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呈“馬鞍形”?藉助“最近發展區”,尋找平衡點是關鍵

文 | 博知苑

聲明:原創作品,侵權必究

孩子學習呈“馬鞍形”?藉助“最近發展區”,尋找平衡點是關鍵

世間萬物,都處在微妙的平衡中。


——《獅子王》


孩子學習呈“馬鞍形”?藉助“最近發展區”,尋找平衡點是關鍵

《獅子王》

孩子學習呈“馬鞍形”?藉助“最近發展區”,尋找平衡點是關鍵

“冷知識”暗含“真思想”

薯片,最普通不過的休閒食品,但卻是孩童時期最喜歡的零食之一,以其獨特的口味深受孩子們的歡迎。你研究過它的形狀嗎?從外觀來看,是一種不規則圖形

孩子學習呈“馬鞍形”?藉助“最近發展區”,尋找平衡點是關鍵

薯片形狀 | 如同“馬鞍形”


馬鞍,一種用包著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內塞軟物,形狀做成適合騎者臀部,前後均凸起。從外觀上看,薯片的外形與馬鞍的形狀非常相似。這種特殊的形狀,我們把它稱之為“馬鞍形”。它的特點是,前後有高有低,起伏不定。

由此,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在分析三年級學生的學習情況時發現,這個學段的學生隨著學習科目的增加,存在諸多不適應。於是,在學習上也存在“馬鞍形”問題。具體表現為在各科的學習上時好時壞,高低起伏不同。對於喜歡學的科目,老師佈置的作業則會匆匆忙忙完成;對於不喜歡的科目,則會表現出遲遲沒有行動,常常完不成老師的作業。此時,類似“馬鞍形”的偏科現象出現了。

孩子學習呈“馬鞍形”?藉助“最近發展區”,尋找平衡點是關鍵

究竟是什麼,導致孩子在學習上呈現“馬鞍形”

❶“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就像沒有完成的事,總是讓人念念不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被一部精彩的電視劇所吸引,而電視劇的劇集一般都在30-40集,有的甚至很會更長。但正是因為被劇情所吸引,總想著一個勁的看完。難免就會出現深夜追劇的現象,以至於為了超前點播,還會購買VIP影視會員。正是因為不可能像一部電影那樣一次性可以看完,就出現了此類情景

當我們回到孩子的學習問題上,也跟追劇有些類似。我發現在平時,有的同學喜歡數學這一科目,他會按時把老師佈置的作業完成後,還會再去尋找其他題目去做,把能夠充分利用的時間全部都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上,雖然有無窮無盡的題目可以做,雖然他也知道不可能全部做完,但就是不停的去搜題、做題。

❷跳蚤實驗,跳蚤再也不願意“跳”了。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將一隻跳蚤放進沒有蓋子的杯子內,很顯然,跳蚤輕而易舉地跳出杯子。緊接著,用一塊玻璃蓋住杯子,於是,跳蚤每次往上跳時,都因撞到這塊玻璃而跳不出去。

不久,把這塊玻璃拿掉,結果,跳蚤再也不願意跳了

孩子學習呈“馬鞍形”?藉助“最近發展區”,尋找平衡點是關鍵

跳蚤實驗 | 跳蚤再也不願意“跳”了

相反,再回到學生的學習問題上來,對於剛才說的那位同學,因為他喜歡數學科目,表現出無窮的探索欲與求知慾。但是他不喜歡學英語,正是因為他的不喜歡,就彷彿實驗中在杯子上放的那塊玻璃一樣,不論老師作何努力,始終沒有讓這個學生在英語上跳出“杯子”。

所以,三年級的孩子剛從二年級轉到三年級時,會出現不適應科目增多的問題。在面對增添新課程的情況下,對偏愛的科目會表現出出奇的求知慾和無窮的興趣;對那些厭惡的學科,會丟在一旁不管不顧。從而出現了三年級孩子猶如“馬鞍形”的說法。因此,找到二者之間的平衡點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最近發展區”,為解決問題提供理論依據

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


——最近發展區理論(維果斯基)


