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犯了个错误,太好了!”敢这么说的家长都很聪明


“你犯了个错误,太好了!”敢这么说的家长都很聪明


有次在艾灸馆,看到一个宝爸,相当的极品。孩子还不到三岁,有点害怕艾灸,总是扭来扭去不配合,大哭大闹。孩子爸爸说了几句“别乱动”,看孩子总是“不听话”竟然出手打了孩子一巴掌。孩子只能在惊恐中含着眼泪抽噎着平静下来。

原来害怕也是错。

还有一次带娃去滑滑梯,小朋友多,跑来跑去的。有个男孩特别调皮,总是去推比他小一点的孩子,一次两次,把别人推趴下了,他妈妈一直没阻止他。后来,有个孩子家长喊了一句,这个小孩怎么老推别人?孩子妈赶来了,只见她手起掌落,啪一巴掌打自己孩子脸上,非常凶狠地拽起孩子,连推带搡地把他搞走了…

真没想到,现在很多爹妈还是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

简单粗暴,省事。

“你犯了个错误,太好了!”敢这么说的家长都很聪明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吓唬过孩子。

浙江有个宝爸,路遇正在停车处理事故的交警,就问交警收不收不乖的小孩,想借此吓唬自己车里不听话的孩子。

辽宁有个更奇葩的宝妈带孩子去“跳海”,警察来了,原来虚惊一场,宝妈只是想吓唬孩子让她认真学习。

你凭啥觉得让孩子学好、听话,就得让他先害怕呢?

很多家庭都曾碰到这样的情景:孩子喝牛奶,洒了一桌子。这时候有一个家长开始斥责他,并警告他要再洒,就别喝了。结果,孩子嬉皮笑脸地说,知道了,接着就洒一地板。

面对孩子犯错,你怎么做?

“你犯了个错误,太好了!”敢这么说的家长都很聪明


恐吓型:下次再这样看我不揍扁你;我要把你关小黑屋;要是你再这样把你最喜欢的什么给扔了…

责怪型:你看你多没用;你这个坏蛋;你真烦人;你真是个猪;我要被你气死;我对你真失望;你怎么能这样……

安抚型:没事没事,不要紧;不要难过;你还小,弄坏不要紧;不怪你,怪我没弄好;再买一个;我打它,这个什么什么…

……

“你犯了个错误,太好了!”敢这么说的家长都很聪明


有没有家长说:“太好了,你犯了个错误,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如果有,那真是个无比聪明的家长。

都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犯错误不等于傻、笨、蠢、无能,所以你不能让孩子为自己犯错感到羞愧。

如果你恐吓、责怪孩子,孩子会有两种感觉:

要么觉得自己真无能;

要么觉得既然怎么都做不好那就不做。


当过老师的人都知道,小学生是课堂回答问题最积极的,初中生次之,高中生没有。为什么呢?是什么让孩子越长大越害羞、胆怯、畏首畏尾?其实是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观念:怕自己犯错,怕自己犯错被嘲笑,被批评,丢人。

大人总有一种错觉:我要建立权威,让你们害怕,这样你们才能更好。

仿佛孩子犯错不说教他就等于娇惯他,不让他遭点罪、受点羞辱,他就不能改邪归正。

这恰恰在掩饰家长内心的不安,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做。

“你犯了个错误,太好了!”敢这么说的家长都很聪明


既不能娇惯孩子,纵容他继续错;更不能辱骂他,责怪他蠢笨,而是另辟蹊径——改变对犯错的态度:犯错等于获得一次学习机会。


每个人都是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因此我们家长能做的不仅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还要“勇于不完美”。

不管大人还是孩子,犯错的时候这样做更好:


  1. 我承认犯了一个错误
  2. 我向你道歉
  3. 我们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你犯了个错误,太好了!”敢这么说的家长都很聪明


有多少家长敢跟孩子说“对不起”的?

记得有一次我跟孩子道歉的时候,还被家里长辈给说了,说你怎么能跟孩子道歉呢?那以后他就不怕你了呀。还怎么管得住他?

谁说,管好孩子就一定得强压弱,让孩子惧怕呢?孩子可不傻啊!

事实上,当我给孩子道歉以后,孩子很懂事地拍了拍我的背,还告诉我,妈妈,我不哭了,你也不要难过了。

当你勇于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时,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你犯了个错误,太好了!”敢这么说的家长都很聪明

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错误上,既不伤害亲子感情,又能圆满解决错误,学习新的本领和知识,久而久之,还培养了孩子不惧怕犯错、勇于尝试、不怕困难等好品质。

为什么不试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