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企業蜂擁而歸:中國資本市場能否“承王之重”?

友情提示:這是一篇長文,如果你覺得有價值,歡迎參與評論、轉發與收藏。我是小歐,感謝關注!

巨頭企業蜂擁而歸:中國資本市場能否“承王之重”?

好企業迴歸下的眾像:背後仍有質疑

融資確實是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功能體現,沒有融資指引的巨大吸引力,企業上市的風險共擔邏輯無法真正得到實現。優秀的企業顯然需要多元資本的介入扶持,分散且科學的股權結構有利於企業在面對重大決策和風險時能夠穩步發展,這是融資市場化帶來的最大社會功能性。

不過並不是所有企業的融資都可以達到完美狀態,這需要包括企業、投資者、市場、監管多方的共同塑造,而在一個相對缺乏成熟穩健的資本市場裡,融資更有可能被極端化和利益化,這並不是多美妙的事情,起碼在資本運用一途上缺乏了可持續性價值。

今年以來不少的中國流外企業走回歸國內的模式,其一在於外部環境的極端惡化和不友好對待中概股的風潮開始出現,其二這些企業名義上都是早期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外放型企業,但在資本擴張意圖上過於泛化,在控制力上很多無法駕馭外資介入後對於企業運營的壓力。因此最近這幾年藉著國內資本相對缺乏估值標準的境遇,一大批中概股溢價迴歸似乎已經成為常態。

然而這就帶來了一個非常有爭議的問題,國外相對成熟的資本模式無法體現競爭力,回來國內這個相對制度缺位的市場是否有渾水摸魚之嫌?以中國當下市場的現狀能否承受這些所謂的“王者歸來”?

伴隨著中芯國際和三六零等中國企業海外企業迴歸,越來越多的質疑聲開始出現,這些所謂的行業巨頭到底是混不下去了才跑回來,還是真心為國內市場提供可貴的企業資源?巨量的IPO融資數額和相對扭曲的溢價估值是這些企業被聚焦的中心議題。市場很難接受這些企業自說自話的邏輯,這從中芯國際迴歸後的事態就可以看清楚了,日趨成熟的中國投資者正在透過用腳投票和合理化審視來評判,這在過去是難以想象的。

除了迴歸的中概股遭受嚴重質疑外,今年以來一些本土IPO也遭遇到了市場非議,比如最近即將上市的泛金融行業巨頭螞蟻金服,一度成為輿論風口。

在一個提倡融資為上的資本市場,過去常常因為缺乏優質企業而煩惱,很多的企業都抱著套現的目的來走IPO,而不是思考用資本市場功能來做大做強,這些企業明顯並沒有行業強勢基礎,因而多年以來中國市場裡充斥著爛企業的代表,故而投資人也順勢炒作成風難以理性和成熟。

可是如今這些所謂優質的“王者企業”成為主流之後,同樣在待進步的市場能夠做到“承王之重”嗎?

巨頭企業蜂擁而歸:中國資本市場能否“承王之重”?

一、複雜的環境促使龍頭企業回國尋求支撐

正如中國經濟在過去努力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一樣,中國企業的海外擴張之路實際上也一路高歌猛進,很多的企業在面臨重大融資上市需求時,在過去往往並不願意在中國本土市場來完成,更多的優質企業走得是海外上市,因為這樣可以獲得更加豐厚的海外資本和市場認可;另一方面是因為海外相對成熟的市場環境,可以提供非常合理的企業評估,給予企業相對優化的發展思考模式。

這是世界經濟走高度融合發展的共贏蜜月的表徵之一,中國企業順應這種外向型潮流既符合國內走出去的戰略需求,同時也為國外資本瞭解中國企業提供了更多的窗口。

很顯然我們能夠走出去的企業都是相對抗壓性和成長性較為優異的企業,剩下的自然就是相對弱化且不太成熟的企業,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資本市場底色和起點始終很差的原因,好的都走出去了留下的自然就是相對弱化的企業,這種企業作為資本市場發展的主流內容遲遲得不到改善,因而市場的生態弱化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如今複雜的世界經濟局勢演化出現了重大轉折,爭議和矛盾取代了過去的蜜月共識,中國企業的海外雄心受到了外部因素抑制,似乎看起來回歸是一條相對保守可行的道路。