孩子學習呈“馬鞍形”?藉助“最近發展區”,尋找平衡點是關鍵

最近發展區理論 | 圖解


在孩子學習上存在“馬鞍形”問題上,我們藉助最近發展區理論來分析。孩子有兩種發展水平,一種是接受協助後可能達到的水平,上述我們分析的偏愛數學的情形,其實他的能力水平已經超出了這個水平,已經成為他的一個優勢,卻還在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數學科目上。

另一種是現有的發展水平,上述我們分析的不喜歡學習英語的情形就符合這種水平。因為缺乏協助,始終保持在原地不動,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就會一直處於現有的水平上,甚至有可能還會出現持續下降的問題。

通過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分析孩子在學習上出現的“馬鞍形”問題得出的結論是:接受協助後可能達到的水平-孩子現有的發展水平=孩子的最近發展區。這樣就會出現兩個界限,如果孩子學習低於自己現有的發展水平上不可取,這樣就會出現沾沾自喜,固步自封的問題,缺乏學習動力。如果孩子學習高於接受協助後可能達到的水平也不可取,這樣就會出現越發去發揮自己的優勢,而不去彌補弱勢學科上的不足。

我們最理想的狀態是:孩子的所有所學科目,相對弱勢的學科,可以通過一定的協助手段使其跨過自己現有的水平,儘可能的達到“跳一跳就會摘到桃子”的水平,發揮到應有的水平;特別優勢的學科,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在保持優勢的前提下,儘可能的發揮其他方面的潛能或讓自己得到更全面的發展。畢竟,“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孩子學習呈“馬鞍形”?藉助“最近發展區”,尋找平衡點是關鍵

最佳狀態 | 全面的發展

孩子學習呈“馬鞍形”?藉助“最近發展區”,尋找平衡點是關鍵

有什麼好的方法呢?

❶發揮蔡格尼克記憶效應“最大化”

1920年,德國心理學家蔡格尼克做了一項有關記憶的實驗,他讓被試者做22件簡單的工作,這些工作所需要的時間大體相等,一般為幾分鐘。這二十二件工作被隨機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是允許被做完的,而另一組在沒有做完時就受到阻止。

孩子學習呈“馬鞍形”?藉助“最近發展區”,尋找平衡點是關鍵

蔡格尼克實驗 | 沒有做完時就受到阻止

實驗的結果讓人出乎意料:這個試驗做完後,蔡格尼克立即要求被試者回憶之前讓他們做的這二十二件工作分別是什麼。在實驗之前,被試者並不知道還有這個環節,所以,一時之間很難全部回憶起來。最後的回憶結果是,那些未完成的工作平均可回憶起68%,而已完成的工作只能回憶起43%

因此從蔡格尼克的記憶實驗中深受啟發,要解決孩子存在“馬鞍形”偏科的問題,就需要在相對弱勢的科目上進行方法的修正。原本孩子對於不喜歡的科目會存在作業始終完不成,做一點就產生玩的心思;試卷不認真做的情況。這時當我們發現孩子出現厭倦、鬆懈時,就停止讓學生再繼續“表演”下去,以免孩子產生應付的心理。不如這時就讓孩子中途去休息或放鬆一會後,再來繼續完成作業。這樣反而可以激發孩子學習的樂趣和動力,便於孩子跨過現有的發展水平,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❷適當的“插會兒廣告”

在我們追劇的過程中,越是到劇情發生轉折或交代劇情真相的時候,也是廣告插播的時間。一方面,我們既憎恨看到精彩劇情的時候,播放廣告生怕打斷了故事的銜接性。但另一方面,正是因為劇情的重要所以才在這個地方播放廣告,就是要給你一種越是不能看越想接著看下去的效果。最後,因為你生怕換臺而耽誤了劇情,還是一條一條的把廣告看完了。

於是,在孩子的學習上也是一樣,在長時間的功課或做作業時,不免會造成大腦的疲勞而導致學習效果下降。這是我們不妨給孩子也適當的“插上一會兒廣告”,這個插廣告的時間需要根據每個孩子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時間。如果說這個孩子只有25分鐘左右的時間去集中注意力學習,那我們可以選擇在20分鐘時,讓孩子去做一點別的事情。那這時,這個孩子

