抵制和打压

因此可见,在过去非常落后的汉代科技时期,王莽的行为确实是超前大胆,算得上我国一位科学发明家。此外,他还和这些”奇人异士“们研究出一个叫”威斗“的神器,据说可以克制住反叛势力,于是他叫人用五色药石与铜合金,铸造了一个长二尺五寸,状如北斗一样的“威斗”,此后这个物件与王莽如影随形,每到出门,都让专门负责的人背着这个威斗的人在他车驾前行走开路。

无独有偶,隋炀帝杨广的身上也出现了爱好发明这一特点,从小他就对自动装置系统十分感兴趣,做了皇帝后,他命人建造一座图书馆一共十四间,所有的房门、窗子和窗帘都安装有自动装置。当人进入后,门会自动开关,窗帘也会自动开合。他还命人制造机器人,模仿自己一个宠臣的模样,“使机关能起坐拜伏”、 “招募行人,分使绝域”,并派出人员深入到中亚、波斯等地进行探险活动。《隋炀帝传》

古代的“机器人”为何被嘲讽为奇技淫巧?并一直受到抵制和打压

到了唐玄宗时期,对于半自动化的设计也从未停止。为了出行,他下诏书寻找各地的能工巧匠,,打造指南车和计里鼓车。因此当时一个叫马待封的人抓住了这次机会,主动报名最终给唐玄宗设计出了非常满意的出行车辆。

所谓的指南车,就是通过齿轮系统,保证车上的小木人始终指着南方,《宋史》详细记载了这些齿轮的直径、周长和控制齿轮离合的方法。而计里鼓车,车行一里,车上的小木人就敲鼓一下,类似今天汽车上的里程表,运用的齿轮差动原理,因此凭借这个技术,马待封果然受到了唐玄宗的重用,他还给皇后做了一个自动化的梳妆台,中间放着一枚铜镜,台下两层,都有门户,皇后洗完头发,对着铜镜梳妆,只要一按开关,自动出来一个木制的宫女,捧着毛巾、梳子,皇后取下后,宫女就自动退回,堪称技艺高超。

古代的“机器人”为何被嘲讽为奇技淫巧?并一直受到抵制和打压

古人的机械工艺遥遥领先于西方,尤其是运用水利的自动化机械,比欧洲早了1000多年,可惜,这些东西最终并未成为主流文化认可,相反认为它们是“奇技淫巧”,只是被少数人用于歌舞、劝酒等娱乐互动,而没有用于到军事和生产领域。这种现象,在清朝时期表现更为明显,许多很有学识的官员却也只是认为战争“在人不在器”,尽管后来多次掀起洋务运动,但是落后的情况已经形成,因此尽管民间高人层出不穷,他们的作品最终只能流传在玩乐的范围,未能成为改变历史的真正硬核的东西,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