外部資本對中國資產如今這個節點持觀望態度,國家間利益博弈構成了重大風險,這種海外環境是存在偏見可能的,因而很多中概股都在考慮私有化迴歸的過程,這件事情正在發生。

回國尋求支撐並不是不可以,這些企業本來就是中國企業的強勢代表,迴歸國內重新重視中國參與是擁有廣泛投資基礎的,但是整個過程並不是一個單純迴歸的邏輯,仍需要多方配合才能穩妥推進,至少從目前幾家迴歸的企業現狀來看並不樂觀。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為什麼期待優質企業這麼久,好企業迴歸了反而無所適從?是企業的問題?是市場的問題?還是投資者的問題?其實都有,所以這得分層次來看待和理解!

巨頭企業蜂擁而歸:中國資本市場能否“承王之重”?

二、依舊羸弱的市場現狀如何接納?

最大的一個問題仍在於現狀下的中國市場,羸弱而又待完善,很多協調和佐證都難以兼顧,自身生態有太多的弊端待解。

儘管已經最大程度上借鑑外部經驗,積極推動註冊製取代人為痕跡較重的審核制,市場化主導向前推動了一大步,但這個市場存在的很多問題仍然相對深刻而尖銳。

生態上三方主體仍然力量失衡,企業方被過度偏愛,監管仍難適應角色,投資者相對弱化,這種失衡導致了生態博弈下的價值和價格扭曲,各方難以形成市場健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缺乏可持續發展動力和活力的市場顯然是一個羸弱的市場,如此現狀如何接納和承受這些突如其來且體量巨大的所謂優質企業接踵迴歸?這無疑對現狀衝擊是巨大的!

中國市場目前的高估值溢價現象是很多細節要素共同發酵造成的,弱化壓力的退市機制,缺乏相對權威有效的估值機構,有待合理化的市場博弈和佐證,仍需規範化的監管捍衛,加上沒有成熟的投資理念引導,這些邏輯生態無一不在昭示著這個看似龐大市場的相對混亂和臃腫。

如果生態改變是緩步推進的話尚可轉圜,可目前中概股在海外遭遇的危機感顯然容不得緩步迴歸。在處置風險一項上,市場所承受的壓力顯然是驟變式的,會帶來很多可見的變量,也會有很多不可見的變量。

目前市場深水改革確實正在推進,但尚未形成新的影響力,即使沒有這些迴流企業擾動,整個資本市場生態仍在就新舊邏輯劇烈爭議,當此時迴歸成風確實問題不小。

巨頭企業蜂擁而歸:中國資本市場能否“承王之重”?

三、高溢價和高聚焦需要回歸理性

很多海外企業除了風險規避之外,融資需求恐怕也是它們蜂擁回國的一個重要原因,眾所周知中國市場的上市估值幾乎清一色的溢價,更不要說這些看起來非常好看的企業了,優質確實是一個非常合理的估值藉口,但翻倍的高溢價和高聚焦度是否是衡量企業未來發展潛力的足夠砝碼仍值得質疑。

這些企業確實中國市場環境下強勢走出去的邏輯,但經過這麼多年的海外資本考驗,其實並沒有多少家受到真正的關注和認可,很多時候除了敲鐘時為人所知,實則後續則陷入相對尷尬的境遇。這除了說明中國企業與國際商業邏輯的匹配度尚有距離之外,本身我們這些走出去的企業都缺乏核心技術支撐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問題。

相對於商業模式的成功,中國企業在海外利用資本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邏輯上並不擅長,加上產業模式相對技術低端,產品影響力雖然廣泛但深度不足,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看到中國這些巨頭在海外市場上並不受青睞的原因了。

儘管也有阿里巴巴、拼多多、京東、騰訊這樣的佼佼者,但更多得是籍籍無名的企業。而這些企業的迴歸潮是否就真的是國人眼中的香餑餑,這仍需要理性看待!