還會持續不斷的去思考剛才學習中的題目,雖然你讓他去做了別的事情,實則會讓他更加專注於繼續完成沒有完成的題目上。


孩子學習呈“馬鞍形”?藉助“最近發展區”,尋找平衡點是關鍵

適當的“廣告”時間

❸吉格勒定理,確定合理的“高目標”

設定一個高目標就等於達到了目標的一部分。氣魄大方可成大,起點高才能至高。


——吉格勒定理

孩子學習呈“馬鞍形”?藉助“最近發展區”,尋找平衡點是關鍵

吉格勒定理 | 圖解

麥當勞,是快餐行業的大佬,以鮮美可口的漢堡而著稱。說到麥道勞,就不得不提溫迪。1969年,從小就喜歡吃漢堡的迪布·湯姆斯在美國俄亥俄州成立了一家漢堡餐廳,並用女兒的名字為店起了名--溫迪快餐店。在當時,美國的連鎖快餐公司已比比皆是,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等大店已是大名鼎鼎。與他們比起來,溫迪快餐店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弟弟而已。

迪布·湯姆斯毫不因為自己的小弟弟身份而氣餒。他從一開始就為自己制定了一個高目標,那就是趕上快餐業老大麥當勞!麥當勞把自己的顧客定位於青少年,溫迪就把顧客定位在20歲以上的青壯年群體。為了吸引顧客,迪布·湯姆斯在漢堡肉餡的重量上做足了文章。在每個漢堡上,他都將其牛肉增加了零點幾盎司。這一不起眼的舉動為溫迪贏得了不小的成功,併成為了日後與麥當勞叫板的有力武器。溫迪一直以麥當勞作為自己的競爭對手,在這種激勵中快速發展著自己。終於,一個與麥當勞抗衡的機會來了。

因此,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也需要從一開始時就需要在心中樹立一個高的目標作為指引,這樣你從一開始你就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裡,就好比“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接受協助後可能達到的水平,以及清晰目前自己在哪裡,就好比孩子現有的發展水平。當孩子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時,至少可以肯定,每邁出去的那一步方向都是正確的。

從一開始,讓孩子心中就懷有最終目標,會讓他逐漸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養成一種理性的判斷法則和學習習慣。因此,就像快餐業溫迪一樣,有了一個高的奮鬥目標,你的人生也就成功了一半。如果缺乏目標、停留在“舒適區”,那麼學習質量、學習效果也就趨於低劣。

孩子學習呈“馬鞍形”?藉助“最近發展區”,尋找平衡點是關鍵

確定合理的“高目標”

孩子學習呈“馬鞍形”?藉助“最近發展區”,尋找平衡點是關鍵

結束語

❶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為我們分析三年級孩子的“馬鞍形”學習問題,提供了分析的理論依據。可以幫助我們理清孩子當前的發展水平,以及經過協助後可以達到的水平。這樣就能夠清楚的分析出孩子的最近發展區。

❷在具體的方法實施上,蔡格尼克記憶實驗,未完成的工作平均可回憶起68%,而已完成的工作只能回憶起43%,在孩子學習中途可以讓去休息或放鬆一會後,再來繼續完成作業,實現“最大化”

❸適當的“插會兒廣告”,實則會讓他更加專注於繼續完成沒有完成的題目上。

吉格勒定理,指導我們可以指導確定合理的“高目標”。需要協助孩子從一開始時就需要在心中樹立一個高的目標作為指引。

孩子學習呈“馬鞍形”?藉助“最近發展區”,尋找平衡點是關鍵

作為一名優質教育創作者,只為分享更為優質的內容。三年級孩子在學習上出現“馬鞍形”問題,是困擾許多家長的問題。

@博知苑以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作為分析依據,多種方法找到了學習的平衡點,希望能有所幫助。

[關注@博知苑|豐富知識認知]

孩子學習呈“馬鞍形”?藉助“最近發展區”,尋找平衡點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