中國資本市場確實需要大量優秀企業來彰顯價值穩定和吸引外資介入,這對於資本市場改革和開放是有極大益處的,但是這些海外企業迴歸是否就是這裡需要的好企業確實需要經過投資者市場化博弈後才能彰顯,這和偏見無關是市場理性所決定的!

巨頭企業蜂擁而歸:中國資本市場能否“承王之重”?

四、巨頭承載好標準——重塑市場良幣規則

不過雖然爭議頗多,但實際上這些企業的水平仍遠遠高於我們市場裡的大多數,這些企業起碼確實是依靠實力走出國門的一份子,相對於市場內的這些企業標準仍然高了不少。

特別是類似巨頭企業迴歸,這些企業雖然在海外遭遇重大風險考驗,但並不意味著本身有問題,因而從企業運營本身的角度來看,它們確實承載了符合國外市場上市的標準,而這個標準目前比我們的市場生態仍然高出許多,這中間確實有值得我們投資人揣摩的內容和標準。

多年以來中國市場炒小炒爛的風氣背後,實質上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為什麼無法扭轉劣幣氾濫的市場現狀?其背後的原因很大程度確實是上述提到的好企業都走出國門而非留存國內市場的邏輯。由於良幣的數量減少,而劣幣留存廣泛,從而形成了價值導向的逆轉,這是一個國家資本市場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由於缺少好企業支撐良幣主流的生態,本質上也就沒有什麼投資價值可言了。

想要改變這種規則現狀,除了繼續大刀闊斧改革市場體制以填補漏洞之外,另一方面確實需要大力引進好企業標準。國內外資本聯動下大量引進和留存好企業可以重塑市場規則,提高整體生態的健康度。

短時間內再造行業龍頭上市是需要漫長過程的,如果中概股迴歸能夠以糾偏市場生態的方式把國外成熟市場的標準化和成熟化市場風格帶回國內,這本身可能是一件關係資本市場全局的好事情,特別是此時正值資本市場戰略高度抬升持續發揮作用的時刻。

如果真能攜優質內容和規則迴歸,強勢扭轉中國資本市場多年生態弊病,則險在眼前利在後市,這或許是一箇中國資本良性循環的契機和窗口。

巨頭企業蜂擁而歸:中國資本市場能否“承王之重”?

五、各方進步方可“承王之重”

從上述邏輯看,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中概股迴歸,問題仍在於中國市場本身。

一個流動性活躍的、資本價值清晰的、生態均衡健康的成熟資本市場,本身就擁有極高的風險抵抗能力。作為承擔金融功能的窗口本就應該吸引優質企業來實現資本運作,但是目前看我們的市場還遠遠達不到這樣的水平,加上過去弊端造就的生態亂象難以一時理順,因而才會顯得“承王之重”如此吃力。

針對這樣的問題,其實本質上需要各方攜手推動進步方可徹底解決。企業端需要提供更加優質的內容去贏得市場博弈,同時帶來更好的市場化標準生態。監管端需要強化市場底線運作原則,傾向引導價值挖掘,抑制劣幣驅逐良幣,實現功能循環持續,供給可進可退的生態均衡底線。投資者方向上需要更加理性和積極地看待資本市場變化,不斷優化投資邏輯,深入穩妥地看待企業端融資現狀,儘可能的增強自身科學投資的能力。

只有各方積極努力地去改變現狀,認可當下正在深入的改革開放邏輯,持續向未來優質方向前進和改善,那麼這個市場一定會優秀起來。

如果市場足夠優秀,我們不僅不用擔心中概股迴歸的問題,哪怕是外國企業上市也可以照單全收,吸引優質資本完成中國市場的華麗轉身。那時候相比“王冠的璀璨耀眼”,些許重量就會顯得微乎其微了!

本文系小歐本人原創內容,未經許可嚴禁商業轉載,否則將承擔一切法律後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